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南准《電視佛陀》,綜合材料,1974年
自疫情蔓延以來,前所未有的孤獨席捲全球。社交隔離之下,人們開始探索新型互聯方式,而直播無疑已成為一大熱點。不甘寂寞的藝術家緊跟時代步伐,紛紛轉行當起主播。當火箭和空氣都走進了直播間,當代藝術還會遠嗎?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時尚芭莎藝術(bazaarartchina)
同一個世界:團結在家
一場註定載入史冊的全球直播演出
4月19日,世界人民共同見證了歷史——「同一個世界:團結在家」(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線上演唱會全球同步直播,Lady Gaga、Billie Eilish等諸多巨星為我們帶來一場視聽盛宴。六小時頂配預熱、兩小時電視直播,身處西半球的觀眾夜不成寐,遠在東半球的鄰居聞雞起舞,著實在21世紀體驗了一把網際網路版「天涯共此時」。
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演出嘉賓
這場線上演唱會在超過十家平台同步播出,截至目前已募集到超過1億美元善款。雖然沒有華麗的舞台和震撼的音效,也沒有觀眾的歡呼和躁動的氣氛。但毋庸置疑,這場偉大的直播為隔離中的寂寞靈魂注入了一劑撫慰心靈的清流。
演出末尾,郎朗伴奏,Lady Gaga、Celine Dion、Andrea Bocelli合唱《The Prayer》
疫情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更是前所未有的孤獨。當萬物互聯時代習以為常的聯繫被動戛然而止,社交隔離無形中放大了藝術愛好者對於即時性體驗和聚會的集體渴望。當然,此時此刻深陷於苦悶的不只有我們,藝術家們同樣不甘默默無聞,紛紛走進直播間,實力演繹線上營業。
坂本龍一:
當日本音樂家遇見「中國武漢製造」
2月29日晚,遠在紐約的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在UCCA主辦的「園音」線上音樂會中進行了一場半小時的即興表現——敲擊石頭、摩擦琴弦、敲打醫用橡膠製成的馬林巴槌……全程多種材料交互演奏。而當鏡頭掃過帶有「中國武漢製造」字樣的吊鈸,朝聖般的直播間進入白熱化,彈幕中的「武漢加油」伴隨著音樂聲此起彼伏。
坂本龍一直播
坂本龍一這一名字將音樂、時尚、電影集合於一體,早已成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代名詞。由科班出身、迷戀巴赫和德彪西的文藝青年,到早年的電子音樂團體Y.M.O.成員,再到《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Merry Christmas Mr. Laurens)中的陸軍大尉兼配樂作曲,這位日本男人以其獨具張力的東方面容和音樂天賦走進人們的視野。
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為坂本龍一製作的絲網印刷版畫,1984年
電影《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中的坂本龍一和大衛·鮑伊(David Bowie)
現在68歲的坂本龍一在黑白鏡頭下顯得柔和而內斂,多年不變的中分髮型已然全白,簡約的黑色高領上衣和圓框眼鏡成為其標誌性造型。在2014年被確診咽喉癌後,大病痊癒的教授愈發消瘦,卻愈發豁達溫柔,劫後餘生的他或許也更加懂得生命之脆弱與可貴。臨近午夜12點,坂本龍一在演奏結束後,面對鏡頭前超過三百萬名觀眾說出一句中文「大家,加油。」無數文青在直播間熱淚盈眶。
坂本龍一
讓-呂克·戈達爾:
一場直播捧紅一件綠背心
4月8日,瑞士洛桑藝術設計大學(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Lausanne)在其Instagram上與《筋疲力盡》《狂人皮埃羅》的導演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 Godard)進行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直播,主題為「冠狀病毒時代的影像」。
《筋疲力盡》幕後鏡頭
年歲90的戈達爾在直播中抽著雪茄侃侃而談,在他看來,「病毒也需要『交流』,病毒需要別的病毒,需要去它的鄰居家;當我們在社交網絡上發出一條信息,我們也需要別的人,需要去他的家。」而被問及身體情況時,老爺子幽默地表示目前身體尚好,因為他在電影中找到了一種「抗生素」。
讓-呂克·戈達爾Instagram直播
在戈爾達的直播間內,網友紛紛感嘆「活久見」。雖然法語一個字也聽不懂,但是看了這場直播就是見證歷史。最後,主持人問他:「你知不知道社交網絡?」老爺子叼著雪茄、攥緊手中的Iphone8,一臉認真道:「不知道。」更意想不到的是,他在直播中身穿的綠色毛線背心之後成為了網絡爆款。
讓-呂克·戈達爾在直播中提及的新作《影像之書》劇照
除此之外,歌手Elton John和Fox合作的網上音樂會收視破了紀錄;中國音樂家譚盾攜手樂團三地同步直播奏響了新作《武漢十二鑼》;殿堂級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在家一絲不苟地身著西服直播拉琴;莎士比亞戲劇專家Robert Myles在油管開啟連線直播,邀請網友讀完37本莎翁劇作……這些藝術家為我們身體力行演繹「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譚盾與中國六面鑼:林喆、榮辰初、胡佳倩、袁玉、安川、胡志雄
莎士比亞戲劇專家Robert Myles連線直播讀莎翁劇作
魔鬼直播間:
火箭、空氣都能賣,當代藝術還會遠嗎?
前段時間,被戲稱「魔鬼直播間」的薇婭和李佳琦分別賣起了火箭和空氣。原價4500萬元的「快舟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服務在薇婭直播間被一搶而空;而李佳琦更是在綜藝節目中一本正經地大賣空氣。疫情之下,藝術品線上交易已然進入主流,火箭、空氣都能賣,當代藝術是否也會在不久的將來進入直播帶貨的行列?而在藝術領域的直播中,是否也會誕生一位KOL?
蔡國強《天梯》(Sky Ladder),2015年
徐冰《空氣的記憶》,玻璃、空氣,2003年
不妨大膽地設想一下,如果讓李佳琦賣杜尚的「小便池」:
「小便池我只推薦杜尚這一款,其他藝術家給我再多錢我也不推。杜尚的粉絲在不在?這款小便池已經賣了一百年了,真的超好用。Oh my god!這個小便池的顏色也太好看了吧!買它!所有女生,你們準備好了嗎?一、二、三,連結來咯!」
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泉》,1917年
如果讓薇婭賣KAWS的全球限量款AR雕塑:
「廢話不多說,我們先來一波抽獎。所有小夥伴,在螢幕上打出『想要KAWS』,我們先抽五個人免費送一份迷你的AR雕塑。全球限量25件的KAWS永久AR雕塑《Companion (Expanded)》,只需一萬美元,今天我們還有一千美元的優惠,這個價格真的只能在我們直播間享受到。全球限量25件,搶完就沒了!」
KAWS《Companion (Expanded)》,高180cm,2020年
上面這兩件極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尚且屬於實體存在(當然,KAWS的AR雕塑看得見摸不著),具有一定的長存性和收藏升值空間。相信從專業藏家到潮玩愛好者,不少人都會願意「剁手」。
Dior男裝設計師Kim Jones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KAWS的AR雕塑(左);KAWS×Dior聯名(右)
如果再提升一些難度,讓他們推銷一件行為藝術,好比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的《藝術家在現場》(The Artist Is Present),素來以語言感染力而著稱的主播們該如何帶貨?是滔滔不絕地推崇這一藝術之偉大,還是一言不發端坐在直播間,靜默地與鏡頭對視整晚?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藝術家在現場》,2010年
再者,以上的這些藝術案例均出自知名度頗高的藝術家,即便是在直播中無法看見實物的情況下閉眼買也不會出錯。
如果再刁鑽一些,讓他們推銷一位籍籍無名且風格十分抽象的藝術家,主播該如何讓觀者對其藝術價值深信不疑,觀者又該如何對其價值進行合理判斷?這是否會成為帶貨王們職業生涯中的一次碰壁,抑或是直播帶貨藝術品這一行為最終也成為藝術本身?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暢想!
編輯、文韓晗
第一家線上新冠藝術博物館,每天都在展覽
他們將馬戲重新定義為藝術,如今卻因疫情面臨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