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4000周,還能延長嗎?

2024-01-15     新銳作家文壇

原標題:人生4000周,還能延長嗎?

人生4000周,還能延長嗎?

人類的壽命,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長。但長壽並不意味著身體健康,因為壽限(我們生活的年數)健康壽命(我們健康生活的年數)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從60歲開始,至少有一半的人會開始患上與衰老相關的疾病。一旦出現一個,更多的就會隨之而來。

4000個點代表人類平均壽命4000周。但並不是每周都是一樣的,人類患有癌症、關節炎、痴呆和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從左上角到右下角的顏色變化體現了這一點。(圖/Alex Cagan)

為什麼會衰老?

衰老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事實,它幾乎影響著每一個生物個體。如果我們想要減緩衰老,甚至預防衰老造成的影響,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了解為什麼會衰老。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體會經歷許多生物變化,但目前還不清楚哪些是由衰老導致的,哪些是真正導致衰老的原因。

一個被普遍接受的觀點是,我們DNA中逐漸積累的突變,是導致衰老的一個潛在因素。細胞的一些常規過程會使我們的DNA不斷受到損傷。有時,錯誤發生在DNA被修復時,有時發生在細胞被複製時。吸煙、來自太陽的紫外線、污染物等外部因素,也會對DNA造成損害。DNA為身體功能提供指令,隨著突變的逐漸增多,就有可能導致疾病和一些顯而易見的衰老特徵。

劍橋大學的遺傳學家Alex Cagan試圖通過比較長命物種短命物種的DNA突變過程,來揭開一些物種為何能活如此之久的奧秘。他說:「從壽命約為3歲的小鼠,到壽命約為80歲的人類,我們研究過的所有物種在生命結束時,都積累了類似數量的DNA突變。這表明,生物在可以積累多少突變方面存在進化約束。」

小鼠能活三年左右,弓頭鯨能活200多年。(圖/Alex Cagan)

他計劃探索那些壽限很長的動物,比如鯨魚、象,看看它們是否進化出了比人類更好的修復DNA損傷的能力。如果能了解到在它們的細胞里發生了什麼,也許就能把這個過程轉移到人類身上。

患癌風險

裸鼴鼠是一種特別有意思的長命物種,它們的體型和小鼠一般大。如果根據體型的大小來看,人們預測它們的期望壽命應該在3到5年之間,但它們實際上卻能活30多年。不僅如此,裸鼴鼠還能健康地老去,而且似乎對癌症免疫

裸鼴鼠是種哺乳動物,它們與人類的親緣關係,比一些已知的其他長命物種(比如某些鳥類)更密切。因此,劍橋大學的藥理學家Ewan St. John Smith就在實驗室培養了5群裸鼴鼠以供研究。

St. John Smith認為,要理解衰老的謎題,對裸鼴鼠的極端生物學和超長的健康壽命展開研究,可以收穫很多關鍵信息。他說:「衰老是大多數癌症的主要風險因素,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細胞會積累突變,所以我們活得越久,患癌症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們正試圖了解是什麼使裸鼴鼠具有抗癌能力,並希望它能幫助我們預防癌症,或者更有效地治療人類癌症。」

患痴呆風險

除了癌症之外,神經退行性疾病是另一類與衰老相關的疾病,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一直以來,DNA突變被認為也在一些中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發揮了作用。

在腦中,蛋白質的錯誤摺疊並形成團塊(聚集體)是多種痴呆症的標誌。人體有識別錯誤摺疊的蛋白質並清除它們的系統,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清除蛋白質聚集體的系統開始運作不良,導致越來越多的聚集體產生。

就人類的壽限而言,一個蛋白質與鄰近的蛋白質碰撞並形成第一個團塊需要一段時間,但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團塊就能越來越容易地變得更大。劍橋大學的藥理學家Janet Kumita正試圖研究年輕的身體是如何處理蛋白質聚集體的。她想知道,是否能讓這些機制在老年時也發揮作用,進而讓身體保持健康。

理論上,如果能靶向錯誤摺疊的蛋白質,就可以在它們造成問題之前把它們清除掉。此外,Kumita開始研究在腦中形成的特定的蛋白質聚集體(有許多不同的結構和大小),並正在測試靶向和破壞它們的方法。

她已經從試管研究中學到了很多,現在,她希望能了解這個過程是如何在人體細胞內進行的,這就讓裸鼴鼠有了用武之地:它們的腦在一生中幾乎都是健康的。很少有證據表明裸鼴鼠會形成蛋白質聚集體或患上神經退行性疾病。Kumita希望,通過觀察裸鼴鼠的細胞中發生了什麼,可以找到人類細胞出現問題的線索,進而預防這些疾病。

重返年輕

劍橋大學的細胞生物學家Delphine Larrieu試圖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理解衰老,那就是研究早老症。早老症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患有早老症的人在幾歲時就開始出現衰老的跡象,到14歲時,他們的身體就會像80歲的老人一樣,皮膚布滿皺紋,關節僵硬。最終,他們通常會因心血管疾病而過早死亡。

早老症是由會對核被膜的結構造成影響的突變引起的,核被膜是人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眾多功能,保護DNA免受損傷就是其中一項。核被膜功能障礙在一定程度上也發生在正常衰老過程中。因此,80~90歲老人的一些細胞看起來與早老症患者的細胞相似。

Larrieu試圖探索這背後的機制是否相同,從而為早老症患者找到新的治療方法,同時也能更多地了解正常衰老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她認為,與其一個接一個地解決與衰老相關的疾病,不如讓細胞恢復到更年輕的功能狀態,這樣可以同時延緩所有相關疾病的出現。

在一項突破性的研究中,Larrieu發現了一些基因,當這些基因從細胞中被「敲除」時,會導致核被膜的結構和功能得到改善。這是使細胞恢復活力的一種形式,它具有驚人的潛力。

其實,大約在15年前,人們一直認為細胞只有一條「單行線」可走,那就是邁向衰老。直到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發現,在細胞重編程的過程中,細胞也可以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細胞重編程已經在小鼠身上被證明有效:年老的小鼠可以重新變得年輕、健康、充滿活力。令人興奮的是,後續的研究表明,這也適用於患有早老症的小鼠。但在這項技術應用於人類之前,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做,因為科學家並不完全了解在分子水平上發生了什麼。

健康長壽

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知道是否可以在不延長壽限的情況下延長健康壽命。

文中所提到的這幾位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都表示,他們的目標並非找到一種長生不老的方法,而是試圖推遲與衰老相關的疾病出現,這樣人們就可以儘可能長時間地健康生活

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每個人的時序年齡就開始以同樣的速度流逝,而我們的生物學年齡可能完全不同,我們的身體實際上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年輕得多,也可能要老得多。

幾十年的公共衛生研究表明,要想長壽,我們不應該吸煙,不應該酗酒,應該飲食健康,經常鍛鍊。近年來的研究結果也表明,選擇正確的生活方式實際上可以逆轉我們的生物學年齡。這樣的研究或許能帶來新的醫療干預措施,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對抗衰老帶來的不良後果。

參考來源:

https://www.cam.ac.uk/stories/reverse-age-and-extend-health

封面圖&首圖:Alex Caga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67b80359e55f2e6c114e9ccbe60a9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