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些古代常用的木結構,現在有幾位木工師傅能做出來呢?估計讓我們看著都眼暈了。
現在很多業主裝修的時候總抱怨木工水平太差,就知道用氣槍打鋼釘,根本不會老木工門的卯榫結構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只有真正的卯榫結構才能叫真正的「木工師傅」,而現在的裝修的木工師傅,根本都不會這些高難度的施工,有時候我們也不能嫌木工笨,不懂這些傳統的木工工藝,就是我們看了以後也會感覺頭暈,因為結構實在太複雜了。
1、楔釘榫
這是木工常用的木頭拼接用的方式,如果木頭不夠長,常用這種方式連接非常結實,而且還不容易折斷,這種都是最基本的木工卯榫結構。
2、挖煙袋鍋榫
這種榫卯結構看著非常簡單,其實你做一下就知道了,扣槽和切割都需要非常精準的尺寸,如果偏差一點就無法達到嚴絲合縫的效果。
3、夾頭榫(腿足上端嵌夾牙條與牙頭)
這是桌子腿最常用的結構方式,不但結實而且非常美觀好看。
4、雲型插肩榫(牙條、牙頭分造)
這種結構越來越難,而且這就是一處接口的卯榫結構,如果要做一件家具下來需要無數個卯榫結構,所以不能說現在的木工不會做了,而是被簡單的氣動工具代替了,因為這種氣動工具非常高效,高效的同時也代表了低廉的價格,這種費工費時的木工工藝自然價格就會高,價格是很多業主無法承受的。
5、扇形插肩榫
據說這種卯榫木結構的製作方式有幾百種,甚至上千種之多,大家看可以看一下,就這30多種的卯榫結構如果想熟練掌握,沒有十年八年的時間都很難,更何況有這麼多的卯榫結構了,這還是木工的冰山一角,可見要想一個真正的木工師傅出徒,估計起碼要到中年了,有多少木工能熬到這麼長時間呢?所以學的人越來越少,希望先輩們給我們留下的文化遺產不要消失了,不然無法挽回是我們整個民族的損失。
6、傳統粽角榫
卯榫結構只是很簡單的一個連接,家具的後期還多的工序,要想做出一件漂亮的家具是考量一位木工是否優秀的標準,不但要有硬性的東西,還要有自己創新的部分在裡邊。
7、雙榫粽角榫
8、帶板粽角榫
9、高束腰抱肩榫
10、掛肩四面平榫
11、圓柱丁字結合榫
12、圓方結合裹腿
13、圓柱二維直角交叉榫
14、圓香幾攢邊打槽
15、攢邊打槽裝板
16、一腿三牙方桌結構
17、抄手榫
18、方材角結合床圍子攢接萬字
19、方形家具腿足與方托泥的結合
20、三根直材交叉
21、加雲子無束腰裹腿杌凳腿足與凳面結合
22、插肩榫變形
23、平板明榫角結合
24、柜子底棖
25、方材丁字結合(榫卯大進小出)
26、厚板悶榫角結合
27、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頭
28、椅盤邊抹與椅子腿足的結構
29、直材交叉結合
30、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31、弧形面直材角結合
32、走馬銷
33、方材丁字形結合榫卯用大格肩
這種卯榫結構在過去用途非常廣泛,不僅在房屋結構上,還有日常的家居和橋樑等等地方都能用到,這種連接方式不僅牢固而且經久耐用,大家經常能看到明清的家具,經歷幾百年都沒有問題,而我們現在做的家具估計幾十年用不到就毛病百出了吧!
(資料來源:魯班快裝搜狐號)
附圖:幾組有趣的卯榫結構動圖
(圖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