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汽車界「特斯拉」破產,曾獲騰訊投資!

2024-11-04   證券時報

來源:創業資本匯

股價從每股16美元跌至不足0.1美元,市值從巔峰時的100億美元縮水至如今的0.5億美元,被譽為飛行汽車界「特斯拉」的Lilium,發出了一紙破產公告,令人錯愕唏噓。

最近,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德國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業內亦稱為飛行汽車)明星企業Lilium發布公告稱,由於未能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來運營,已向德國拜仁州當地法院提出破產申請。事實上,Lilium的破產在10月末就已有跡可循,當時其旗下的兩家主要附屬公司由於資不抵債走向破產,這一消息引發了原就低迷的股價走向進一步下跌。

Lilium的破產,直接原因是資金鍊斷裂,更根本的原因在於商業進展不及預期、未能如期實現「2024年底實現2.4億歐元收入、2025年底實現盈利」的IPO目標。長期以來,飛行汽車行業高度依賴政府資金支持與資本市場輸血。Lilium自2015年成立至今,將近10年的時間已讓資金逐漸失去信心與耐心。在正式宣告破產前,Lilium也曾試圖尋求德國政府的援助,但最終並未獲得支持,而這也成為了壓倒Lilium的最後一棵稻草。

破產:昔日明星獨角獸隕落,騰訊是第一大股東

公開資料顯示,Lilium是一家德國的飛行汽車公司,成立於2015年,總部位於慕尼黑,專注於開發eVTOL飛行器Lilium Jet,致力於提供快速、可持續且負擔得起的空中交通解決方案。

公司由Daniel Wiegand、Sebastian Born、Matthias Meiner和Patrick Nathen共同創立。據媒體報道,Daniel Wiegand 1985年出生於德國南部小鎮,自小痴迷於飛行,在14歲時就獲得滑翔機執照並獨自完成滑翔機飛行。後來,他在慕尼黑工業大學攻讀航空航天專業碩士學位時,與其他的三位校友共同創立了Lilium。

Lilium的四位創始人,圖片來源於Lilium官網

成立以後,Lilium獲得了投資者的多輪投資,其中騰訊曾多次出手。證券時報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梳理,Lilium上市前的主要融資歷程及技術進展如下:

2015年,Lilium成立,並在當年順利拿到Freigeist Capital的種子輪融資,並獲得歐洲航天局的支持。

2016年12月,Lilium獲得倫敦風險投資公司Atomico的1070萬美元A輪融資。

2017年4月,公司宣布其飛行器原型Lilium Jet已完成首次測試飛行。這款飛行器有兩個座位,起飛和著陸不需要依賴滑行跑道,最高時速可達300公里。

2017年9月,公司完成B輪9000萬美元融資,此輪融資由騰訊領投,歐洲家族投資公司LGT、老股東Atomico以及推特聯合創始人伊萬·威廉士創辦的Obvious Ventures跟投。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騰訊第一次出手投資Lilium,並在此後多次加註。

2019年,公司宣布生產出世界上第一架全電動噴氣式五座飛機原型機,並完成首次試飛。同年,Lilium完成超2.4億美元融資,由騰訊領投,其他現有投資者Freigeist、Atomico和LGT跟投,此外公司還從Baillie Gifford籌集到3500萬美元,估值達到10億美元,躋身獨角獸行列。

2021年9月,Lilium在納斯達克以SPAC方式借殼上市,成為繼億航和Joby後第三家在美上市的電動航空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後Lilium的融資也沒有停止。2022年,公司宣布獲得1.19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Honeywell、Aciturri、LGT、Lightrock、騰訊、B. Riley等,融資將聚焦新型電動飛機的持續研發;2023年5月,Lilium啟動增資擴股,最終籌資2.92億美元,在這其中,騰訊通過子公司Aceville Pte. Limited至少向其注資1.75億美元。Wind最新數據顯示,騰訊目前持有Lilium公司22%的股份,是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然而,這一備受矚目的明星公司最終卻走向了破產。10月28日,Lilium的兩家全資德國子公司Lilium GmbH和Lilium eAircraft GmbH正式向當地法院申請破產。另外根據公告,公司收到了納斯達克上市資格部的書面通知,公司的A類普通股和認股權證的交易將在11月6日起暫停,公司證券也將從納斯達克除名。

原因:商業化進展不及預期,德國政府拒絕出手相救

根據公告,Lilium破產的直接原因是陷入現金流危機,資金鍊斷裂。

此前,Lilium試圖向德國復興信貸銀行尋求一筆1億歐元的貸款,但銀行要求這筆貸款須由德國聯邦政府和巴伐利亞州政府共同提供擔保。雖然Lilium已與巴伐利亞州政府達成了至少5000萬歐元的擔保,但因德國聯邦政府拒絕為剩餘的5000萬歐元提供擔保,貸款計劃最終未能成功。

德國聯邦政府拒絕「出手相救」,是壓垮Lilium的最後一棵稻草。「我們為這筆貸款爭取了近兩年的時間。一旦資金到帳,我們將以此基礎進行新一輪融資,外部投資者將注入相同規模的資金。」Lilium創始人Daniel Wiegand無奈地表示,沒有貸款支持,公司除了申請破產以外別無他法。

據媒體報道,Daniel Wiegand對德國聯邦政府怨念頗深。他認為,當前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政府,對eVTOL公司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由於未能成功獲得貸款,管理層將無法以當前的形式在德國維持公司,技術要麼流向國外,要麼破產。Daniel Wiegand甚至表示,如果重來一次,不會選擇在德國創業。

但除了德國政府在融資方面的「保守」以外,Lilium自身或許也需要為失敗背負一些原因。一方面,Lilium一直被指成本控制能力不足、商業化進展不及預期,而且其選擇的技術路線在業內也存在爭議和分歧。

「做飛行器,技術是最重要的。Lilium的傾旋翼、電涵道風扇等技術過於冒進,研發難度大、成本高,安全性也不足,失敗是必然的。」一名業內人士分析稱。據了解,Lilium主研產品為傾轉涵道構型,通過36個可傾轉小型電涵道風扇來實現飛行,雖動力大、速度快,但未經過行業廣泛驗證,帶來了安全和適航風險,商業化落地比較困難。

技術上的超前冒進,導致Lilium處於持續的燒錢狀態,無法形成有效的商業訂單。財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Lilium的營業虧損從去年同期的1.28億歐元增至1.86億歐元,今年上半年凈虧損達8694.9萬歐元,且帳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1.09億歐元。一直未能商業化,使其只能依賴資本輸血,一旦資金斷裂,經營便難以為繼。

警示:eVTOL投融資火熱,需走好技術與商業化的平衡木

作為一家海外eVTOL公司,Lilium的破產之所以如此受國內創投圈的關注,是因為今年以來低空經濟概念不斷升溫,eVTOL作為一種新型的低空飛行器,已成為資本爭相追逐的「香餑餑」,投融資不斷升溫,也湧現出小鵬匯天、峰飛航空、沃蘭特航空、時的科技、零重力飛機等一批知名的eVTOL公司。

IT桔子數據顯示,目前eVTOL賽道投資事件有51起。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21起發生在2014年—2022年這9年之間,另外30發生在近兩年,而單單是今年以來,投資事件就達20起,與前9年相當。其中,一些明星公司融資頻次十分密集,投資機構爭相湧入。如沃蘭特航空今年以來完成了5輪融資,背後站著北京機器人產業投資基金、君聯資本、鼎暉百孚等一批機構。

沃蘭特航空今年以來融資情況 數據來源:天眼查

雖然eVTOL領域投融資火熱,但作為一項前沿科技,eVTOL距離真正的商業化仍然有較大的距離。總體來看,目前全球尚未有任何一家eVTOL公司投入商業化運營,基本都是依賴政策支持以及資本支撐,技術的先進性、適航的安全性、商業的應用性等問題依然困擾著所有的行業參與者。

作為eVTOL領域的先行者,Lilium會遇到的困境,全球其他的eVTOL公司也將遇到。它的破產,之於全球eVTOL行業而言無疑是一盆冷水,也將為所有eVTOL公司敲響警鐘:在追求技術先進性的同時,更應當考慮實現商業化的可能性,只有選擇可靠的技術路線和可行的商業模式,才能「活下去」。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Lilium的破產雖然短時間內可能對eVTOL行業帶來衝擊,但對我國低空經濟的影響是有限的。中國低空經濟聯盟執行理事長羅軍表示,歐美已開發國家很早就進入通用航空市場,對低空飛行器的需求非常有限。而全球低空經濟最大的市場在中國,低空是我國立體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需求客觀存在。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監管環境的逐步完善,eVTOL仍有望在未來成為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

責編:葉舒筠

校對:李凌鋒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