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杭州大姐畫的這張圖在朋友圈刷屏,人民日報都來點贊!網友:肅然起敬

2020-02-19   每日商報

今天(2月19日)開始,一張題為「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以浙江杭州市小江社區(原小江村)為例」的圖在朋友圈刷屏,還被人民日報點贊了。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這張圖的原型,出自杭州小江社區的工作人員張維亞。原圖上還有這麼一句前言,和「嚴防死守保衛家園,星光璀璨流水滿塘」的結束語。

圖片在網上紅了後,引來了很多網友的點贊和評論。

「本來我還以為是大領導說的這種高大上的話,現在我們一個村的小小幹部,也深切感受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網友們說,一個基層工作者有這樣的使命感,讓人肅然起敬。



今天中午,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聯繫上了張維亞,也了解到了這張圖背後的故事。


我們社區就是這樣在做的

我只是畫了出來

43歲的張維亞是土生土長本地人,「我在農村工作十幾年了,從20幾歲的小姑娘成了發福的中年人」。

她最初畫的手稿是這樣子的。

「疫情防控,我們社區就是這樣做的,我只是畫了出來。按照杭州市的工作部署,很多村社都是這麼做的,大同小異。」小時新聞記者聯繫上她時,她在路口查綠碼,統計點心的數量。

張維亞說,這張圖她沒有發朋友圈,認為只是一種工作記錄。「當時在一個微信群里,我說很忙很忙,很多白領聽了很吃驚,問我在忙什麼,我就順手發了這張圖,有個學美術的網友看了後幫我重新制了圖。」

後來,這張圖在朋友圈裡刷屏。

它讓人們看到,一個普通村社在非常時期是怎麼管理和工作的。


基層社區幹部沒有三頭六臂

但會儘量做好

張維亞所在的小江社區,725戶人家,常住人口3747人,還有出租戶305戶,流動人口1000餘人,其中外地人沒有回家過年的239人。

「這張圖,我的本意是畫給居家觀察的隔離戶看的,告訴他們外面的人正在做什麼,讓他們不要害怕,也希望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2月6日那天,張維亞給隔離戶買完菜,抽空花了2個小時畫圖,還用各種顏色的筆區分重點,「我們社區就是這麼扎紮實實在干,所以我畫得很順暢」。

小江社區黨委書記俞國華告訴小時新聞記者,事先並不知道她(張維亞)做了這個圖:「她做事一向很認真。確實是根據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畫的,真實反映了我們工作的部署、安排。我們社區700多戶人家,1月15日的數據出租人口數量近2000人,防控壓力比較大,防控工作啟動得比較早,主要是大量排摸。張維亞在內的很多一線工作人員,工作都非常認真細緻。」

這次疫情防疫,小江社區居委會除去2個居家隔離1個坐月子的同事,10個人全上了。

張維亞覺得,基層幹部,沒有三頭六臂,但是可以像動畫片里 《豬豬俠》那樣機甲神獸合體變身,儘量做好自己的工作。

1月23日緊急開會,小江社區書記把握全局,小江社區居委會主任分派工作,另外8人迅速被分成四個組:排查摸底組、管理控制組、信息組、後勤保障組。

「管理控制組是關鍵一步。我平時是計劃生育協管員,和另一個女同事做後勤保障。2名精通電腦手腳麻利的大學生做信息。」張維亞記得,這個會開好,下午4點各組初步排查,6點統一行動,通宵也要做好,然後所有人員都加班工作,取消春節假期。

「平時我們在社區里工作比較平常,但在非常時期我們就是把一年的班都加了,把一年的夜班都上了,也是無怨無悔的。因為這裡是我的家。這裡有我的父母愛人小孩,有我的父老鄉親。」張維亞說。


所有人都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工作

為的是守護社區

除夕那天,工作組就把所有的人員摸排了一遍。這時,社區里橫幅也掛起來,大音箱放起來,小喇叭喊起來。

張維亞和另一位女同事像個大管家,募集資金,採購緊缺物資,合理分配使用救災物資。

紅馬甲、紅袖套和紅十字徽章,張維亞還是20幾年的紅十字會會員。

她和其他社工一起穿梭在各個村、社、鎮、街道路,忙碌在防疫工作第一線。

張維亞感覺每天像螞蟻一樣,採購、接受捐贈、入庫、分發、為隔離戶採購生活物資、做表格記錄,事無巨細,都要操心,常常忙到深夜。

「每個人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做工作,日夜守護著社區。」

不久前,隨著管控升級,小江社區只留下兩個出口,在檢查點上執勤的人三班倒24小時值班。

「為了讓大家待在家裡,我們全部都變成婆婆嘴。把鍾南山李蘭娟院士說的,市領導說的,居委會主任說的,護村隊說的,全都說一遍,最後老年協會都出動了。從上到下一起勸說讓大家不要出門。」

有幾天,天是真的冷。

書記實在太睏了就在車子裡睡一覺接著再干。其他人也日夜加班,都要下村子裡防疫第一線工作。兩個年輕大學生同樣天天加班手機24不關機,隨時待命,隨叫隨到。

所有人都在共度時艱。


溫暖和善良是可以傳遞的

張維亞去調查過,管控升級的時候,日子確實不方便。

居家隔離的出租戶生活就更加不方便了。但她也看到了相互之間的那種幫助。

「很多本地人就給他們送菜和寫信,鼓勵他們。善良和溫暖是可以傳遞的。」張維亞說,這些點滴是她在疲憊中感受到的暖。

太陽很好的時候,小江社區空無一人的街道,一眼就可以望到底。

每每這個時候,張維亞總是想,這不就是大家要共同守護的家園嗎?

小到一個村一個社區,大到一個城區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不正是我們最想守護的也最珍貴的家園嗎?

總共725戶人家的小江社區之前有7個隔離點。大家去拉警戒線、貼防疫隔離條的時候,有時候也有不被理解甚至被罵的時候。

有時她想,「我是做衛生計生工作的,以前被人罵。現在又被罵,為了什麼?」

可是想來想去,如果可以讓700多戶人家都安全,如果居家觀察幾十個人可以讓3000多人都睡個安穩覺,被罵幾聲又有什麼關係,是值得的。

為了白天能夠看到老太太在牆角安靜曬太陽,年輕婦女在家門口搞衛生,正月里男主人在洗碗刷鍋(公洗髮財),小孩子在空蕩蕩的村道上打羽毛球,晚上能夠看到萬家燈火國泰民安。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我很喜歡這句話。」張維亞說,元宵節那天她給志願者送湯圓,當時特別感慨:對方也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基層工作人員,天天工作到半夜,已經半個多月了。

「嚴防死守保衛家園,星光璀璨流水滿塘。」這也是張維亞們最真誠的心愿。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