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造車:想,全是問題;干,全是答案!

2024-01-03     筆記俠

原標題:雷軍造車:想,全是問題;干,全是答案!

內容來源整理彙編自網絡公開資料。

責編| 若風 排版| 五月

第 7947 篇深度好文:4585 字 | 10分鐘閱讀

內容來源整理彙編自網絡公開資料。

責編| 若風 排版| 五月

第 7947 篇深度好文:4585 字 | 10分鐘閱讀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說:

回想2021年3月30日,雷軍宣布小米正式入局新能源汽車,並表示:小米汽車將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我願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而就在前幾天,雷軍也在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中揭秘了小米首款汽車SU7的核心技術,並且宣布小米集團戰略全面升級:車家全生態

雷軍認為,汽車工業分為3個時代,從開始作為出行載具,到可移動的計算終端,再到如今的移動智能空間。這也讓造車成為小米戰略中最重要一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一本書說起。

18歲時,考入武漢大學的雷軍偶然讀到《矽谷之火》,他被喬布斯的故事深深打動。

他說:「看完這本書,我的內心就有一團火焰燃燒起來,很難平靜,在操場裡我奠定了一個夢想:日後一定要做一個偉大的人。」

再之後,成為金山軟體董事長,創辦卓越網,帶領小米上市……

這一切的成果,源於雷軍一直相信「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世界會默默獎賞勤奮厚道的人。」

所有的成功都並非偶然,我們搜集了雷軍近幾年的公開演講和書籍,整理出雷軍關於個人成長、人才管理、創業、產品理念的乾貨和思考。希望本文能對你有所啟發。

一、關於成長:

因夢想而偉大,又因堅持夢想而成長

1.99%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找個人問問

剛上大學,我對要讀什麼完全不了解。自己琢磨了很久,一頭霧水。

於是,我就跑到大三、大四的宿舍,挨個敲門找老鄉。果然找到了幾個學長,跟他滔滔不絕地講了幾個小時,把整個大學的課程都講了一遍。

那一刻,我仿佛開了天眼,大學怎麼讀一下就明白了。

很多人遇到問題,總是喜歡一個人琢磨,覺得自己遇到的問題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能靠自己解決。

實際上你絕大部分的問題,別人都遇到過,都解決了,甚至有標準答案。你只需要去問一下就可以了。

2.其實你有了學習能力,你做什麼都能成功。上大學教給大家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獲取知識的一種能力。

3.上學期間,我定下了一個目標:在一級學報上發表論文。

作為本科生,發論文還是相當困難的。我有了這個目標後,就去請教了老師張德向教授,該怎麼做?

他就給我出了個主意,說要不你把之前研究計算機病毒的思考整理寄給學報試試?其實,我心裡一點底都沒有,但是我還是按照張老師的建議,壯著膽子整理成了論文。

過了半年時間,我收到回信,論文被錄用了。

我今天回想起來,那些看起來很了不起的目標,試一試,也許沒那麼難。

所以我覺得,年輕人還是要有年輕人的魄力,不要聽人家這個建議那個建議,敢想敢幹最重要。

4.膨脹,會讓你做很多蠢事。

5.你經歷的所有的挫折和失敗,甚至那些看似毫無意義消磨時間的事情,都將成為你最重要的、最寶貴的財富。

6.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們改變不了,但是我們能夠改變自己的心態。假如你的心態變得積極,你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可能結果就會不一樣。

7.成功往往不是你規劃出來的,危機也是你想不到的機會,當你遇到一個巨大危機的時候,你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去解決,可能會創造新的機會。

8.在時代變遷的洪流中,怎麼才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呢?

我的答案很簡單,就是成長。只有腳踏實地地成長,才有足夠的自信、勇氣與決心,去迎接所有未知的挑戰。也只有腳踏實地的成長,才能讓內心的充實,眼裡有光,時時刻刻充滿力量。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一時的成敗得失都不是那麼重要。所有的人生難題,都將在成長中找到答案。

二、團隊管理:

一個人可能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1.無論什麼樣的企業,要想找到優秀的人都很困難,而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兩種辦法:

其一,創始人每天要花足夠多的時間去找人;

其二,要把現有的產品和業務做好,展示公司未來的發展空間和機會,以達到築巢引鳳的效果。

2.大多數創業者找到人以後,又會面臨一個新問題——如何留住人?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四點:

打造利益共同體;

將培養真正落到實處;

用人要懂得包容;

要能取信於團隊。

打造利益共同體;

將培養真正落到實處;

用人要懂得包容;

要能取信於團隊。

3.一個人可能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4.如果我不能對員工好,員工會怎麼對我們的客戶呢?

5.我最核心的管理思想其實是:不要過度管理一個創業公司。在摸索簡化管理的這條路上,我總結了三點:

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才是最核心的事情,不需要管理的人有三大特質:能力、責任心、自驅力。

簡單機械的KPI制度不可行,真正的KPI應該和企業的使命和價值觀緊密相連。

堅持扁平化,在相對平等的氛圍裡面,每一個業務單元都具備非常強的主動性。

6.魯迅先生說:「在未有天才之前,須有培養天才的土壤。」天才和創新一樣都是小機率事件,天才需要土壤,創新需要氛圍,這個氛圍就是要能包容失敗、包容錯誤。

我們要有這樣一種文化,即不以成敗論英雄,支持每一個瘋狂的想法,尊重每一個探索未知的勇士。工程師文化,就是鼓勵創新的文化。

7.一個人的能力再強也是有限的,找互補的朋友一起干,成功機率會大很多。

三、關於創業:

順勢,才能風生水起

1.人在痛苦中才會思考。在我人生進行到40歲的時候,我領悟到,人是不能推著石頭往山上走的,這樣會很累,而且會被山上隨時滾落的石頭給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頂,隨便踢塊石頭下去。

2.哪裡有用戶的痛苦,哪裡就有創業者的機會。

3.所有成功的企業,其實都是機遇造就的。當你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當你想成就一番大事業的時候,你對大形勢的分析判斷,對未來趨勢的看法,對長期的遠景是異常重要的。

4.每一個創業者,不要把自己當企業家看,要把自己當阿貓阿狗看。我覺得創業真心不是人乾的事情,如果我們沒有阿貓阿狗的決心就不要來創業。

5.創業心態的本質是什麼,就是要做自己覺得酷的產品,就是要享受這個過程。無論有多少困難,無論有多少問題,我們都要享受這個過程。

回頭看,走到今天的路上,我們吃過很多苦,踩過很多坑,跨過很多坎,但最後一下能想起來的,不都是感動的淚和開心的笑嗎?

6.遇到問題的時候,大家希望用奇招來逆轉,這是錯的。遇到困難一定是某個基本功出了問題,守正比出奇更重要。

其實企業都是被自己擊敗的,只有當你守正了,立住之後至多是好一點差一點,然後你再想奇招怎麼勝出。尤其是大規模的企業,守正非常重要。

7.創新企業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技術的競爭,誰擁有了更先進的技術,誰就擁有了更高的效率,更好的用戶體驗,就能夠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8.每一次進入新的領域,過去的知識、經驗、聲望、榮譽,大部分都清零了,你能依靠的,只有一顆一往無前的心。

9.我曾經研究過什麼叫創新,包括怎麼創新。只有兩件事叫創新:一是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二是做別人做過了失敗的事情。

10.在資本市場很低迷的時候,創業有很大的機會,在這個時候你可以靜靜琢磨你的商業模式,琢磨你的產品,你有了時間。

在資本過熱的時候,市場不給你時間,有的融資能力強,砸一大把錢就把你砸死,這樣一些好的創意就被扼殺,你的積極性就被扼殺。

11.能夠脫穎而出的創業公司一開始都足夠銳利,因為做的事少,反而非常專注。

但跟隨直覺奔跑到一定規模後,就容易迷失方向,這時就要有意識地進行收斂性思考,把當初「為什麼出發」這個在內心深處鮮明存在,但在團隊中未曾說明的初心,用簡練、精準的語言提煉出來,它將告訴你「公司從哪裡來,又將往何處去」這一最本質命題的答案。

12.沒有任何一個成功是不冒風險的,只有直面風險豁出去幹才有機會成功。

13.網際網路的本質實際上是傳統商業做到極致,就是這樣。可能大家覺得網際網路高高在上,有什麼厲害。回到本質,就是你用什麼樣的觀念看待用戶,用什麼樣的觀念看待產品,什麼樣的觀念看待員工和股東。

14.對於一家公司的生存與發展而言,沒有「專注」,就沒有一切。那麼,當我們在談論「專注」時,我們究竟在談什麼?我總結了專注的四項核心命題:

  • 清晰的使命、願景。
  • 深刻的洞察力,了解行業,了解用戶需求,找到機會。
  • 明確而堅定的目標及與之匹配的能力。
  • 克制貪婪,少就是多。

15.在重大節點方面,還需要有更長遠的眼光,寧可慢一些 , 想明白了再做決策,在戰術執行上快的同時,戰略上要走得更穩。不穩、不紮實,一定會造成不必要、不理智的急躁,遲早會出問題。

四、關於產品:

好產品,是會自己長腳的

1.做產品,一定要做用戶需要的產品,不要做那些看起來高大上的產品。只要這個產品是用戶哭著喊著要的,銷售就不是問題,特別容易賣。好的產品,它會自己長腳的。

2.爆品是打造出來的,不是營銷出來的。關於爆品,我認為有三個產生條件,分別是:高效的工業化大生產、迎合大眾消費能力的定價、產品體驗導向的創新。

3.造車還得愛車、懂車,如果不懂,就不可能做出一輛好車。同時,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一定要開滿100輛車,認真學習每一輛車的優點、學習它們的出色的長板。

4.我始終相信,極致是可打磨、可訓練的。要有一顆始終不滿足於現狀、不安於平庸的心,以及在枯燥痛苦的持續改善中始終追求完美的耐性。

事實上,產品的發布不是終點,產品的發售也不是終點。網際網路方法論告訴我們,產品賣出去時,才是跟用戶關係的開始。產品也需要持續更新,一代一代疊代改善,改改改改再改改,是一條沒有止境的路。

5.當你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時,我建議你反覆問自己三個問題:

  • 我們追求的極致是不是用戶真正需要的?
  • 我們追求的極致是不是能成為產品 / 服務的核心競爭力?
  • 我們追求的極致是不是能形成長期可持續的競爭壁壘?

所以,把釘子往哪兒敲,決定了「極致」的價值。

6.毛主席說過,「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口碑就是業務的有生力量和群眾基礎,只要有生力量不滅,群眾基礎不毀,下一款產品操盤得當,依然能夠獲得成功。

所以,我們在業務決策中,一定要把口碑放在第一位。甚至要做好心理準備,部分產品只要口碑出眾,哪怕銷量有限甚至虧損也在所不惜。

7.面對口碑,尤其是面對口碑的負向變化,一定不能諱疾忌醫、掩耳盜鈴。可怕的不是口碑負向變化 , 而是口碑徹底消亡;就像可怕的不是罵得凶,而是已經沒人罵了。

願意追著罵你的,罵你罵得最凶的,要麼是鐵桿,要麼是「水軍」。坦然面對口碑,要做好準備挨最慘的罵,然後做最快的改善動作。其實,態度真誠,改進迅速,也是一種口碑。

8.資源總是有限的,切口越小,壓強越大,突破越有力。所以,大到布局公司業務,小到定義一款產品,對於一個具體的業務目標,基於洞察和我們所掌握的基本能力,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收斂,專注於必要的「最小切口」。

造車消息發布後,很短的時間,我們匯聚了很多汽車行業的精英。每個人一來就問我,我們的「型譜」怎麼規劃?我問他們,啥叫型譜?

大家告訴我,其實就是產品布局,車廠喜歡用一個平台做一大堆車,還教了我一句話,「多生孩子好打架」。但我的想法不一樣:我們不需要做一大堆產品,我們能不能先聚焦做好一輛車?

五、關於熱愛:

找到你最熱愛的事,便有足夠的動力

1.要做一些激動人心的事。

2.當我想到做小米的idea(想法)時,非常興奮。

因為我從來沒有做過手機硬體,如何能把這個事情真的做成呢?我首先意識到的就是,這不可能是一個人能完成的任務,所以,我認為我發揮的最大價值,就是找到能做這個的人,並且把他們組織在一起,無論是投資者還是CEO,還是創業者,這三份工作對我來說都是完全一樣的。每一個角色都讓我尋找一些非常優秀的人,做一些激動人心的事情。

3.我原來不成功,今天也不成功,我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沒達到。在我看來,我是失敗的。很多人都說我是成功者,但我感受不到。我是一個成就驅動型的人,這樣的人,他能夠忍受各種痛苦,然後前行。

4.我掙錢的慾望沒有把一個東西做成功的慾望高,要不然我不會寫了16年的代碼。

5.我堅信,人因夢想而偉大,只要我有這麼一個夢想,實現一個夢想,我就此生無撼。

6.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覺得只有做你自己喜歡的事情,你才會有足夠的動力和熱情。我很幸運,因為我20多年前是一個程式設計師,我很喜歡做軟體,所以我才參與了金山軟體的創辦。我覺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人生最美妙的事情。

參考資料:

1.《小米創業思考》,口述/雷軍;

2.《雷軍2023最新演講:別畏難,先幹起來再說!》,筆記俠;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2cb2dd89a067e55fba42e2fabf5ac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