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回科技衝刺港股IPO,資本加持卻虧損不斷

2024-09-23   北京商報

9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閃回科技更新了招股書,繼續衝刺港股IPO,公司得到資本大力支持,同創偉業為閃回科技最大機構股東,持股8.5%;小米旗下的天津金米為第二大股東,持股6.83%;順為資本持股3.9%。

然而,在資本的鼎力支持下,目前閃回科技仍處於虧損狀態,在擴張的道路上,公司依舊需要不斷「燒錢」。激烈的同行競爭,也讓閃回科技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虧損不斷

在手機回收行業中,已經有愛回收、轉轉這樣的前輩跑在閃回科技之前,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3年閃回科技是第三大手機回收企業,市占率1.4%。作為龍頭的愛回收市場份額為9.1%;第二名轉轉的市場份額為8.4%。

閃回科技自身的業績也令人擔憂,營收高增的背後,利潤虧損不斷。2021—2023年,公司收入分別約為7.5億元、9.2億元、11.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4.3%,今年上半年收入為5.8億元,同比增長11.4%。然而從利潤上看,2021—2023年,公司凈虧損分別為4871萬元、9908萬元、9827萬元,今年上半年繼續虧損約4012.6萬元。

之所以虧損不斷,是因為成本高企,很多地方需要「燒錢」,閃回科技的上游主要是蘋果、三星、小米、華為、OPPO、vivo等手機品牌,下游是廣大C端消費者,在以舊換新業務中,公司需向上游的廠商支付保證金、促銷服務費,還需要向門店銷售人員支付佣金。

對於本次IPO,閃回科技擬募集資金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給廠商支付的保證金和促銷服務費,此外有廣告宣傳、投資併購等內容。

回收還是銷售

在業內觀點看來,手機回收不好做的原因,主要是其業務模式並不新鮮。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北京商報記者談到,手機回收本質還是手機銷售,主要的貨物來源是手機品牌、分銷商、運營商積壓的舊手機,個人消費者並不是主要渠道。拿到貨源後,回收公司再將手機通過電商平台或者自有商店進行銷售,簡而言之,就是為上游企業多開闢了一條銷售渠道。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閃回科技要緊抱三星、小米等品牌「大腿」,只有掌握了大量低價貨源,企業才有充足的利潤空間。根據閃回科技招股書披露,在企業供貨渠道中,閃回科技並沒有額外的分級、定價等步驟,直接通過其檢測中心交付給客戶,由此來看,手機回收公司與傳統分銷商差別不大。

不過在專家眼中,這種策略也是現階段無奈之舉。總體來說,手機回收企業還是希望拓展更多個人用戶,真正讓回收鏈條運轉起來,也讓自身儘可能擺脫對上游的依賴。

雖然業務「門檻」不高,但市場空間還算廣闊,閃回科技在招股書中談到,雖然中國手機回收率已經從2019年的11.5%快速增長到2023年的約32.1%,但成熟的手機市場回收率能夠達到55%—75%,與之相比,國內回收市場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要讓市場快速成熟,需要在用戶腦海中建立認知,最快的方式莫過於廣告宣傳、開設線下門店,在這種「跑馬圈地」式的競賽中,未來閃回科技的成本壓力不容小覷。

梁振鵬指出,實際上,從長遠來說,建立起循環體系最終利好的是上游品牌,消費者換機周期延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回收渠道不暢,未來上游廠商會持續投資手機回收,不過閃回科技能否持續贏得資本青睞,還要看自身的本事。

北京商報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閃回科技,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