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作為一個農村人的角度來看,我設身處地為一個60年代出生在農村的農民著想。他們年輕時,為祖國的建設和社會的發展,受過罪孽,奮鬥過,做出過各種奮鬥和犧牲。即便不能稱之為功勞,也可以稱之為努力和努力。晚年領取養老金絕對值得,讓他們在農村過上體面的生活。
在他們那一代,他們是免費的河工。以我們村為例。60後的老人幾乎都做過河工。不客氣地說,他們參與了整個魯西南水利河道的開挖和建設。要知道,當時搞水利、開鑿河道,都不是用機械設備,而是人扛著鐵鍬、鋤頭推著大車,一點一點地干。
當年60、70後的農民交了很多公糧。年紀大了還應該領養老金嗎?
什麼是公糧交割?按照當時畝產幾百粒的情況,好糧不吃不喝,無償上交給國家。那時候,隨著農業種植技術的發展,天氣和自然災害頻發。每畝地的收成很少。多少年多少年,一畝地的產出收益在公糧上繳後是很少的,有的甚至還不夠。這也是後期一些農民自願放棄土地的原因,種了一年糧,不管付出什麼代價,交了之後,什麼都不剩了。
城裡的工人有養老金,農村的民辦教師、鄉村醫生、老獸醫都享受著有關部門給的養老金補貼,我想那些生活在60年代農村的人,絕對配得上同樣的待遇。對待。
他們年輕的時候都經歷過地心引力,所以到老的時候身體往往很差,一輩子也沒有多少積蓄。很多60年代的農村老人,除了一台黑白電視機外,連家裡的希望都沒有了。不是他們不懂得享受,而是沒有收入,他們活得很辛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6836b7aa3cdfa726791ecfe2cfcc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