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衝鋒號作者:刺客
一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如果從全人類的健康和安全角度上來看,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但如果從某些同盟關係的角度上來看,則是一面照妖鏡,將盟友之間從未展現出來的陰暗一面,全部暴露在日光之下。
由美國所主導的北約軍事集團,內部所存在的諸多問題,隨著疫情的爆發而被無限地放大、發酵甚至惡化,導致這個迄今為止最大的軍事集團,正在走向土崩瓦解的邊緣。據央廣網最新報道稱,隨著新冠疫情擴散,北約內部的防務開支、指揮控制等一系列矛盾問題也日益尖銳。從各成員國在暴發疫情期間的表現來看,北約根本就無法在未來爆發戰爭中齊心協力應對危機。
疫情期間,北約各國在支援保障和聯合指揮關係上,簡直是聊勝於無。而作為北約主體力量的美歐雙方,在面對巨大災難時,為了滿足自身抗擊疫情的需要而展現出來的這種自私、冷血的狀態,無異於就是在為北約最終走向解體敲響喪鐘。
新冠疫情雖然對美歐國家帶來巨大災難,但這僅僅只是一場流行病,並非真刀真槍的戰爭。試想想,和平時期應對一場新冠疫情,就已經在美歐之間發生這麼多「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的羞恥事件。如果真的爆發戰爭,誰還會有信心指望這個軍事同盟能夠繼續站在一起應對危機?對此,有軍事專家指出,北約作為冷戰時期的軍事產物,退出歷史舞台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由美歐國家為主體的北約軍事集團,作為冷戰時期的軍事產物,按理來說,隨著冷戰的結束。這種著眼於大規模戰爭而建立的軍事同盟關係,根本就不再適應當前的國際形勢。非但無法對維護全球正常秩序起到什麼作用,反而成為某些利益集團破壞全球穩定的政治工具,早就應該壽終正寢了。
不過,由於歐洲人固有的殖民主義思維,讓那種早就應該隨著前蘇聯解體而送進墳墓的冷戰思維,繼續成為了他們的主流思想。這就成為了北約在前蘇聯解體後,為什麼沒有隨著冷戰結束而消亡的一個重要因素。
那些老牌歐洲帝國在自身已沒有足夠的實力,重現歷史上輝煌。尤其是隨著新興大國的不斷崛起,在軍事、外交和經濟等領域上,逐漸削弱歐洲在國際上的影響地位,讓那些夢想著重新回到昔日輝煌時代的老歐洲們無法接受。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維持數十年超級大國的地位,顯然讓歐洲人看到了希望。因此,搭乘美國全球霸權的「順風車」,在超級大國的陰影中感受歷史上的輝煌,顯然就成為這些歐洲國家的一種必然選擇了。
所以說,儘管特朗普上台之後,在美歐雙邊貿易、伊核協議以及北約軍費支出等問題上,讓歐洲國家倍感恥辱,同時也給美國和歐盟之間造成風大的裂痕。但這並不影響美歐之間在北約框架內的軍事合作。歐洲國家軍隊仍然是美國絞殺俄羅斯、甚至攪局亞太局勢的主要工具。
近年來,歐洲的一些主要大國從未停止過建立歐洲聯合軍隊,擺脫對美國安全依賴的努力。但由於歐洲內部矛盾尖銳很難從中協調,導致歐洲聯合軍隊計劃迄今仍處於初始階段,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還得繼續依賴以美國所主導的的北約發揮安全保障作用。
不過,隨著一場新冠疫情的爆發,讓那些試圖藉助美國餘威征服世界的歐洲政客,被徹底地打醒了。要知道,在包括義大利、西班牙和德國等北約成員相繼暴發疫情之際,作為北約老大的美國,非但沒有及時出手相救,反而第一個關閉歐洲盟友的進出通道。
尤其是在美國隨著也爆發疫情之後,美國更像是一個搶紅了眼的強盜。只要能夠拿得到手的醫療物資,就算是一個口罩也要從歐洲盟友的手裡搶走,根本就不顧盟友的死活。氣得德國一名議員大罵特朗普就是「當代的海盜」。
實際上,歐洲人在大罵特朗普是「海盜」的時候,也何嘗不是在罵自己。歐盟內部各成員國之間的關係也好不到哪裡去,所謂大難臨頭各自飛,在疫情之間各成員國之間在搶奪醫療物資方面,也同樣不會對各自盟友手下留情。
就美國和歐盟在疫情期間的如此所作所為,如果在戰時,當某一歐洲國家遭到攻擊的時候,誰還指望美國和歐洲盟友能夠出手相救,這人如果不是別有用心的話,那絕對就是一個白痴。
所以說,疫情就是一面照妖鏡,照出美歐等西方國家在大難臨頭時各自冷血自私的陰暗心理。而由這樣一些對盟友毫無同情心的國家所組成,並建立在利益基礎上的北約集團,實際上已經完全失去其應有的意義,而且絕對是不堪一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