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軍閥養活一個師需要多少錢?難怪當年軍閥大都不搞建設

2024-01-12     彤陌紅塵

原標題:在民國,軍閥養活一個師需要多少錢?難怪當年軍閥大都不搞建設

民國時期,全國各地軍閥四起,他們擁兵自重揮斥方遒,威風極了。譬如當時的東北軍閥張作霖,在江南地區強橫無比的孫傳芳等,這些軍閥們個個都稱的上一代梟雄。

這也不禁讓我們產生疑問,在當時那個混亂時代下,供養一個師的兵力究竟需要多少錢?為何當年的大多數軍閥,為什麼不去搞建設呢?

軍隊衣食住行開支

要想知道供養一個師的兵力需要多少錢財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個師究竟有多少人?按照民國時期來說,一個師的人數大約在10000上下。面對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首先最基本的生活所需,譬如衣食住行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按當時的造價來算,一套軍裝的造價為2塊大洋,倘若軍隊服裝分冬夏兩套,再加上一些雜七雜八的配飾,可能一人就奔5塊大洋去了。如此算來光是軍裝方面,一個師就得耗費五萬塊大洋。

而平日裡的居住同樣是一筆不小的開支,10000人的規模總不至於風餐露宿,再加上軍隊伙食和住宿一定要好,畢竟吃飽了飯才能打勝仗。

如若加上其餘菜品和肉食,以及行軍過程中的住宿,一個師的兵力一年怎麼著也得20萬塊大洋起步。

除了這些基本花銷以外,俸祿是必不可少的,畢竟不能只讓牛拉磨,不讓牛吃草吧。

通常當時士兵的俸祿為一年20塊大洋,軍官為一年50塊大洋,按照10000人的部隊計算下來,一年最起碼得花銷20萬塊大洋。

軍隊戰爭開支

算完了日常衣食住行的開支,接下來就是軍隊最主要的開支了,行軍打仗必然要配備槍械彈藥。

軍官會配備毛瑟手槍,別看槍不大,但做工成本可比老式步槍昂貴的多,加上彈藥,軍官的軍械配置需要五十元左右。這樣下來一個師一年光配備武器彈藥就要花費40萬大洋左右。

這些只是最基礎的,子彈是消耗品,隨時隨地的戰爭下,子彈的消耗更是個天文數字,從槍管里打出去的不是子彈,那可是真金白銀啊!

為提升作戰能力,這些先進武器的配置也是必不可少的。重機槍在當時非常稀有,甚至於一挺機槍的價格高達7000塊大洋,手榴彈也並不便宜,如此算下來,一年又是一筆50萬塊大洋的支出。

民國時期的軍閥戰爭多為占領土地,因此極度頻繁,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對於這些陣亡的戰士,喪葬撫恤金是必須要發的。

為什麼不搞建設

這樣粗略的一算,一個師一年下來的花費,怎麼也得二百萬上下。想要在軍閥中站穩腳跟,一個師的兵力顯然是不夠的,要知道當時的東北王張作霖手中掌握著35萬兵力,以及各種新型現金武器裝備,如此一來每年的開銷可謂是天文數字。

想要通過搞建設來維持軍隊的花銷,估計等建設初見受益的時候,軍隊都已經分崩離析了。

現如今有這樣一句話:「最賺錢的事情早就寫在刑法上了。」這句話在當年依舊適用,這些軍閥們通常會利用一些特殊途徑賺錢,譬如走私,販賣違禁物品等。

除了這些途徑以外,軍閥們通常也會接受西方國家以及勢力的捐贈和幫助,對於那些西方列強來說,民國越亂,他們越好趁機坐收漁翁之利,而資助軍閥,使得國內戰爭不斷正是他們想要看到的局面。

軍閥們有了這些方面的收入,自然不會花費大量時間搞建設,而是美美的拿了錢財,轉頭又開始了搶占土地,搶占資源的行動之中。

結語

從軍閥們的軍隊開銷中我們可以看出戰爭對於社會的影響多麼巨大,軍閥們自身負債纍纍,哪怕是東北王張作霖最終為了發展,也不得不上演一出欠日本人2億大洋不還的大戲。而最後的最後,戰爭的慘痛後果還是要由最無辜的平民百姓去承擔。

再反觀我們現在的社會,再也沒有了戰爭的紛擾,但是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不能安於現狀,更要居安思危,努力強大自己,報效祖國和社會。

畢竟當下的和平只建立在祖國繁榮昌盛的基礎之上,而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需要去做的,就是努力奮鬥,把這份繁榮昌盛傳承下去,以求得更長久的和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12899ebbccfedfaf66d48152027b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