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要素 方圓鈦白智能化生產車間。 (湖北日報通訊員 關洪磊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璐 通訊員 劉瓊艷
塗料、塑料、紙張、橡膠、油墨、化妝品……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物品其實同屬一個「朋友圈」,它們「身體」里都添加了同一種特殊粉末——鈦白粉。
鈦白粉在新材料界有著「工業味精」的美譽,超白、超亮兩大特性讓它十分「百搭」,因此又被稱為優質「增白劑」「提亮劑」。
10月15日,潛江方圓鈦白有限公司生產區一片繁忙,一輛輛滿載「方圓」牌鈦白粉的貨車整裝待發,銷往國內外。
方圓鈦白是一家集鈦白粉生產、銷售和研發於一體的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鈦白行業骨幹企業之一。目前,擁有年產10萬噸的金紅石型鈦白粉生產主線及年產5000噸的電子級鈦白粉生產線。
自1972年邁入鈦白粉生產領域,方圓鈦白用了50多年時間,從「新苗」長成「大樹」。
「公司主動求變,秉承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宗旨,嘗試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持續改進創新。」潛江方圓鈦白首席研發工程師肖棟介紹,公司生產的鈦白粉一直保持產品藍相、高光澤、高白度、高分散性等特點。去年8月,提質減排升級改造二期項目投產以來,產能逐步提升,今年預計可實現產值10億元以上。
「對於國內鈦白粉行業來說,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過去,『強不強』才是行業和企業良性發展的根本。」方圓鈦白常務副總經理周曉東認為,「強不強」體現在精細化和標準化管理、綠色低碳、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產品質量和品牌效應等方面。
這些年,方圓鈦白不斷探索——
轉窯是鈦白粉生產中能耗大戶,占鈦白粉生產總能耗的20%,產生大量餘熱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能源極大浪費。2010年,方圓鈦白在行業內率先使用轉窯尾氣餘熱回收綜合利用系統,與傳統工藝相比,每噸產品減少天然氣消耗20%以上,減少新鮮硫酸用量20%以上。
不斷追求創新,增加專有型產品和高端產品的研發力度,力爭實現產品多元化和定製化;
踐行綠色低碳宗旨,加大廢酸產品的研發和處置投入,實現副廢資源化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
探索智能製造,搭建數字化工廠,提升生產裝置自動化水平,為客戶提供優質產品。
一系列升級改造後,方圓鈦白成功入選工信部認定的湖北省首批國家級綠色工廠;「高純超細二氧化鈦綠色製造關鍵工藝突破項目」入選國家綠色製造系統集成項目名單。
「創新和綠色已然是鈦白粉行業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時代答卷。」周曉東表示,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創新技術和環保理念被引入到產品研發和生產中,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