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兒子娶30歲保姆,父子13年不來往,生一兒子後,父子關係破冰

2022-08-12     適應生活

原標題:70歲兒子娶30歲保姆,父子13年不來往,生一兒子後,父子關係破冰

也許,現在社會的年輕人都無法理解「包辦婚姻」了,自由戀愛,追求自己心中中意之人才是我們現在的主流文化。雖說古時候的「包辦婚姻」也會出現有和和美美,一輩子幸福的家庭,但是,「包辦婚姻」之所以成為我們現代社會的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也是因為其造成的影響弊大於利。

在父母「包辦婚姻」以及「自由戀愛」兩種思想衝擊得最為劇烈的民國時期,有很多人衝破了封建束縛,但是我們熟知的不少名士文人對婚姻卻沒有辦法自己做主,比如魯迅和原配朱安、郭沫若和原配張瓊華、徐志摩和原配張幼儀等。不僅僅是他們,季羨林和他的兒子季承兩代人就都遭受過包辦婚姻之痛。

1929年,季羨林的叔父給季羨林相好了一門婚事,這個鄰家的三姑娘彭德華在季羨林看來,沒有多少文化,雙方也沒有多少共同話題,完全不符合他心目中的新時代女性的形象。雖然季羨林不滿意,但是出於對母親的孝順和對叔父的尊重,季羨林並沒有提出來,而是小心翼翼地經營著這段婚姻。

但是這種表面的婚姻讓季羨林感到痛苦,1935年,24歲的季羨林在兒子季承出生後不久就選擇離開家庭,去德國留學。直到1946年,季羨林才從國外回到北京大學任教。

這11年間,他沒有給家裡人寫過一封信,也沒有通報過一聲平安。家人連他的生死都不知道,同樣他也沒有對家庭付出過什麼。在從小缺失父愛的季承心中,即使父親回來,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去互相感受和了解對方,但是父親對於家庭依然是冷漠的。

儘管如此,季羨林並不是個完全冷血的人,妻子彭德華為這個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他都看在眼中,記在心上。1994年,彭德華去世的時候,季羨林緬懷說,如果有一本《閨秀列傳》,我的妻子一定榜上有名。這大概是對一位任勞任怨、精於持家的傳統中國女性的最高讚賞了。

雖然季羨林一直維持著家庭表現不失體面的和平,但事實上他和兒女之間的矛盾一直在激化著。1962年,已經飽受「包辦婚姻」之痛的季承父母還是給27歲的他包辦了婚姻,這讓季承十分痛苦,也讓季承對這個父親第一次產生的抗拒。但是季承也像當年的父親一樣沒有抗爭,而是默默地接受,小心地經營。

季羨林對外界慷慨大方,妻兒對其的評價卻是極其嚴苛,甚至可以說是吝嗇;1994年,彭德華死時,季羨林要求喪葬費和季承平分;季承一直不滿季羨林無償向外捐贈書籍等。這些都是外界猜測的父子之間矛盾越來越深的原因。即使是這樣,季羨林年邁的時候,季承還是給請了保姆來照顧父親。

這對父子最後的決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件事。保姆在家照顧父親,一來二往,季承就對保姆產生了感情。從1995年開始,季承就開始了和保姆之間的曖昧關係,這是他60多歲的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戀愛,但是為父親季羨林所不容。

2004年,年近70的季承和她「包辦婚姻」的妻子離婚,同年和保姆結婚,這一年保姆30歲。也是這一年,季羨林和季承徹底斷絕了往來。往後,整整13年過去,不知是季羨林無法原諒兒子的這種行為,還是季承被父親傷透了心,父子都未曾見上一面。

直到2008年,73歲的季承帶著出生不久的小兒子來看望已經98歲的季羨林。都說孩子是感情的紐帶,季羨林雖對兒子不滿,但是看到活潑可愛的孫子,也忍不住暢快大笑。季承對父親跪拜下來,兩個老人互相諒解。2009年,季羨林離世,在臨終之前能夠和家人達成和解,也算是人生中的一大圓滿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81e9c76edbc1669a0bea641713388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