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律師》成功逆襲,《中國桌球》為何沒能絕地反擊?

2023-02-27     影視風向標

原標題:《毒舌律師》成功逆襲,《中國桌球》為何沒能絕地反擊?

2月24日,《毒舌律師》攜剛剛奪得香港影史港片票房冠軍的餘威在內地上映,首周末三天票房卻一波三折:周五以1360萬元票房奪冠,周六跌至第三名,周日又逆襲奪回單日票房冠軍。從其目前上座率來看,有望憑好口碑成為長跑選手。

相比之下,同樣口碑不俗的《中國桌球之絕地反擊》2月17日上映至今已有10天,票房僅9060萬元(其中近一半票房還是春節期間取得的),排片占比已跌至3.7%,上座率一直沒啥起色,為何沒能實現「絕地反擊」?

《毒舌律師》首周末票房一波三折

《毒舌律師》由江志強監製,吳煒倫執導並擔任編劇,黃子華、謝君豪、王丹妮、廖子妤、王敏德領銜主演,何啟華、楊偲泳、柏天男主演,今年1月21日在香港上映後屢破票房紀錄,截至2月21日18時,總票房突破1億港元,成為香港影史首部票房破億的港片。

影片講述了黃子華飾演的律師林涼水,為了給深陷誤殺親生女兒冤案的單親媽媽翻案,向權貴家族發起捍衛法律公平正義之戰的故事,是一部具有懸疑和喜劇元素的香港律政片,也是今年春節香港的賀歲片。

2月24日周五,該片在內地上映,首日排片占比高達22.5%位居榜首,4.5%的上座率雖然不高,但在票房榜前五名影片中也名列第一,當天收穫1360萬元票房奪得單日票房榜冠軍,但領先第二名《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和第三名《流浪地球2》的優勢並不大。

2月25日周六,《毒舌律師》排片下降到18.1%,當天拿到2166萬元票房,在單日票房榜上跌至第三名,已上映35天的《流浪地球2》逆襲奪冠,《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以微弱優勢位居第二。這個結果略有些出人意料。

好口碑發酵,周日逆襲奪回票房冠軍

不過,隨著豆瓣開分8分、貓眼9.2分、淘票票9.5分的好口碑發酵,該片在排片占比繼續下降到16.7%的不利情況下,憑藉更高一籌的上座率,以1921萬元又奪回單日票房冠軍。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該片周五上映首日全國平均票價僅34元,周六35元,周日34.5元,在所有上映影片中幾乎是最低的。這樣的低票價政策雖然在上映頭兩天影響了其單日票房成績,但隨著好口碑發酵,有利於其長線票房表現。

當然,《毒舌律師》最吸引觀眾的還是其過硬的質量。該片讓人感受到劇本與台詞的魅力,感受到演員表演的強大感染力,更感受到公平和正義得到伸張後的酣暢淋漓。

影片對底層人民遭受巨大傷痛、蒙受不白之冤的同情和憤慨,對達官貴人將法律玩弄於股掌之間為非作歹的批判,能夠引發廣大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令人忽略其在劇情和法律層面的瑕疵。

比如黃子華扮演的律師林涼水派人正好偷拍到了鍾家和王敏德扮演的法律顧問在自家院子裡密謀還說出了真相,這一點就未免過於巧合。

但瑕不掩瑜,該片是近幾年港片中難得的一部佳作,是香港電影平民意識和精神內核的回歸,最後一場庭審戲尤其精彩,唇槍舌劍、緊張激烈之餘,居然還藏有誤殺還是謀殺的反轉,令人看得過癮,最終的結局大快人心。

《中國桌球》為何沒能絕地反擊?

相比之下,同樣口碑不錯的《中國桌球之絕地反擊》2月17日上映至今已有10天,票房僅9060萬元,其中近一半票房還是春節期間取得的,截至2月26日,排片占比已跌至3.7%,上座率一直沒啥起色,為何沒能實現「絕地反擊」?

首先,宣傳發行策略重大失誤,檔期選擇一錯再錯。

從影片質量來看,《中國桌球之絕地反擊》堪稱是鄧超和俞白眉這一導演組合拍得最好的一部作品,劇情跌宕起伏,淚點笑點交織,比賽過程精彩,看得人熱血澎湃,不遜於陳可辛導演的《奪冠》,但票房表現卻有天壤之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該片的發行策略出現重大失誤,在檔期選擇上一錯再錯。

該片原本定檔今年春節大年初三上映,不管出於何種原因,都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導致在春節檔錯失先機,上映首日排片占比只有10.2%、上座率更是僅有15.1%,在春節檔所有影片中墊底,當天僅拿到2927萬元票房,同樣倒數第一。

這一極為不利的局面,使得片方被迫於1月25日發聲明宣布改檔2月17日上映,並坦承是因為「宣傳發行團隊在決策、籌備、推進工作中存在重大失誤和嚴重不足,致使影片在春節檔陷入特別被動的局面」。

但該片從春節撤檔的同時,匆匆決定推遲到2月17日上映,事實證明又是一招臭棋。

第一,僅推遲20多天上映,新檔期並未完全走出《滿江紅》《流浪地球2》等春節大片的輻射範圍。第二,早在1月17日,《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就宣布定檔2月17日上映,《中國桌球之絕地反擊》片方不可能不知道,為何不選一個沒有強勁對手的周末上映?非得和《蟻人3》硬碰硬,這才導致自己「剛出虎穴,又入狼窩」。

同是體育題材的《奪冠》在發行策略上就顯得明智得多。受新冠疫情影響,該片被迫從2020年春節檔撤檔之後,審慎選擇於當年國慶檔上映,國慶節是最能點燃觀眾愛國熱情的檔期,《奪冠》口碑不錯,最終收穫8.36億元票房,創造國產體育題材影片的票房紀錄。

其次,片中角色改名風波不斷,對發行造成不利影響,而且削弱了宣傳效果。

《中國桌球之絕地反擊》上映前夕,圍繞著片中角色不斷改名的話題不斷,最終上映版本,片中人物的姓名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

比如,鄧超飾演的教練原型是蔡振華,電影最初改成了蔡新華,最後公映時,則變成了戴敏佳。許魏洲扮演的角色原型是馬文革,片中最初名為馬文禾,公映版改成白民和。

如此改名,讓不熟悉中國桌球史上那些家喻戶曉的國手技術特點的觀眾很難看出來其原型是哪位,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影片的宣傳效果,而且影響了影片的發行。

第三,缺乏名人效應帶動宣傳,沒有重點賽事點燃觀影情緒。

與《奪冠》有郎平對影片的極大宣傳效應相比,《中國桌球之絕地反擊》缺乏桌球名人帶來的宣傳效果。

此外,該片上映前後,國內外均沒有引發桌球迷廣泛關注的重要桌球賽事舉行,缺乏點燃觀眾情緒的導火索。

桌球作為國球,中國老百姓對其沒有新鮮感。中國桌球隊幾乎是常勝將軍,觀眾在看影片之前對「絕地反擊」毫無概念。如果是「中國足球之絕地反擊」,對觀眾吸引力或許會大很多。

一部影片要想取得高票房,內容和質量當然最重要,宣傳和發行的作用也絕不可小視,此外還需要一點點運氣。為《毒舌律師》鼓勁加油!為《中國桌球之絕地反擊》感到遺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5e96fcd00e76ba3ed0e9a81b62e4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