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頁
新銳散文
新銳散文
黟縣宏村,保持著古鎮應有的特色風貌,還有民族曾經的信仰與期許
2019-11-30
向死而生,不是人人都能達到的境界,活在當下,感謝生命中的遇見
2019-11-30
奶奶強勢,母親把自己的房子讓給四叔娶媳婦,獨自伺候癱瘓的婆婆
2019-11-30
邂逅野三關,是一種傳接祖父遙想的超越和接力,一種全新的註解
2019-11-27
野三關,雖然舊時的繁榮已去,仍是一種歸宿,是一種實實的嚮往
2019-11-27
七歲的孤兒給父親的朋友磕頭:你是我親爹,考上大學後卻不再回來
2019-11-26
寧靜的馬六甲小鎮,有一座鄭和廟,守廟人是在這個鎮子第五代傳人
2019-11-26
在固原街頭隨意隨步,三十年的變化實在難以盡述
2019-11-26
爺爺是知識分子,把唯一的兒子留在了農村,如今陷在無盡的愧疚中
2019-11-25
雨中的廊橋,同它依傍的柴埠溪一樣,靜靜地等待,等待中國的愛情
2019-11-24
雙搶年年有,只是人不同:搶暴、放鵝,一個孩子眼裡的雙搶
2019-11-24
兒時「雙搶」,幫家裡幹活,第一次吃冰棒,成了永恆的記憶
2019-11-24
從夷陵到青州,跟著歐陽修穿越季節、穿越地域、穿越時空來次神遊
2019-11-24
我想站立成風中的一棵樹,日夜呼喊著冬的名字,守著一顆純粹的心
2019-11-21
催人「自省」,大概是「收腳跡」傳說的旨意,但自述未必等於自省
2019-11-21
傳說,人死後的鬼魂,要把生前留下的腳印都一一撿拾起來
2019-11-21
家有大聖:三歲的兒子有七十二般本領,只好給他腳脖子系上鈴鐺
2019-11-21
創作者,文章寫到佳境,應該寫的是胸襟、心質和風骨
2019-11-19
散文創作目前遭遇了困境,是個人的困境,也是整個散文創作的困境
2019-11-19
當醫生告訴我們父親已是癌症晚期時,我們才發現一直忽略了父親
2019-11-19
他是農民詩人,她是文藝青年,面對他的農婦妻子,她忽然很心疼
2019-11-19
小時候,挨老師打是家常便飯,長大後,我們卻對老師尊敬有加
2019-11-18
樊錦詩,低調神秘的敦煌女兒,將自己隱於敦煌絢爛的壁畫圖卷之後
2019-11-17
在黃土高原上行走,在書齋里寫作,寫作是一種精神的操練過程
2019-11-17
«
Previous
6
7
8
9
10
»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