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最好的自律,就是在以下三個方面「留一手」

2023-12-05   布衣粗食

原標題:退休老人最好的自律,就是在以下三個方面「留一手」

年輕時,我們天不怕地不怕,掉到低谷里,還能笑著爬起來。

就像詩人顧城說的:「路也許很窄,但總是會有。馬不是好馬,那就能走就走;馬不聽指揮,那就隨處停留。」

信馬由韁的生活,讓我們嚮往,就是退休了,也夢見自己去遠方,看風景,甚至再次創業。

時光不等人,人是會變老了,也會有一天,每一步都氣喘吁吁,甚至不得不躺下來。

一把年紀了,仍要高瞻遠矚,學會過自律的生活,為餘生留下必要的因素。

01

嘴上「留一手」,不說醜事。

老人有一個習慣,總是嘮叨。

從人性來分析,老人嘮叨,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經驗豐富,看不慣那些不符合經驗、也大機率會錯的事情;一方面是老人有一片好心,不希望身邊的人犯錯。

事實上,老人常常好心辦壞事。時過境遷,老人的經驗多半已經過時了。並且,很多年輕人,不走一段彎路,就不會真正成熟。

嘮叨一些經驗,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沒有害處。

有的老人,出口就帶著怒氣,認為自己年紀了,別人就應該服從自己。不知道,這樣的說話方式,其實是露出了自己的醜陋面。

不信你對著鏡子,做出憤怒的樣子,張開嘴,就知道多令人討厭了。

再看老人嘴裡說的內容。如果是缺德的事,一準就惹禍。

在《水滸傳》里,王婆是一個反面人物,一把年紀了,還去撮合西門慶和潘金蓮這對有家室的人。

西門慶從潘金蓮家門口經過,潘金蓮不小心讓竹竿從樓上的窗戶掉落,砸到西門慶。因此,兩人偶遇了。

王婆見狀,馬上來一句:「兀!誰教大官人打這屋檐邊過?打得正好!」

王婆還告訴西門慶:「自古道:『駿馬卻馱痴漢走,巧婦常伴拙夫眠。』月下老偏生要是這般配合!」

幾次聊天,讓西門慶乖乖地掏出銀子。而王婆為了銀子,什麼話都說得出。

最後,王婆被武松加害,雖然悲涼,但是不值得同情。

雖然老人做不到「一直沉默」,但是管好說話的分寸,還是可以的。

記住「家醜不外揚、不揭人短、不笑人難」,嘴上留德,傳遞社會正能量。

嘴上乾乾淨淨,言語少一點,有話好好說。

02

手上「留一手」,抓牢餘糧。

有句諺語說得好:「一個人的最好朋友,就是他的十個指頭。」

要創造人生的幸福,關鍵是手上功夫。

小時候,曲不離口,筆不離手,就是學習的樣子。

長大後,手裡忙著不停,不是工作就是生活。

退休了,動手做美食,牽手帶孫輩。

但是我們更要知道,任何時候,不要「大手大腳」。一旦花錢太厲害,餘生就困難了。

別以為,你有退休金,就能夠管到最後一天。有的時候,僅僅靠退休金,是不夠用的。

「北青網」上,寫過一位秦阿姨,上海青浦人。

為了比美,她熱愛旗袍。為了顯得瘦,她一把年紀了,還去做抽脂手術,導致做了6次手術才堪堪救回性命,花了一百多萬。

花錢的方式不對,可能一輩子的積蓄,功虧一簣。甚至把子女的收入,也敗光。

另外要說的,就是老人對子女太寵愛了,也會導致子女好吃懶做,把家庭的積蓄全部掏空。

隨時都要記住,自己是一個「手頭不寬裕」的老人,不是日進斗金的小伙子。

適度裝窮,低配生活,拒絕對子女的過分幫助,不因為亂七八糟的事情花冤枉錢。

培根說過:「家庭生活一旦以借債為基礎,就不再自由而美好了。」

就算養老金不多,但是省吃儉用,還是能留下一些,年紀很大的時候,才不會害怕,日子也安穩。

03

情上「留一手」,互相依靠。

不得不說,養老僅僅依靠子女,是不夠的。

從家庭狀況看,很多退休老人,也只有一個子女。

子女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是顧及不周到的。

從社會結構看,老齡化的狀況出現了,需要改變養老的模式,但是具體如何做,還沒有定論,往往是各顯神通。

因而,有老人學會了抱團,也有老人住酒店養老,還有老人回鄉下......任何一種養老方式,都離不開人與人的互相幫助。

清代作家李漁說過:「老兄老兄,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你還生龍活虎的時候,就多關心周圍的人,那麼你走不動了,周圍的人也會關照你。

如果你平時凶神惡煞,故意冷落別人,那麼就不要指望走不動之後,被人關愛了。人情,是一報還一報的。

在大家庭里,兄弟姐妹不要鬧得太厲害,要留一手。自己退休了,少貪圖大家庭的東西,禮讓一番,血緣關係,就長期存在。對於侄子侄女,也要操心;在附近工作的親戚,走動一番,關鍵時候,也能被搭把手。

在小區里,左鄰右舍多聯繫,你主動和人打招呼,自然就混熟了。

在社會上,避開上下班高峰期出行,也是對年輕人的關愛;遇到狹窄的 路,讓一讓,自己安全,人家方便。從而留下高尚的形象。

04

退休老人,千萬不要只顧眼前,不考慮未來。

退休金真實不是萬能的,養老 還需要關愛你的人,自己的德行,家庭的經營等。

任何一樣東西,只要對自己有好處,就留下一點,不要在眼下就花完了。

好日子,是細水長流的,要慢慢品味。

嘴裡留品德,出言有度。

手裡留糧食,生活無憂。

處處留人情,和諧共處。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