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Vista氫商業
(ID:Qingshangye666)
作者:嘴嘴
臨近年底,享有美食荒漠「美稱」的北京,又接到了來自遠方家人們的救助。
這一次來自山東濟南,號稱「山東快餐之王」的超意興最近在北京先後開出了兩家門店。前有老鄉雞後有米村拌飯,經過這一年與中式快餐的博弈,我本已對任何快餐再無興趣,除非超意興能和山東1.8米的大蔥一樣「偉岸」。
直到我看到了價格——
人均14元吃到你扶牆,一份肉菜不超過10元,南方小土豆和擁有自有貨幣體系的東北人看到以後露出同款震驚表情,「光是價格就已經拳打老鄉雞和南城香,唯有東北盒飯可以與之一戰。」
(圖/小紅書@冰澈大人)
因此網友戲稱這是「快餐菩薩進了北京」。端詳起自己這份要價快40元的午餐,我承認這一刻我快饞哭了。
超意興的招牌是這塊油光發亮的大肉條,學名把子肉,其濃油赤醬的程度可以隨機嚇死一個正在減肥的人。但偏偏,被山東人吃成了省飯,為啥?
超級義大利復興餐廳,
整頓北京物價?
雖然北京菜確實沒有什麼值得掰扯,但咱北京打工人也是見識過一些小風小浪,一個小小的山東快餐來北京,竟然被有的博主叫做——馬上攪亂北京快餐的天。
好傢夥,看了以後我的第一反應是uc震驚部真是後繼有人,這眼瞅著就要2024年了,這些博主們說起話來還是如此地不喜歡打草稿。
「不就是一個快餐?北京還缺快餐嗎?」根據我多年被網紅餐廳欺騙的定律,這些餐館一般都是宣傳陣勢大,實則普普通通,流量過去馬上就會露出「真面目」。
於是我數著手指頭,等著這家所謂的山東省飯被打工人無情吊打。但沒想到,進京一個月後超意興這隊是越排越帶勁兒——
網際網路傳來前線情報:人老多了,天天排隊。「我7點半到店後基本上就沒有單獨的空座位了,還得和別人拼桌,服務員會即時通知哪些菜品要售罄下架。」網友@琛琛的北京一人食 指出。
(圖/小紅書@脆脆鯊哪有我脆)
首先給北京打工人一點寒冬中的溫暖。主要是人還沒進門,就能體驗店員們堪比杜比環繞立體音效地問候——「老師兒裡面請」(山東人和不熟悉人打招呼時的禮貌用語)。當你完成了被領導pua和背鍋kpi來到超意興,一句「老師兒」大抵是這一天第一次收到的善意。
為了打造純正山東味兒,北京兩店有7成的服務員是從山東分店抽調來的優秀員工。年初淄博,年尾超意興,北京打工人在2023年沉浸式感受「好客山東」。
雖然超意興大門看起來有點土,過於對味兒的大紅色讓你遠遠地就知道這是一家快餐。但進門後還挺亮堂和乾淨,白色的桌椅搭配著柔和遠超一眾夫妻店。再往裡走就是點單區,一排現炒的家常菜和滷製品整齊地放在保溫盒裡,可以自選,就像是大學食堂。
「但看起來又咸又膩。」
(圖/小紅書@啾啾)
濃油赤醬的主打菜,隨機嚇死一個腳踩高跟鞋在外企打工靠著咖啡續命的Lily,咋就成了山東省飯?
山東人美編胖兔說一看你就是外行人,不懂俺們山東吃飯的精髓。
超意興的精髓是什麼?是那塊前段時間拿了「濟南十大名吃」、由五代傳人做出的把子肉。
油光發亮是每一塊把子肉的使命,入口即化則是上乘味道的體現。濟南網友說:如果不是把子肉,那老濟南將毫無意義。傳言在山東濟南,本地人回鄉第一頓和離鄉最後一頓必須得有一塊把子肉。
所以胖兔說,你笑把子肉太油膩,只能說你不懂我們山東人的鄉愁。
作為山東品牌,超意興當然緊緊抱住把子肉的大腿。創始人張超號稱是把子肉的正宗傳人,曾祖父早在1912年就在濟南干起了把子肉的生意。如今的超意興號稱「每天賣出10萬塊把子肉」。
進了北京後,還是「差不多有50%至60%的食客會點把子肉」,濟南超意興餐飲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宋先生介紹,可以說它是超意興北京分店最受歡迎的菜品。
難道這一刻北京人的口味和山東人達成了一致?
看了價格我才明白,北京貨幣的計算體系總是浮誇一些的,但到了超意興這裡失靈了。大肉條北上進京,也才比濟南貴1元,要價8元。根據大眾新聞的採訪,北京分店不僅在菜品上和山東保持一致,大部分的價格也沒有上漲。
(圖/小紅書@Kiyo朔紙)
當你在便利蜂花快20元也只能吃到一份澱粉比肉菜還多的預製菜時,「10元吃飽15元兩葷一素吃好」的超意興叫一句【快餐菩薩】我都覺得還不夠。
因為它竟然還是現炒——
(圖/小紅書@DF81)
超意興菜品主要由現炒菜和滷製品構成。「我們的菜品原材料來自中央廚房,現炒菜都是現炒現賣。」一位超意興員工在知乎指出。
但濟南網友說,北京人民你們先別激動,因為時間久了你們才會知道超意興的鎮店之寶既不是把子肉,也不是現炒,而是那碗免費的玉米糊糊。
人送江湖別名「意式玉米濃湯」,老濟南叫「黏住」,不同於大學食堂里清澈程度堪比清水的蛋花湯,「超意興的黏住又熱又濃,吃完飯來一碗是本地人結束這一餐的儀式。」
這碗看似平平無奇的玉米糊糊一天成本在3萬元左右,根據超意興的數據,「一年要多支出近1000萬。」
(圖/小紅書@蛋卷捲兒)
為了北京人也喝上免費的黏住,超意興還挺扣。小紅書網友@小田 說,超意興在北京開新店談房租的時候超級計較,對接老總總是說「從房租上省一分,就能讓來吃飯的人多喝兩碗黏住」。
這話說的,硬是在這大冬天暖住了我堅硬且冰冷的內心,瞬間懂了胖兔的鄉愁。
「進超意興就是回家吃飯。」
五環外曾經採訪過一個本地人,「就像是在上海打工人時會用麥當勞的早餐結束時間推算今天會不會遲到;回到濟南後選擇用超意興開門時間來判定今天起的有多早,這兒的人會將超意興融入自己的生物鐘。」
在超意興600多家門店裡,一個濟南就容納了400多家。「有超意興的地方,樓盤會格外熱鬧一些」,如今的超意興已經成了本地人的食堂。
那到底好不好吃?
「反正不難吃,就像媽媽做的家裡飯,熟悉的味道【吃不膩】、吃不到就想。」
從東北盒飯到超意興,
吃飯最便宜的一年來了?
IP山東的網友深情說到:山東人不能沒有超意興,就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
1993年,這家有著五代傳承的中式快餐品牌在濟南成立,主攻把子肉賽道,目標是讓全魯人都過上「白米飯就著把子肉」的幸福生活。於是山東人民親切地稱超意興為【超級義大利復興餐廳】,英文名為super Italy,意思是超越意義利披薩的山東美食,aka興旺全球伙食的濟南飯鋪。
興旺的第一步就是先走出山東,目前超意興600多家門店主要集中在山東,直到今年才先後在河北和北京開店。頂著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土味招牌,人均客單價14塊的魔幻價格能活到現甚至還在擴張的超意興,羨慕死了一眾同行。
超意興的滷菜。(圖/小紅書@冰澈大人)
其實超意興也不是一開始就成了咱媽的代替。
20年前,擁有著正統山東血脈的超意興更像是國企的自選食堂,力圖讓每一個公務員體系外的山東人也感受到體制內的風味兒。於是砂鍋、羊肉串和燒烤要啥有啥,卻因為體量太大損耗多、價格難平衡,開一家倒閉一家。
張超開始琢磨這事兒,這些花里胡哨的菜品不僅費時費力費人工還盈利低。俗稱上岸第一劍先斬意中人,張超想明白以後開始瘋狂精簡自家的菜品,超意興變得不像是國企食堂,卻也更受歡迎了。
「把sku控制在20種以內,其中炒菜品種只8款左右。」職業餐飲網指出,炒菜由店內廚師掌勺,所有原材料都由中央廚房供應。如今北京分店的原材料也都由濟南生產基地直接配送。
(圖/unsplash)
所以你別看超意興土,早在1997年就開始研究供應鏈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在2020年中央廚房已經更新到第五代,要知道國內從2010年才開始興起中央廚房的概念。
「得供應鏈者得天下」,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在接受北京商報的採訪時指出,不少餐飲企業開始通過自建、合作以及入股的形式搭建供應鏈,因為「高質量的供應鏈能力是中餐現代化的前提。」
直接少走20年彎路的超意興早就開始砍掉中間商,再加上對供應鏈的把控,所以成了你嘴裡的快餐菩薩,但錢也沒少掙。根據職業餐飲網的計算,超意興每份10元的快餐純利潤只有0.7元,但年營收超20億。
作為一個老字號,超意興不僅在價格上拿捏白領,還與時俱進地推出了「輕脫脂」工藝,算是回應了「白天挨餓吃草、晚上餓得想吃外賣員」當代打工人的既要又要。根據官網介紹,這是去除了多餘油脂,並且含有不飽和脂肪酸。
於是一進超意興的大門你就能看到大紅牌上的宣傳:咱家可是經過了十二道烹飪工藝和八小時先燉後燜,並添加了五代人傳承配方,才得出的「輕脫脂」把子肉。「脫脂」都用祖傳手藝,是不是真的沒負擔不一定,聽起來可靠就夠了。
(圖/小紅書@沂鯉児)
如今在小紅書有關超意興的筆記下,總可以看到全國各地的ip都在呼喊「趕緊開到我家樓下」。超意興到底會成為下一個老鄉雞還是沙縣還不得知,但如今卷生卷死的餐飲品牌們估計都想成為「超意興」。
播客節目【大食話】對談餐飲從業者,提出了「2023年或許是消費者吃飯最便宜的一年」的說法。餐飲大環境差,2023年前8個月倒閉註銷的餐飲企業數量比2022年全年還多,但小吃快餐連鎖這些剛需高性價比品類卻「穩中有升」,看肯德基剛剛慶祝完「中國門店破萬家」就知道了。
性價比成了最近消費者出門吃飯的首要考量。
從去年冬天開始,東北盒飯伴隨著美食博主的視頻開始野蠻生長,在一個個坐落在東北各個車站的夫妻檔口裡,10元你可以自由選擇40多種菜品,還都是溜肉段和魚香肉絲這種硬菜,於是盒飯的風越吹越猛。
(圖/小紅書截圖)
與之類似的還有窮鬼套餐,麥當勞先是把讓小時候吃不起的洋快餐變成了打工人最實惠的午餐,緊接著漢堡王、南城香、和合谷也開始為窮鬼考慮,就連麵條中愛馬仕和府撈麵都低下昂貴的頭顱,推出10元任吃9款面的活動,窮鬼套餐簡直比窮鬼還多。
一個新的詞彙也誕生了——【盒飯效應】:當大家口袋裡都沒什麼錢的時候,低價量足、葷素搭配、不難吃的盒飯們就成了香餑餑。
但盒飯越來越多了,卻更難吃了。當你精挑細選點一份看起來經濟實惠的中式快餐時,結果發現肉菜都退位,澱粉才是主角,每一塊肉的面衣堪比城牆皮,每一頓外賣軟體上的美味實則都是澱粉拌大米。
因為在這股卷極致低價的飯盒風潮中,老闆們也並不好過,開始淪為平台們的打工人。
曾有業內人士表示,「你店還沒開起來,平台就開始給你打電話讓你參與各種榜單、上直播」,不參與行不行?「消費者對餐館的感知渠道就那麼幾個平台,不花錢花精力交學費,搜都搜不到你。」
老闆們硬著頭皮交學費,為未來買單,但這份【學費】終究還是你來買單。
(圖/《去有風的地方》)
正如買的不如賣的精,當老闆們發現你只願意花「盒飯錢」的時候,就開始替換更差的食材,或是把原本昂貴的食材分成小份、把豪華的套餐打造成一個人的精享版,「這叫丐版,讓消費者花小錢也能享受豪華體驗,老闆還是會掙錢。」職業餐飲網解釋。
於是你為了吃飯不得不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不敢用太大的優惠券,害怕商家吐口水,「點拼好飯因為害怕是別人的剩飯,只敢買奶茶。」
【大食話】節目下有一個評論:努力吃工業垃圾的一代年輕人。
這一年我們為吃飯這事兒從年初吵到年尾,擔心完預製菜,又開始操心植脂末,我們想吃的舒坦又想要實惠。
這時候超意興來了,它或許算不上多好吃,但你最起碼吃完安心。正如網友@行板如歌 的觀點:「超意興就是一個普通快餐,但沒有人能在冬天拒絕一碗免費的玉米糊糊。」
祝我們在2024年都能吃好喝好。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