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承認這是一家廉航!窄體機A321全艙位,均配置觸摸屏PTV

2021-03-01     飛客茶館

原標題:不承認這是一家廉航!窄體機A321全艙位,均配置觸摸屏PTV

不承認這是一家廉航!窄體機A321全艙位,均配置觸摸屏PTV

話說回來樓主一月中旬有一個周一放假,然而樓主周五是沒有課的,所以可以拼出一個四天的假期,不算長也不算短吧。由於之前並沒去過美東(或者說沒有出過美西),樓主便決定去波士頓找基友。然而到了之後發現基友跑到西海岸了,不過這是後話,與航班無關。當時在網上找了很多美國境內航司的評測,發現三大航除了Delta都比較糟糕,尤其是United19年又發生了Dr. Dao在ORD被拉下飛機的事件,加上曾經中美線的United體驗不行,故排除美廉航。

但是Delta服務相對較好(跟國內比也就是廉航級別的經濟艙)的代價就是機票價格離譜,故也被pass。剩下就是AA了,本來還是想選AA試試看,畢竟沒體驗過,後面發現一些小航司(捷藍JetBlue還有阿拉斯加Alaska)價格美麗,服務還有機齡,型號之類的看起來都比三大航好一些。但是由於阿拉斯加的航線密度不太高,時刻不太符合我的需要,所以最後敲定了捷藍。有趣的是捷藍雖然自稱是廉航,體驗了之後才發現三大航相比捷藍才是廉航,這可能就是美帝特色航司分類吧。

以下為洛杉磯-波士頓航線主要航司的主要執飛機型:美航AA 757達美DL 767美廉航UA 757阿拉斯加AS 737-900(加長版737-800,國內非常少)捷藍B6 A321可以看到三大航執飛的基本都是757和767,都是已經停產的型號(國內坐不到了),再加上美國客機普遍機齡較長,可以預感基本都是20年以上的飛機,在國內都是要退役/改貨機的。AS和B6平均機齡基本在十年以內(在美帝是非常年輕了),而且此類跨大陸航線,級別較高,配置的基本都是最新的機型和座位,乘坐體驗自然好得多。

航班預訂

航班號:B6988

出發機場:LAXTerminal5

到達機場:BOSTerminalC

預計起飛:2155

預計落地:0617

機型:A321-231

註冊號:N984JB

機齡:2年(當前3年)

在捷藍官網購買機票,BlueBasic(基礎經濟艙)價格100刀出頭含稅,飛4000多公里確實很香。夕發朝至的航班在睡眠充足的情況下還能節省一晚上的住宿費,對於樓主這種窮學生來說太香了。基礎經濟(BasicEconomy)類似國內的差異化服務的最低倉位,但是各個航司砍掉的部分都有所不同。

比如說美廉航的基礎經濟不給carry-onbaggage只給personalitem,意思就是攜帶的行李只能放在前排座位下方而不能放在行李架上。換言之就是不允許攜帶登機箱,只能帶包。那你說託運行不行呢?美廉航豈是正常情況下能薅到羊毛的!美帝幾乎所有的航司,不論是什麼類型的經濟艙(有些還包括高端經濟)都沒有託運行李額,除了一家世界最大的「廉航」西南航空提供所有艙位免費的每人兩件50lbs行李額。

行李額度基本都要一件起步,所以美帝人民基本都不會託運而是會帶登機箱上飛機。這就引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頭頂的行李架空間不足。此類事件發生後登機口工作人員會異常嫻熟地用大喇叭告訴還沒登機的旅客辦理免費的登機口託運並手寫行李牌(因為地勤直接會把行李裝到貨艙而不需要經過分揀系統)。

話說回來捷藍的基礎經濟艙提前選座需要付費,價格是最後三排最便宜,而且兩邊和中間座位的價格一致(其餘所有座位都是中間便宜兩邊貴)。於是乎樓主就花了5刀購買了倒數第二排的過道座,也因此拿到了最後登機的ZONE,直接導致了登機口託運。

機場交通與值機

下午上完課後在某個404社區約了一個順風車從村裡前往大城市LA。車程大約兩小時,全程高速,風景很好。加州的陽光照耀在海岸線上屬實美麗。途中還遇到了多次乘坐過的搶錢號Airbus,同樣的路程要收60刀,為村裡人民前往大城市坐飛機造成了極大的經濟負擔。

AIRBUS搶錢號

順風車當然是到不了機場的。樓主在culver city附近的Little Osaka下車,吃過晚餐之後逛了一下日本超市(其實就是亞洲超市),好不容易進城的機會總要把握好。

進城咯!

日本超市賣中文注釋的韓國泡麵

泡麵真貴,要買不起了

超市逛完之後走路到Sepulveda Avenue的公交站,之後乘坐Culver City Bus CC9R前往機場。LAX有趣的地方就是航站樓的陸側是沒有任何的公共運輸的。LA地鐵有一個機場站實際距離LAX有一英里多。公交車站也不在機場裡面,而是在機場東側的停車場區域中間,而這個公交站距離機場的航站樓也至少有一英里。

不過好在機場也沒打算真有人從公交站走到航站樓,還是安排了十分鐘一班的免費擺渡車往返那一堆停車場和機場航站樓,順帶帶上幾個公交乘客。實際上樓主是那班公交車在機場唯一下車的乘客,也是唯一一個從公交站上擺渡車去機場的乘客,LA的公共運輸確實夠爛。LAX一共有9個航站樓,1-8為國內線,第九個TBIT是國際專用航站樓。捷藍航空在LAX使用T5航站樓,與部分AA和Spirit共享。單個航站樓安檢前區域非常的小,進入出發層就是值機區,基本都是機器,只開了少量櫃檯。

自助值機

熱敏紙登機牌廉航常規操作

美帝特色安檢需要脫鞋,要是遇到某些有味道的那只能忍著咯。不過整體的速度還是很可以的,十分鐘都能過去。

LAX忙碌的國內線這只是一個航站樓啊!!

登機與歡迎

如上文所說,由於座位在最後幾排,樓主的ZONE是最後的,自然也是最晚登機的。捷藍在LAXT5基本也算是一個地頭蛇了,擁有自家的地勤,所以在登機順序方面的執行也是非常嚴格的,按照MINT(北美最佳商務艙),EvenMoreSpace(高端經濟艙,擁有更大的腿部空間),和經濟艙的ZONE從小到大依次登機。

掃描登機牌前有一個工作人員專門看ZONE的編號以確保沒有後排提前登機的情況,這個工作確實做得非常細緻。大概到ZONEE的時候有一個CC從廊橋走了出來,跟登機口的地勤確認過後就開始辦理登機口託運。不過排到後面人也不是特別多了,大概20個箱子很快就給裝進了下面的貨艙,不影響準點出發。

機艙設施與服務

走過廊橋進入飛機的那一瞬間發現這種跨大陸的A321確實不一般。前面的MINT商務艙有更詳細的報告可以參考,這裡就不瞎湊合了。MINT和EvenMoreSpace中間有一個MiniBar,裡面擺了一堆的零食和飲料,樓主本來以為是給商務艙準備的就沒考慮,結果後面發零食飲料的時候CC說是對所有倉位都是免費的,這「廉航」的服務非同一般。實際上這一點就比三大航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而捷藍還有一個王炸牌沒有打出來,就是業內最強wifiFly-Fi。只可惜當時沒想到要拍MiniBar,只能有語言來描述。

以下重點講述捷藍的王炸:Fly-Fi捷藍的機上wifi已經覆蓋了美國大陸全部地區和美國邊境區域(不包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並且基本做到了全機隊覆蓋。Fly-Fi服務全艙位免費(注意就是免費,不用什麼積分啊做任務啊)開放,包括樓主的乞丐經濟艙。起飛後爬升到3000ft即可連接並登錄,使用方法非常清晰,連接的效率可以說是世界最高。

以上其實都並不是重點。重點是:1. 網速非常好。可以連接ytb觀看720p30fps的視頻不卡頓(1080也可以看但是會卡)!!!2. 基本沒有延時。可以做到在航班上使用某些在線辦公產品實時與他人一起編輯文檔。這兩點同時而且免費做到的只有捷藍,而多年深耕wifi領域所帶來的效益也是無法想像的。

美國東西跨度極大,單程跨大陸飛行時間基本需要五小時甚至六小時,而wifi的配備意味著商務人士以及樓主這樣的窮但是希望有網絡的乘客來說捷藍的相對優勢可以抹掉一切其餘的問題,而捷藍還有別的優勢。另一張並不是王炸但至少可以打的牌:PTV同樣令我驚訝的是捷藍的窄體機A321居然全艙位配置了觸摸屏的PTV,並且還帶有實時電視功能。這個「廉航」的說法確實有點滑稽了。

A321經濟艙可以看到每個座位都有配備PTV,螢幕大顯示效果也挺好。

很不錯的地圖

機上餐飲與美景

夕發朝至航班經濟艙不提供正式的餐食,但是所有乘客都可以去Mini Bar無限量領取零食和飲料。不過美國的零食熱量是真的高,甜得不行,還是少吃點為妙。

「廉航」提供的免費飲料

起飛後三十分鐘開始發飲料零食和眼罩耳塞,過了一會兒就熄燈了。

接近五大湖區

機上wifi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用fr24來看自己的位置信息,就是一個字:爽。

英西雙語

抵達與整體評價

當天使用33L跑道降落,從海上往陸地進近。清晨的波士頓沿海風特別的大,打在A321這種小飛機上顯得格外的顛簸。這大概就是BOS要建三條不同角度跑道的原因吧。這種進近過程中的顛簸著實讓人難受,尤其是坐在機尾的樓主,下飛機後緩了有半個小時才回過神,行李都得去櫃檯取。

除去這段驚險的降落以外捷藍可以說是做到了一個「廉航」能做到的一切,在基本所有的細節都領先競爭對手一大截,同時還能做到低價。一家「小航司」做到這樣確實很不錯了,希望捷藍能夠挺過這次疫情,繼續提供優質服務。

準備降落

捷藍航空在波士頓使用C航站樓,有趣的是這班航班接的是E航站樓,也就是國際航站樓的廊橋。後來看了地圖才發現波士頓機場有幾個廊橋是C和E共用的,可以按照不同的航班類型來調整流程。

國際航班入境前的歡迎

BOS繁忙的早間出港航班

Hub的排面

BOS C航站樓混流

充電桌

吃個早餐,準備進城

乘坐免費的logan express前往市區,四天的波士頓之旅即將開始。

本文源自飛客茶館會員「Vantasticity」

了解更多

收藏

舉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dN5E3gBDlXMa8eqoi2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