70年代幼兒園「舊照」流出,被贊夢中的幼兒園,工作生娃兩不誤

2022-05-08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70年代幼兒園「舊照」流出,被贊夢中的幼兒園,工作生娃兩不誤

前段時間,有網友曬出一些70年代的幼兒園「老照片」,引發眾多關注。

與如今的私立、公立幼兒園不同,當初的「幼兒園」更確切來說,應該是叫「託兒所」,絕大多數都是由企業、單位自行開辦和管理的。

在現在很多「雙職工家庭」中,照顧孩子都是一個非常麻煩的問題,能把老人請到家裡來幫襯倒還好,一旦老人無能為力,又找不到靠譜的保姆,夫妻倆就必須有一人辭職回歸家庭,經濟壓力驟增。

而由於託兒所的存在,上世紀70年代的「雙職工家庭」可以工作生娃兩不誤,大多沒有這種煩惱。

父母在樓上工作,樓下或者附近就是託兒所,早上上班時,順路將娃送過去即可,午休時間裡,父母還能去進行探望。

而且由於託兒所的保育員阿姨都是「三班倒」,等晚上下班時,父母也不用擔心孩子沒人接,無論多晚接娃都可以。

不過,要說70年代託兒所最讓現代家長羨慕的,則是因為其屬於社會福利性質,是企業、單位為職工帶來的一項生育保障,所以「完全免費」,或者只需要交極少的費用。

對比如今的「天價幼兒園」,不得不說這是一項極大的優勢。

那麼既然託兒所如此優秀,為什麼會被眾多幼兒園取而代之呢?難道它沒有缺點嗎?

答案當然不是,託兒所也並非「十全十美」。

免費的「社會福利」託兒所,缺點也不少

首先,這些託兒所的生活、學習條件比較差。

受限於當時的經濟條件,大多數託兒所的環境都不算太好,不僅設施比較簡陋,也不像現在的幼兒園,有琳琅滿目的玩具、遊樂設施。

有上過託兒所的網友回憶,當時每天上學時,除了「傻坐著」、「背著手」,就是聽保育員阿姨講故事,基本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

其次,孩子無法接受系統的啟蒙教育。

如今家長對孩子的啟蒙教育越來越重視,在挑選幼兒園時,師資水平、教育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但回到上世紀70年代,託兒所的職能更多是「幫家長照顧孩子」,基本不承擔太多的教育責任。

換句話說,雖然孩子會在託兒所一直上到6歲,但基本不會接受太多的啟蒙教育,也學不到什麼知識。

最後,保育員的水平參差不齊。

因為託兒所絕大多數由企業、單位開辦,屬於福利性質,保育員們的水平也有很大差距。

可能有些認真負責的保育員,在照顧孩子時會小心注意些,但有些保育員則是沒有基本的「職業素養」,在保障孩子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動輒對孩子打罵、恐嚇,為很多孩子留下了童年陰影。

比如有網友表示,當初上託兒所時,保育員會經常打孩子,因為被恐嚇,大家連哭都不敢哭,而且為防止孩子們亂跑,保育員還會讓大家背著手直到放學,甚至就連喝水尿尿都要限制次數,一旦不小心尿了褲子,只能熬到放學回家。

為啥託兒所會消失?

之所以託兒所會消失,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大家的生育觀念逐漸轉變,從「多子多福」轉變為「優生優育」,新生兒數量大幅度減少,於是在來到90年代中期後,大批量的託兒所紛紛關閉,消失在了歷史浪潮中。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經濟發展,國企改制,70年代國企數量眾多,「託兒所」的出現,更多是為了解放社會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

而隨著經濟環境變化,新的發展形勢出現,託兒所也就逐漸退出舞台,私立、公立幼兒園成為更多家長的選擇。

兩相對比之下,雖然現代幼兒園收費較高,但同樣有著託兒所不具備的優點:設施齊備、師資水平有保障、老師對孩子家長更負責、孩子能接受系統地啟蒙教育等等。

所以雖說在上個世紀,免費的「託兒所」確實為很多雙職工家庭解決了大問題,但私立、公立幼兒園的出現,也是歷史的必然。

老苗結語:

託兒所有託兒所的優點,幼兒園也有幼兒園的好處。

對生活在當前社會的我們來說,更重要的還是給娃挑選一個靠譜的幼兒園,對比上世紀70年代的免費託兒所,有舍也有得。

今日話題:你對上世紀這些託兒所有了解嗎?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8dfb33ddacd8e4a5291f66d69383e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