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掛在嘴邊的三句話,容易毀掉孩子後半生,以後別對娃說了

2023-08-31     IF枕邊育兒

原標題:父母掛在嘴邊的三句話,容易毀掉孩子後半生,以後別對娃說了

楠聞上初二了,在班上和別人打架受傷了,被老師叫了家長。楠聞媽媽趕到學校第一句話居然是:「他怎麼不打別人,還是你惹人家了?」

楠聞委屈的低下了頭,淚水一直在流,其實打架的原因不怪他,是那個高年級的男孩子欺負他,忍無可忍才還手的。

但是母親根本不聽孩子的解釋,還在眾目睽睽之下,將他臭罵了一通。本來學習成績不錯的男孩,因為這件事情之後自暴自棄,他覺得無論自己怎麼做,媽媽都覺得他是錯的。

後來,楠聞經常和別人打架,最後的結果是初中沒有讀完,就去外地打工了。

《小王子》里說,話語是所有誤會的根源。

有的時候看起來是無意中的一句話,可能會讓人的心情馬上跌落到了低點。一句正能量的話,也可以讓一個人重振旗鼓。

由此可見,語言的傷害有多大,如果他的母親耐心的聽孩子說,和娃進行合理的溝通,連最基本的尊重都沒有,對孩子一頓劈頭蓋臉的責罵。

我們不要小瞧了語言的力量,尤其是對娃兒說話時。父母應該意識到,可能你只是隨口那麼一說,卻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甚至影響他們一輩子。

林語堂說,說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天天都在說話,但是不見得會說話。想想我們說了一輩子的話,有幾句話是說的特別好的呢?

家長們要注意這三句話,不要經常掛在嘴邊。有可能會毀了娃的一輩子,希望大家都不要中招,也希望你一句也沒說過!

第一句話:「你得聽大人的!」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凡事都應該聽從父母的安排,寶寶無論做什麼,決定權都在父母這裡。有的時候孩子開口提出一點要求,家長馬上就會說:「不行,不可以,我是你媽媽,什麼事情都要聽我的。」

但是家長應該仔細考慮一下,孩子並不是寵物,他們不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件物品,娃是有獨立思想的人。父母不能做孩子的決斷者,應該耐心聽他們的想法。獨斷專行不是好的教育方式。

紀伯倫曾說,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兒女藉助父母來到了這個世界上,並非因你而來,家長可以給孩子們愛,但是卻不能將自己的思想全賦予娃,他們應該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權利。

有的孩子剛想提一點要求,家長馬上就果斷的說不行。這種父母控制的慾望非常強,習慣了孩子凡事聽自己的安排,久而久之,娃就會默默的承受父母所安排的一切。他們知道自己提意見,父母也會面無表情的說不可以。

這種孩子慢慢的會失去自尊和自信,在未來的日子裡變的痛苦而壓抑,可能失去自我。

第二句話:「你咋這麼笨?」

《中毒的父母》中說,小孩子對父母所說的有關自己的話都深信不疑,還會將其變為自己的信念。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說負面的話語,孩子也會認為自己很糟糕,什麼都不行。

有一個孩子表示,媽媽越說讓我快一點穿衣服,馬上就要遲到了,我越會磨蹭,就想看到她氣急敗壞的樣子。反正母親總說我笨,我也沒有必要按照她的要求去做事情。

有的時候孩子並不是那麼笨,只是在父母的催促之下,他們故意磨磨蹭蹭。家長總是認為寶寶的年齡小,想訓就訓,想批評就批評,從來沒有在乎過孩子的自尊心是否受到了傷害。

應該給娃提出合理的建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打擊,這樣孩子才能夠有努力的方向。

第三句話:「你看看人家xxx,多優秀!」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家長有的時候想拿自己家的娃和別人做比較。激勵一下孩子,事實上孩子最討厭父母說自己比別人差,聽到這樣的話語非常反感,還很傷自尊。

有的孩子明明已經很努力了,但是卻沒有被父母發現,還會拿來和別的孩子比較,他們就會感到非常委屈。

所以,跟孩子溝通,真的是個技術活,如果你不會說,不知道怎麼跟孩子更好的溝通,我建議你讀一讀《非暴力溝通的父母話術》,手把手教你,到底如何把話說到孩子心裡去,讓孩子越來越喜歡你,願意聽你說話,他還能越來越優秀!

當孩子恐懼了、煩惱了,怎麼說,能讓孩子更快走出這種悲觀的狀態。當孩子研學了、叛逆了,怎麼說,能讓孩子更快走向積極的人生,重新燃氣對生活和學習的興趣。這些,書中都有詳細的話術建議。

有正確的話術,也有錯誤的話術,讓家長知道,自己平時跟孩子說話,為什麼都不管用?也讓家長知道,那些錯誤的話術,給孩子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還有如何修復親子關係,如何放棄合作,贏得跟孩子的合作,以及如何用正面管教的方式,讓孩子的成長,越來越順暢,越來越優秀。

那些我們家長想到和沒想到的育兒難題,書中都有詳細的介紹,讓家長看後,只要把十幾個字的話術背下來,也能養育出優秀的孩子。連結在上方,需要的家長,趕緊點開帶走,給你們的親子關係,增加一抹色彩,讓你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比其他家庭更順暢。

枕邊育兒寄語:

希望家長們都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給予正確的引導。說話的時候要三思而後行,對娃多一些寬容和鼓勵,少一些打擊。因為有愛,家長要和孩子好好說話,讓孩子在家庭的溫暖中健康成長。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d72fe8056cdeb7b1688cc9ba5bd3f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