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第二階段激烈進行中,中國本土後衛表現出色,在多項數據榜中名列前茅。過去的一段時間裡,中國男籃一直缺乏後衛線的核心球員和打法,但現在已經形成了三支強大的梯隊。郭艾倫領銜,胡明軒進步迅猛,18歲的新秀展現出可觀的潛力,尤其是在義大利聯賽的閃耀表現。讓我們逐一探討。
第一梯隊:郭艾倫、趙繼偉、孫銘徽、趙睿、吳前
郭艾倫雖然已經30歲並受傷困擾,但他的能力無可置疑。這個賽季他未能參加世界盃主要原因是傷病,只要保持健康,郭艾倫仍舊是頂級後衛,而中國男籃最需要的就是擁有個人突出能力的球員。趙繼偉具備出色的整體視野,在亞運會期間擔任男籃隊長。儘管他的進攻端有所不足,但在組織串聯方面表現出色,他的傳球能力可以說是現役後衛中數一數二的。孫銘徽是核心打法型球員,有接管比賽的能力。他的風格和郭艾倫很相似,擁有絕對的球權。然而,他稍微有些粘球並犯下較多失誤,再加上受傷影響,無緣世界盃。趙睿更適合打二號位,身體素質出色,具備出色的對抗能力,是外線防守的一塊屏障。儘管在世界盃上被安排打主要位置是無奈之舉,其他球員在身體素質方面相對劣勢。吳前則是純正的投手,處理球能力略顯欠缺。這些球員由於早早成名,基本上已經不在中國男籃未來計劃之中。
第二梯隊:胡明軒、程帥澎、賀希寧、徐傑、姜偉澤
胡明軒年少成名,並且早早就獲得了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稱號,在奧運會落選賽上表現出色,場均得分達到20分。儘管最近幾年經歷了起伏,這個賽季他終於穩定下來,並成為廣東隊後場的核心球員。程帥澎比胡明軒小一歲,在最近才入選國家隊,是中國男籃邊緣球員。儘管上場時間不多,但他在場上非常努力,需要提高穩定性,避免過於急躁和強調自我表現,以避免效果適得其反。賀希寧一直以來都表現穩定,近兩個賽季進步神速。作為身材高大的後衛,他的對抗能力較強,與趙睿十分相似,不過他還需提高處理球的能力。徐傑和姜偉澤屬於同一類型的球員,儘管個子較矮,但技術全面。徐傑多次參加國際比賽,場上意識敏銳,拼搶積極,並且有精確的三分球手感。姜偉澤則是投手型球員,在本賽季提升了組織能力。儘管兩人年齡不大,但經驗豐富。
第三梯隊:崔永熙、林葳、廖三寧、李添榮、趙維倫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年輕一代是中國男籃的未來。00後球員已經脫穎而出,崔永熙能夠勝任多個位置,並且已經成為首發二號位球員,參加了世界盃並搶得先機。他在二號位的身高優勢顯而易見,本賽季甚至有向一號位發展的趨勢。林葳則是頂級的投手,善於三分投射,常常面對防守命中,甚至打成三加一。中國男籃最缺少的就是關鍵時刻的投籃專家,而林葳具備巨大的潛力。廖三寧的節奏感很強,攻守兼備,在休賽期進行特訓後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已經成為北控隊後場的核心球員,入選國家隊只是時間問題。李添榮進步明顯,特別是在進攻端變得更加穩定,投中率和運動能力很突出,經常完成過人扣籃。新秀趙維倫是冉冉升起的明星,有很強的整體視野和不俗的個人能力,非常適合中國男籃。
中國男籃的鋒線已經完成了新老交替,內線球員正值巔峰,而後衛線還處於過渡階段。郭艾倫仍舊有能力出戰,趙睿和孫銘徽正值巔峰期,但未來幾年缺乏重要比賽可以參加,所以培養新人的時機已經到來。胡明軒、程帥澎等中生代後衛仍然有上升空間,而趙維倫等年輕一代才是中國男籃的未來。期待中國男籃能夠培養更多優秀的後衛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