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年中盛宴:上游下游齊舉杯,浪潮信息獨傷悲

2023-08-28     AI狐頭條

原標題:AI年中盛宴:上游下游齊舉杯,浪潮信息獨傷悲

原創 | 光錐智能

文|高遠峰

AI年中盛宴,上下游齊舉杯,徒留浪潮信息獨傷悲。

24日,正處於「AI宇宙中心」的英偉達,亮出第二財季業績,在數據中心業務同增171%的拉動下,以135.1億美元的總營收,全面碾壓華爾街預期。

英偉達發布財報的一天前,國內今年最先發布大模型的百度,也公布了二季度業績——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增15%、44%。李彥宏直言,生成式AI和大語言模型提供了重大市場機會。

然而,從英偉達購買大量GPU,做成AI伺服器,再為百度文心一言提供算力支撐的浪潮信息,此時卻無法同喜。

25日晚,緊隨二者其後,浪潮信息也發布了年中報。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浪潮信息不僅上半年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29%、66%,二季度還是十年以來,首次季度扣非虧損。

浪潮信息伺服器市占率全球第二、中國第一,AI伺服器市占率全球、中國均為第一。

全世界都高喊「算力為王」,算力龍頭又為何會錯失這場AI年中盛宴?

通用伺服器需求衰減,AI伺服器GPU短缺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浪潮信息營收247.98億元,同比下降28.85%;歸母凈利潤3.25億元,同比下降65.91%;扣非歸母凈利潤0.11億元,同比下降98.7%。

據此計算,二季度歸母凈利潤1.15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1.6億元。這也成為了自2013年一季度以來,浪潮信息季度扣非歸母凈利潤的首次虧損。

在年中業績預告中,浪潮信息表示,公司上半年營收下滑,是受全球GPU及相關專用晶片供應緊張等因素的影響。

退回到十年前,2013年二季度,恰好是國產伺服器份額首次在國內市場反超國際廠商,而浪潮信息正是拉動國產市場份額的最大主力。

十年後,浪潮信息季度扣非首虧的背後,則是AI興起的背景下,伺服器行業迎來了重大變局。

浪潮信息全部身家都押在了伺服器上,其超過99%的營收來自於伺服器及部件,且「大金主」集中在網際網路領域。

一份調研紀要顯示,2022年,浪潮信息最大的客戶是位元組跳動,其次是阿里、騰訊、百度。剩下40%客戶集中在金融、電信、能源、交通等領域。

(浪潮信息2022年報)

過去幾年,為網際網路廠商提供通用X86伺服器,是浪潮信息的最大收入來源。

然而,隨著網際網路廠商的業務調整,海量的通用伺服器需求,正在開始大幅縮水。

「對購買伺服器的企業用戶來講,今年投資重點用來買了AI伺服器了,傳統的伺服器基本上就暫停更換了,需要等一等。」有頭部伺服器廠商工作人員近期對媒體表示。

TrendForce集邦諮詢最新報告顯示,百度、阿里巴巴與騰訊等在內的網際網路廠商,伺服器採購台數均較以往減半。

對於浪潮信息的影響,從合同負債的變化中就可以看出。

合同負債就是訂貨公司採購前向公司支付的定金。截至今年1月1日,浪潮信息合同負債16.98億元,截至6月30日為17.59億元,半年只增加了0.61億元。而2022年上半年內,合同負債增加了4.16億元。

而通用伺服器的需求能不能再回升,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除非CPU晶片有重大升級,否則通用X86伺服器肯定是跟不上需求了。CPU晶片短期內肯定不會有重大改變。」一位雲計算從業人士就對光錐智能表示。

東方不亮西方亮,通用X86伺服器不景氣,AI伺服器勁頭十足。據IDC報告,2021年全球AI伺服器市場規模達到156.3億美元,預計2026年將達347.1億美元,復合增速為17.30%,占整體伺服器市場規模的比例將從15.25%提高至21.69%。

浪潮信息肯定不會不想多賣AI伺服器,況且利潤比通用伺服器高不少。但眾所周知,台積電的生產線都快忙冒煙了,全世界還都在等英偉達的GPU。

所以,通用伺服器需求衰減,AI伺服器受限GPU,浪潮信息的業績自然被嚴重掣肘。

財務方面,上半年,浪潮信息經營現金流為-51.8億元,長期借款也增加了57.5億元。而且,就在中報發布當天,浪潮信息隨即發布了公司債券發行預案,規模不超過30億元。

與此同時,上半年存貨的帳面餘額增加了49.25億元,至207.64億元。這無疑占用了大量現金流。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167.37億元是原材料,占比超80%。

(浪潮信息2023半年報)

一邊因GPU短缺業績下滑,一邊經營現金流為負的情況下,大量囤原材料,浪潮信息對於供應鏈的緊張,顯而易見。

"供應鏈之劍"始終懸在頭頂

今年,在二級市場上,浪潮信息的股價被形容「在KTV和ICU之間穿梭」,癥結就是供應鏈。

年初,趕上ChatGPT掀起的人工智慧熱潮,疊加數字經濟政策利好,浪潮信息股價實現翻番,但3月3日卻突然止漲掉頭;6月,月中股價一字漲停,當月28日又一度遭遇全天跌停。這兩次「過山車」體驗,都是受供應鏈相關消息的影響。

但也不能怪二級市場太過敏感,主要還是浪潮信息的核心供應尚未實現自主可控。

伺服器產業鏈上游為CPU、GPU、內存、硬碟、主板、PCB(印製線路板)等,PCB國內生產商多的是,深南電路、景旺電子等等,而且供過於求,內存條、主板也是相同情況,但CPU和GPU情況就大為不同。

作為X86伺服器和AI伺服器最核心的部件,CPU和GPU單機價值量占比非常高。

以浪潮信息的明星產品NF5688M6為例,105萬元的伺服器總價值中,8張A800共計71萬元,占比約68%;2顆CPU價格共計10.6萬元,占比約10%,兩項占了78%;一台通用伺服器,通常使用1-2顆CPU,價值量占比也在30%-62%。

AI伺服器的GPU,英偉達一家獨大。據Counterpoint,2022年CPU的份額情況,英特爾獨占70.77%排第一,AMD排第二,份額為19.84%。

2020年,「被英特爾斷供風波」之後,當年浪潮信息便不再披露供應商名稱。但以浪潮信息的市場份額來看,如果沒有英特爾和英偉達,就很難跟得上供給。

財報顯示,2022年,浪潮信息採購金額,第一大供應商76.92億元,第二大供應商57.21億元,年度採購占比分別為14.17%、10.54%,前五大供應商合計占比47.83%。

(浪潮信息2022年報)

有行業人士分析,CPU晶片,國內海光信息是走的X86路線,但一方面性能比英特爾和AMD差很多,另一方面是產能不足,況且自己大股東中科曙光也有伺服器業務,更重要的是,x86授權是有期限的,現在沒有辦法升級新的架構;華為的鯤鵬系列,使用的是得到授權的ARMV8架構,也同樣無法得到最新架構升級。

龍芯的自主路線,以及開源架構RISC-V,為國產CPU帶來強烈曙光。不過,這些路線還處於早期階段,要擔當重任,尚需時日。

所以業內判斷,如果沒有英特爾,浪潮信息CPU供應,短期無解。

浪潮信息只能先從,也必須從更重要的AI晶片方面找突破。

目前,已有不少國內企業入局AI晶片,包括華為昇騰、寒武紀、天數智芯、燧原科技、沐曦科技、壁仞科技等。華為昇騰、寒武紀已經真正參與到了大模型訓練。在推理端,這些企業的產品在部分場景都已經可以做到國產替代;價格上,也有相對優勢。

「大模型的訓練是從0-1實現快速疊代,尤其是廠商為爭搶高地,都在搶抓時間,所以今年還是以英偉達為主,但如果從1-N的推理過程,就可以國產替代。」一位國產晶片企業人士對光錐智能表示,他認為明年國產AI晶片會迎來比較大的趨勢。

浪潮信息也看到這一趨勢,從制定行業標準、推動軟硬體融合等方面著手,積極「拉攏」國內晶片廠商。

近期,浪潮信息發布了《開放加速規範AI伺服器設計指南》,涉及硬體設計參考、管理接口規範和性能測試標準等等;發布的融合架構3.0原型系統,目標是更適應多元算力平台下,靈活高效協同的要求。

浪潮信息伺服器產品線總經理趙帥還「力推」開源開放的OpenBMC。BMC是獨立於伺服器系統之外的小型作業系統,OpenBMC一個開源的項目,用於開發運行在BMC晶片上的軟體程序。

「GPU性能很強,但英偉達是自己去定義GPU,並不開放,這就意味著英偉達自己拉動整個生態,除了英偉達,全球再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獨立拉動生態。」趙帥在OCP China Day 2023(開放計算中國社區技術峰會)對媒體表示,所以要拉動上下游更多夥伴,一起促進技術不斷疊代,供應鏈不斷完善,價格不斷降低,「從而追上,甚至趕超英偉達生態。」

然而,浪潮信息在這方面註定道阻且長。

英偉達並行計算和編程平台CUDA,已經實現了與算法客戶的強綁定,這甚至被認為是英偉達的最強護城河。據《中國電子報》,有算力晶片企業表示,要想打開市場,短期內必須兼容CUDA生態。如果不兼容CUDA,客戶的使用成本會極大增加。

而且,面向推理,英偉達也在推陳出新。8月初,黃仁勛剛展示了自稱「會瘋狂推理」的超級晶片——GH200,由72核Grace CPU和4PFLOPS Hopper GPU組成,每個GPU的容量達到H100 GPU的1.7倍,帶寬達到H100的1.55倍。

算力龍頭的「面子」和「里子」

浪潮信息及其母公司浪潮集團,是我國伺服器的開拓者。

1993年,浪潮集團研製出中國第一台小型機,並設立了專門的伺服器事業部,後來伺服器業務獨立了出來,就是現在的浪潮信息。

2010年左右,中國網際網路產業開始爆發,雲計算隨即興起。浪潮信息也在這個時候開始下注網際網路行業。

浪潮信息成立網際網路行業部,牽頭研製了中國第一台——整機櫃伺服器SR,正是這個產品經過疊代,再加上浪潮信息不斷滿足定製化需求,並大幅縮短研發和供貨周期,深度綁定了阿里、百度等大型網際網路廠商。

在過去網際網路行業崛起、也是雲計算興起的十年,全球伺服器市場規模翻了一倍以上。浪潮信息也隨著時代浪潮,營收規模一路狂飆,走向現在的伺服器全球市占率第二,國內市占率第一。

但與此同時,浪潮信息卻也逐漸走入了技術溢價低、利潤微薄的境遇。

伺服器行業處在中游,本身就對上下游的議價權弱,而押注網際網路的浪潮信息,利潤空間更小。

浪潮信息上游是英特爾、英偉達、AMD等晶片企業,憑藉過硬的技術掌握話語權;下游是阿里巴巴、百度等大型網際網路廠商,需求量大,但這類客戶在招投標採購時會重點考慮結算周期,並且要求的帳款期限一般較長,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浪潮信息利潤被壓縮。

有行業分析人士透露,華為此前做伺服器市場的時候,始終保持在25%以上的毛利,低於這個利潤,比如網際網路行業,華為伺服器就不會涉足。

但為了規模,浪潮信息堅定地選擇了賺這份「辛苦錢」。

2013年,營收42億元,歸母凈利潤1.45億元;2023年上半年,營收247.98億元,歸母凈利潤3.25億元。

十年間,毛利率始終沒有超過20%,凈利率沒有超過5%。今年上半年,毛利率11.4%,凈利率1.26%。

浪潮信息的毛利率不太像科技公司,2022年,全部557家科創板公司中,大約491家毛利率超過20%。

浪潮信息的研發投入也太不像科技公司,近五年的研發投入在4%-6%區間,今年上半年達到5.98%。但2022年科創板公司,半數以上研發投入占比都超過了10%。

反觀浪潮信息的上下游,可是越來越「硬科技」。

下游的雲廠商和網際網路大廠,都已經開始在AI晶片領域自研布局了。

比如阿里在2019年發布了AI晶片含光800;百度2018年推出崑崙1代AI晶片,崑崙芯2代系列產品,已經在2021年8月量產;稍微慢一點的騰訊也在2021年發布了視頻處理晶片「滄海」和AI晶片「紫霄」,最新消息「滄海」已經量產並投用數萬片,「紫霄」也已在內部業務中投用;位元組今年8月宣布自研的視頻編解碼晶片已經出片。

大廠造芯解決技術自主問題之外,更重要的還在於成本和效率。前文已經提到,AI伺服器價值量最大的是GPU,如果AI晶片自己都能造了,伺服器未來會不會自己自足?百度早在2019年,就已經基於崑崙芯,發布了自研崑崙雲伺服器。

上游的英偉達,也已經不滿足於CUDA護城河,開始構建硬體生態。在COMPUTEX大會上的全家桶,其中一項就是MGX的伺服器標準。英偉達已經合作主板製造商和原始設計製造商(ODM)公司,目標提供一百多種不同的伺服器設計。

當然,浪潮信息也表示,正在研發下一代AI伺服器產品。不過是「基於新一代更高算力核心部件和技術,進一步優化整機系統架構」。同時也坦言,晶片功耗和互聯速率的持續提高,給下一代產品研發設計帶來挑戰。

(圖註:2023年2月浪潮信息對深交所關注函的回覆)

別忘了,除了強勢的上下游,浪潮信息也還需要面對新華三、超聚變、中科曙光、聯想等一眾同行的挑戰。此時,大家都緊盯著新機遇,並正在通過差異化戰略,搶占市場。

如果再說回供應鏈,這些品牌廠商還將共同面對ODM廠商的競爭。ODM廠商以台系廠商為主,供應鏈方面的問題相對更少。且據國海證券最新研報,全球伺服器品牌中,網際網路企業的貼牌伺服器出貨量增速已經超過傳統伺服器品牌商。

時代的劇變,帶給浪潮信息的挑戰實屬不小。不過,作為國產伺服器的重要開拓者,浪潮信息毋庸置疑也還是有自己的基礎,也正在想辦法跟緊時代。

在「雙碳」戰略的大環境下,液冷已經成為數據中心的確定趨勢。除了在推進國產晶片生態方面努力做嘗試,浪潮信息也已經在踐行「All in 液冷」戰略。

據浪潮信息介紹,公司已經建成了亞洲最大的液冷數據中心研發生產基地,年產能超10萬台,並實現了業界首次冷板式液冷整機櫃的大批量交付。

此外,浪潮信息也不再局限於底層算力,開始在上層算法布局。不僅發布了「源1.0」大模型,還上線了開源開放平台。2月浪潮信息曾表示,API服務免費開放,相關應用也在開源開放平台免費開放,但尚未產生實際收入。

AI時代,一切都將被重塑,包括巨頭的命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1bf00bb7c94e341e05c7697693cc1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