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可以有多牛?李嘉誠用自身的例子回答了這個問題。李嘉誠不僅是四大華人首富之一,而且曾經在香港做了一件足以載入史冊的事情,這件事直到現在都很少有人做到。當時的香港主要的財團都來自英國,可以說在很長時間內掌握了香港的經濟命脈,但是李嘉誠憑藉一己之力擊敗了英國四大洋行中的三家,實力無人可及。
不過有人產生了疑問了,為什麼李嘉誠沒有擊敗第四家英國洋行呢?答案自然是它實力太強了,每年可以從中國賺上千億。當時的李嘉誠想要「扳倒」它還是很難的。
英國在香港的四大洋行分別是怡和、會德豐、和記跟太古,它們不僅僅是一家銀行這麼簡單,因為背後同樣有四大頂級財團支持著,而這些財團其實就是4個家族,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資金實力非常雄厚。因為歷史原因,英國的四大財團早早就進入了中國發展了,如今依舊穩穩紮根在內地和香港。其中最早成立的是怡和集團,距離成立已經有180多年的歷史。
當時這四個財團都是看中了中國廣闊的市場環境,立馬就開始在中國布局了,旗下的四家洋行在上世紀70年代基本上壟斷了香港經濟,甚至當年的香港股市還不歡迎中國企業,華人很難在自己的家鄉做生意。
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嘉誠所做的事情就意義重大了。李嘉誠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崛起,他自己不僅累積了巨額財富,還有一幫好兄弟,簡單來說就是有錢有人脈,有了和英國洋行抗衡的資本。他聯合了世界船王包玉剛,一起擊敗了四大洋行中的三家,這件事做得十分漂亮,改變了當時香港的經濟環境,也給商人們大大出了一口氣。不過可惜的是,太古銀行實力太強,李嘉誠至今都沒能擊敗它。
太古洋行距今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了,背後的財團是英國的施懷雅家族,咱們熟悉的國泰航空就是由這個家族控股的。據了解,太古在內地房地產市場資產頗多,19年時間就開發了6個大項目,和很多開發商高欠了的情況相比較,太古的欠了率僅有10%左右,最經典的建築就是廣州和北京的太古里。據悉,它在去年上半年就靠著這些資產在中國賺了200億,而太古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總市值也超過了2000億,這些資產還是只施懷雅家族的冰山一角而已。
相較於其他的三家洋行來講,太古洋行包括背後的財團都比較保守,所以才能在動亂中依舊保持強悍的競爭力,手頭的資金也是非常足的。太古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一樣,一直專注於實業,而且一直不涉足高風險的項目,所以才能讓財富延續至今。
正是因為太古小心謹慎,手頭一直有巨額資金支撐,這才讓李嘉誠家族一直沒有找到擊敗它的辦法,最後讓太古在中國根深蒂固,產業越來越多了。目前李嘉誠已經90多歲了,不知道他是否能夠在未來幾百太古,成就「大滿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