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評 | 「生龍活虎」的老年人

2024-07-09     新華日報

網絡上有句話很有意思:滿大街生龍活虎的老年人。

確實,「生龍活虎」這個詞,概括了當下大爺大媽的精氣神。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他們的身體狀態好。在街角或者公園裡的健身角,我們經常會看到,大爺們或一身白衣打太極,或穿著背心短褲耍單槓,大媽們穿戴整齊,或搖著扇子「啪啪」起舞,或「暴走、K歌無所不能,狀態好得甚至讓不少年輕人都自愧不如。

現實中,偶爾老年人鍛鍊動靜大了些,也會引來一些擾民的抱怨。對此倒不妨包容些,因為我們身邊的老年人,正越來越多。

數據顯示,2023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超2.96億,已占全國人口的21.1%,中國已正式邁入中度老齡社會。養老壓力有多大,不言而喻;醫療衛生服務承受的壓力,也可想而知。現在,老年人更加注重鍛鍊身體,讓老年群體的身體健康指數持續向上,於國家、於社會、於各個家庭,都是一件大好事。

稍加留意就會發現,現在老人們的狀態,已經完全不同於一二十年前。以前,老人退休後多還圍繞著家庭轉,買菜燒飯做家務,所謂含飴弄孫。今天的他們,也許會組織一些「驢友團」或是自駕隊伍,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甚至走向世界去看一看外面的精彩;也許能在網際網路上當回「弄潮兒」,創作短視頻,開直播間秀上一把,甚至還能當主播帶貨賣貨,成為「銀髮網紅」;更勵志的還能重新拾起年輕時的興趣愛好或是發揮專長,走上創業路,開啟事業的「第二春」。所以說,「生龍活虎」這個詞並沒有誇張多少。

「生龍活虎」,讓我們看到老年的世界也可以多姿多彩,讓我們明白縱使步入老年也可以重新上路出發。細想,這不也是國家強盛、社會進步的一個生動註腳麼。

而還有一種「生龍活虎」,則更讓人尊敬。據《新華日報》報道,近年來,我省一大批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們,活躍在關心下一代的廣闊舞台。在全省66萬「五老」志願者中,有50人獲得全省首批關心下一代工作「最美五老」榮譽。他們雖年逾花甲、滿頭華發,卻始終懷揣赤子之心、舐犢之情,為青少年啟思、益智、怡情,發揮餘熱,傾情奉獻。

比如,他們中有老人拿出自己八成退休金、八成住房、八成精力辦了一間校外輔導站,20年如一日地義務為村裡的孩子們督導作業、輔導特長,幫助培養出40多名大學生;有老同志20多年匿名捐款48萬元,資助了100多名失學兒童和困難群眾;有老交警退休15年來,一直還堅守在小學的護學崗,一年四季風雨無阻護送孩子們上學放學……他們的心聲也很樸素:趁身體還不錯多做些事情。

當然,不管是哪一種「生龍活虎」,都是一種「人間值得」,也都應該被欣賞。而為這些「生龍活虎」創造更多條件和可能,則是當下整個社會應該積極去推進的。譬如,像關工委這一類組織,可以以各種更加靈活的組織形式吸納更多老年人,讓護佑下一代的力量更為強大。譬如,對於更多的社會組織來說,可以結合基層治理、移風易俗、民事調解、文教衛生等方面,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交流互動平台,多組織開發一些適合老年人的志願服務項目,讓他們在擅長或感興趣的領域繼續發光發熱。再譬如,社會培訓機構可以多開設一些老年人需求大的課程,多安排一些實用、有趣的技能培訓,讓老年學習時光更加有趣。還可以鼓勵在學校、醫院等單位和社區家政服務、公共場所服務管理等行業,探索更多適合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模式,等等。

祝願更多老人都「生龍活虎」起來,勇敢追求想要的生活、做更多開心的事,也反饋給社會更多積極能量,讓無法避免的老齡社會,始終充盈著滿滿的活力和青春的朝氣。

延伸閱讀

李強在江蘇調研時強調 加快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 促進專精特新企業蓬勃發展

江蘇省委書記、省長檢查調度全省防汛工作,強調了這些重點任務

瞭望評 | 高校畢業季,「上岸」宣傳要不得

城事記 | 決勝城市發展未來,蘇州靠什麼?

江蘇周記丨激盪著先鋒力量

瞭望評論員| 見微

編輯 | 徐徐

責編|陳月飛

審核|耿聯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時政新聞部出品

歡迎轉發 侵權必究

版 權 說 明

如需轉載本公眾號內容:

1.須保持圖文完整,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2.完整標註版權及本公眾號I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07dd3ca4d6c65a9635e5ce1abefc7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