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聲音 | 李後強:把握經濟政策的「冗餘度」

2023-12-28     金融投資報

原標題:智庫聲音 | 李後強:把握經濟政策的「冗餘度」

智庫聲音 | 李後強:把握經濟政策的「冗餘度」

本文約4600字

閱讀完約6分鐘

開欄語

春江水暖鴨先知。新的一年足音漸近,新的生機正在升騰,新的機遇正在展現,新的挑戰依然嚴峻。搶開局,抓發展,時不我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等提法讓人耳目一新。

如何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從而為明年的經濟恢復發展找到新動能?本報從今日起推出「智庫聲音」專欄,特別邀請到金融投資報專家智庫的專家學者,為您解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的積極政策信號,分析判斷明年的經濟走勢,為新一年開好局建言獻策,敬請關注。

人物名片

李後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聯主席,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金融投資報專家智庫成員。

把握經濟政策的「冗餘度」

- 李後強 -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政策儲備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餘度」。2022年4月2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要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機調控力度,把握好目標導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餘度。」實際上,在之前的有關文件中也講到要把握「冗餘度」。這說明「冗餘度」是我國經濟工作的重要概念。

什麼是「冗餘度」?這是從安全角度考慮的多餘量,意味著為了保障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轉,相關政策要提前考慮到非正常情況,要為可能的變化提前留出保障空間。換句話說,在非正常情況下也能正常運轉,我們要做備分量或者額外量。這在其他領域也稱「富裕度」「重複度」。在信息系統中,「冗餘度」是指某個數據元素出現的次數與其實際被使用的次數之比。在信息工程領域中,「冗餘度」通常是指在信息處理、存儲和傳輸等環節中添加的額外信息量。這些額外信息的存在,提高了數據的可靠性和處理效率,但也帶來了一定的開銷。冗餘度可以通過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冗餘度=(總體積-有效信息體積)÷總體積。

其中,總體積指的是一個系統中所有信息的總體積;有效信息總體積,指的是那些能夠用於完成特定任務的信息的總體積。在地理信息系統中,數據冗餘度的計算公式是:R=1-(Q/mn)。其中,Q為相鄰屬性值變化次數的累加和,m為行數,n為列數。

可見,不論在信息工程還是在經濟工作中,冗餘度都是重要概念。在新時代統籌發展與安全,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備份,留有餘地和空間,防止突髮狀況出現,包括「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這就是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黑天鵝(小機率)與灰犀牛(大機率)是相互補足的兩個概念,黑天鵝事件是極其少見的、出乎意料的風險,灰犀牛事件是過於常見以至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

對於實際工作而言,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要增強憂患意識,有效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發展和安全要動態平衡、相得益彰」。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亮點和「乾貨」很多,有許多新表述、新論斷、新要求。比如,「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個「硬道理」,我們非常熟悉和親切。又比如,「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我們多年堅持的原則和方法。中央要求,2024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這裡「以進促穩」首次提出,強調在發展中促進穩定,不是只講穩定不抓發展,這與「硬道理」「中心工作」「首要任務」是一致的。再比如,「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這個非常重要,「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要堅決打破「唱衰論」陰謀,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當前少數國家企圖唱衰中國經濟,各種精心打扮的「中國崩潰論」層出不窮。我們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要保持「不畏浮雲遮望眼」的戰略定力,不被干擾和迷惑,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事實有力回擊一切謠言。把「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的事實,向人民講清楚、講透徹,不斷增強發展的信心和底氣。

強調改革創新。中央要求,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落實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落實金融體制改革。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範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嚴控一般性支出。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

強調協同配合。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範圍。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強調科技創新。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慧發展。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闢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

強調新型消費。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重點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培育發展新動能。完善投融資機制,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

強調市場公平。要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准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強調對外開放。要求擴大高水平開放、制度型開放。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准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認真解決數據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政府採購等問題,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遊的堵點。統籌推進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

強調城鄉融合。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強化農民增收舉措,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

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線。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發展銀髮經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

中央要求,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注意把握和處理好速度與質量、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發展與安全的關係。在政策實施上強化協同聯動、放大組合效應;在政策儲備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餘度;在政策效果評價上注重有效性、增強獲得感。要不折不扣抓落實,確保最終效果符合黨中央決策意圖。要雷厲風行抓落實,統籌把握時度效。要求真務實抓落實,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四川省委經濟工作會議2023年12月22日在成都舉行。會議指出,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政策舉措含金量高,必將為我省現代化建設增添新動力、拓展新空間。要把「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體現在堅決完成2024年增長目標上。我省發展環境仍然是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要科學研判「形」與「勢」、「危」與「機」,妥善把握「穩」與「進」、「立」與「破」、「質」與「量」,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切實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策、行動有力。

會議要求準確把握今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準確把握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準確把握2024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政策取向和重點任務,準確把握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的重要要求,堅定用以指導四川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實踐。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堅決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在四川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必須始終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做好2024年四川經濟工作,關鍵在黨的領導。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各級幹部必須拼搏實幹,以實際行動為黨盡責,為民造福。一要縱深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更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二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三要有效擴大消費和投資,充分釋放內需潛力。四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一步拓展發展新空間。五要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六要紮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寫好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七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八要持續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編輯|陳雨禾 校檢|袁鋼 審核|何穎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金妹兒

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

註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51120180008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cfe2fcb2ee09f77a795cb3e30da96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