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地演變 | 2023年1-2月房地產企業新增土地儲備報告

2023-02-19     樂居網重慶

原標題:集中供地演變 | 2023年1-2月房地產企業新增土地儲備報告

觀點指數根據觀點指數監測,報告期內一二三線城市供應住宅用地396宗,供應土地規劃建築面積2057萬平方米,環比下降64.4%,同比下降41.8%;供應土地起始樓麵價2982元/平方米。

今年廣州集中供地公告較去年提早了近50天,為市場主體預留了更多決策時間。隨著集中供地制度實施試點的深入,以及近兩年來供地規則不斷完善,集中供地或開始逐步推廣至更多城市。

報告期內,一二三線城市成交住宅用地316宗,成交土地規劃建築面積1762萬平方米,環比下降89.2%,同比下降49.8%;成交總價426.6億元,環比下降92.7%,同比下降55.3%;成交樓面均價2421元/平方米;平均溢價率3.24%。

城市更新方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10日,14家企業在城市更新業務上有新動態。

50家房企新增全口徑土儲950萬方,城投企業占主導

觀點指數發布的「1-2月房地產企業新增土地儲備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前50房企新增土地建築面積950萬平方米,同比減少49.6%。

其中,越秀地產、十七冶、蕪湖前灣集團新增全口徑土地儲備分別為47.3萬、36.1萬以及36.1萬平方米,處於領先地位。

從權益拿地金額來看,報告期內土地投資力度最大的房企為東建集團,對應拿地支出為18.4億元。

東建集團拿下佛山南海桂城一地塊,溢價率18.37%。據了解,保利、越秀、華潤、建發等房企也參與了這一地塊的競拍。

另外,報告期內龍頭房企新增土儲較少,越秀、招商蛇口等少數企業有土地拓展,其中,越秀通過股權收購方式取得杭州星橋TOD項目,再次牽手杭州地鐵;西安、合肥等城市在統計期內成交土地較多,地方城投企業占主導。

宅地供應建面同比降四成,廣州提早公布供地清單

觀點指數監測的一二三線城市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土地供應2244宗,環比減少1050宗,同比減少729宗;供應土地規劃建築面積12523萬平方米,環比下降41%,同比下降25.8%;供應土地起始樓麵價911元/平方米,環比下降18.4%,同比下降14.7%。

數據來源:Wind、觀點指數整理

住宅用地方面,報告期內一二三線城市供應住宅用地396宗,環比減少523宗,同比減少306宗;供應土地規劃建築面積2057萬平方米,環比下降64.4%,同比下降41.8%;供應土地起始樓麵價2982元/平方米,環比上升12.8%,同比下降15.1%。

分城市能級來看,一線城市中上海率先公布2023年首批集中供應住宅用地擬出讓地塊詳細清單。據了解,地塊最晚於2023年5月前組織出讓公告。

資料顯示,上海首批集中供地擬出讓19宗地塊,總土地面積94.4公頃,除崇明外其餘11區均有土地供應,其中青浦供應量最大,擬供應3宗地共24.4公頃;靜安擬出讓中興社區C070202單元306-04地塊,土地面積0.43公頃。

與2022年相比,上海首批住宅用地供應體量縮小。一方面,近期市場消息稱集中供地規則將優化,地塊清單公布頻次可能增加,因此每一次公告土地供應體量或減少;另一方面,去年第四批集中供地中,上海推介了40宗地,成交僅6宗,因此今年供地規模需要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告表明,本批次地塊最晚於2023年5月前組織出讓公告,似乎坐實了此前傳出的自然資源部對於「每次公開詳細清單對應的擬出讓時間段原則上不少於3個月」的要求。

廣州方面,2023年首批供地擬掛牌21宗,總用地面積134.5公頃,總建面300.3萬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擬掛牌共8宗地;今年廣州集中供地公告較去年提早了近50天,為市場主體預留了更多決策時間。

另外,隨著集中供地制度實施試點的深入,以及近兩年供地規則的不斷完善,集中供地或開始推廣至更多城市。

報告期內,二線城市供應住宅用地45宗,供應土地規劃建築面積302萬平方米,環比下降76.7%,同比下降41.7%;供應起始樓麵價8197元/平方米,環比上升109.5%,同比上升299.7%。

年初各城市掛牌住宅用地的積極性不算太高,杭州、蘇州是報告期內主要供地城市。

其中,杭州首批集中供地推出13宗涉宅地塊,起拍總價166.7億元,總建築面積93.5萬平方米,上限溢價率12%。杭州今年首批掛牌宅地規模有所縮減,建築面積同比減少83.4%,起拍總價同比下降79%。

蘇州市2023年首批次集中供地掛牌11宗涉宅地塊,起拍總價130.3億元,總建築面積70萬平方米;與去年同批次相比,出讓面積減少22.7%,但起拍總價上漲3.4%,熱門板塊推出不少地塊。

報告期內,三線城市供應住宅用地351宗,供應土地規劃建築面積1755萬平方米,環比下降60.4%,同比下降38.4%;供應起始樓麵價2077元/平方米,環比基本持平,同比下降2.6%。

整體來看,由於春節假期的季節性影響以及集中供地的新趨勢,近期土地供應規模較小,但隨著提振經濟措施出台,市場信心正在修復,節后土地市場將逐步回暖。

土地成交額下降41.5%,京杭2022年第五批出讓高溢價收官

成交方面,1月重點城市中共有3個完成了住宅用地出讓,表現分化。

據觀點指數監測,報告期內一二三線城市成交土地數量1642宗,環比減少4624宗,同比減少850宗;成交土地規劃建築面積10833萬平方米,環比下降73.8%,同比下降16.4%;成交總價855億元,環比下降88.8%,同比下降41.5%;成交樓面均價789元/平方米,環比下降57.2%,同比下降30%。

住宅用地方面,一二三線城市成交住宅用地316宗,成交土地規劃建築面積1762萬平方米,環比下降89.2%,同比下降49.8%;成交總價426.6億元,環比下降92.7%,同比下降55.3%;成交樓面均價2421元/平方米,環比下降32.5%,同比下降11%;平均溢價率3.24%。

分城市能級來看,一線城市中北京進行了2022年第五批集中供地,於2月8日結束,成功出讓6宗地塊,出讓建築面積53.2萬平方米,總成交額132億元,平均溢價率7.8%。

該批次土地出讓溢價率主要由石景山蘋果園地塊、昌平回龍觀地塊和朝陽小紅門地塊拉高,其餘三宗地塊則為底價成交。

值得注意的是,越秀地產此次力壓中海斬獲石景山地塊,時隔兩年再次在京城拓地,透露出深耕北京的決心;另外,京東底價拿下亦莊新城一宗宅地,業內推測,該地塊將會建設京東的員工「福利房」。

期內,二三線城市土拍不太活躍,其中二線城市成交土地建面和成交總價環比減少94.7%、95%,三線城市則減少97.6%、91%。

值得注意的是,2月7日結束的杭州2022年第五批集中供地競爭較為激烈,吸引了近50家房企參與,其中不乏龍湖、新城、中天美好等民企的身影;5宗地塊中2宗封頂搖號、1宗頂價競得、1宗高溢價成交,總成交金額89.57億元,平均溢價率10.9%。

觀點指數統計1月二線城市(由於1月一線城市宅地零成交,因此統計數據僅包含二線城市)土地競得企業類型發現,城投是拿地的主要企業類型,從權益拿地金額來看,1月城投企業拿地支出占比56.2%,其次為民企,占26.6%,國企拿地支出占比17.3%。

以住宅用地成交總價來看,報告期內,西安、寧波、佛山3個城市名列前茅,成交總價分別是76億元、55億元以及39億元。

從涉宅用地成交總價數據來看,期內大額成交地塊分布於寧波、佛山、西安以及石家莊,競得人包含波威控股、東建集團等民企。

成交價格最高的是寧波東部新城核心區以東片區的一宗地塊,波威控股與寧波城投聯合體、雅戈爾以及濱江與建杭聯合體進入搖號環節,由波威控股、寧波城投聯合體搖號競得,樓麵價達到26776元/平方米。

大灣區舊改活躍,出險房企引緩兵

城市更新方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10日,14家企業在城市更新業務上有新動態,其中升龍廣州南灣村項目以及海岸集團、天健集團、嘉霖集團、鴻榮源、仁恆在深圳的城市更新項目規劃均取得新進展。

另外,報告期內多起舊改收購案發生,包括天地源收購西安紅廟村棚改55%股權、山東國資紓困奧園翠微村、信達入股中南建設深圳項目等。

觀點指數認為,出讓大灣區舊改項目股權是出險企業降槓桿的良好手段之一。近年來,恆大、佳兆業、奧園、中南建設、綠景中國等企業已經通過出售舊改項目公司股權減輕了資金壓力。

同時,上述企業的舊改項目股權通常只轉讓部分,未來企業仍可以享受項目發展帶來的紅利。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觀點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048ed28fafe3c2c972ef8dfa946b7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