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區級協同合作平台,浦東積極探索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11月29日,為期兩天的浦東新區第十七屆社工節收官。本屆社工節以「研究與實踐,協同與合作」為主題,總結了浦東新區社會工作的發展成果,並搭建了區級社會工作「研究與實踐」協同合作平台,為探索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可行路徑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浦東新區是社會工作開展的前沿陣地。多年來,在市民政局指導下,在專家學者的支持下,新區已經在多領域社工服務推進、社工站建設、社會工作轉介平台推進、長三角社會工作聯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為浦東新區引領區建設作出了貢獻。社工節的舉辦,則提供了一個展示成果、分享經驗、共謀發展的良好平台。
社工節上,「十四五」規劃實施中期浦東新區社會工作行業發展簡報發布。該報告展示了過去三年間,浦東社會工作行業的探索和嘗試,以建設引領區、爭當排頭兵為己任,在紮根社會治理、民生服務、做好實務工作的同時,立足提煉研究、致力高校共建、聯動長三角合作,收穫了不少成果,也獲得了一系列國家、市、區級的榮譽。
「十四五」上半場,新區採取「串『珍珠』,聚合力」的策略,在社工站建設方面探索了浦東特色。各街鎮結合轄區特點和優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社工站不僅成為服務基層的窗口,更成為「五社聯動」的平台,進一步將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下沉至社區和居民身邊,打通了為民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同時不斷完善社區治理生態,促進各類主體共建共治。
本屆社工節還啟動了區級社會工作「研究與實踐」協同合作平台,獲得了滬上多家高校的鼎力支持。這個平台的誕生,將進一步促進政、社、校多方合作,同時發揮「浦東新區社會工作專項基金」的作用,進一步促進浦東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
浦東社工協會會長朱眉華告訴記者,在此前的社工發展歷程中,浦東基於政社校的緊密合作取得了不少成果,在新發展時期更需要實證研究、介入研究,通過證據為本的實踐,使社會工作的服務成效能夠進一步凸顯。「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平台,能夠使高校的青年學者、資深的專家,能夠更深度地融入到基層實踐,指導基層社工進行提煉,將鮮活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同行。」
在協作平台框架下,浦東社工協會、上海城建職業學院和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衛生中心三家單位分別發布了「政校社」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共育項目、社區治理圖書出版項目,以及精神健康社會工作人才專項培養項目,為社會工作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徐敏介紹,精衛中心將通過精神科的醫生、護士等專業資源,向社區以及參與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的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等提供實訓和實踐的平台,讓精神康復的資源更好地輻射全社會,同時呼籲全社會關心關愛精神障礙人士,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開幕式上,復旦大學教授顧東輝和上海紐約大學教授徐慶文分別帶來了《本土實踐:社會工作的本土導向與多重超越》和《國際視野:高校與社區合作夥伴關係的發展》的主題分享,引發與會者的深入思考,為社會工作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啟示。
長三角社會工作聯動發展交流會成為本屆社工節的亮點之一。來自長三角地區的社工和高校代表們匯聚一堂,共同商討區域協同服務的發展大計。此外,政校社聯合行動規劃工作坊等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促進了各方參與者的交流與合作,為社會工作的聯動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字/攝影:章磊
編輯:倪竹馨
* 轉載請註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