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漢川的祥源新材
上半年扣非凈利潤100%分紅給全體股東。
作為A股聚烯烴發泡材料第一股和第二股,2020年、2021年相繼上市的潤陽科技(300920.SZ)和祥源新材(300980.SZ)一直被比較。
繼2022年盈利能力超過潤陽科技後,今年上半年祥源新材營業收入再超潤陽科技,整體業績全面反超,實現營業收入1.7億元,歸屬凈利潤0.19億元,扣非凈利潤0.16億元。同期,潤陽科技的對應數據,分別是1.54億元、0.11億元、0.11億元。
業績不錯的背景下,祥源新材擬以1.08億總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5元(含稅),分紅金額達0.16億元,占今年上半年扣非凈利潤比例達100%。
截至目前,祥源新材創始人及董事長魏志祥、聯合創始人及總經理魏瓊,分別直接持有祥源新材29.51%和19.51%的股份,是公司實際控制人。
近日,在武漢出差間隙,魏瓊接受了支點財經記者專訪,講述了她與哥哥在家鄉漢川的創業故事。
回鄉創業只為實業夢想
祥源新材於2003年4月在漢川成立,但公司最初並非以聚烯烴發泡材料為主營業務。
「董事長(魏志祥)原來在武漢做貿易,但他一直有一個夢想,總想著要回老家做實業。當時我們漢川剛好有個集體制的麵粉廠改制,他覺得還可以,通過相關程序後就轉到了他名下。」魏瓊回憶說,「但他很忙,就讓我去管理麵粉廠,公司名也是我取的。」
祥源新材董事長魏志祥
魏瓊介紹,當時公司取名祥源麥面,「祥」字取自魏志祥名字中的同字,「祥源」寓意著吉祥如意、財源不斷,希望公司一直向上發展。
不過,麵粉廠的經營並不算好。魏瓊清楚地記得,這個生意做得很辛苦,公司從外地買小麥回來,加工成麵粉,一袋袋小麥或麵粉都非常重,全靠人力搬運。加工利潤也很薄,基本上就是賺個「搬運費」。
「也就做了半年,2003年底,我們就決定不做了,把麵粉設備賣了後,就只剩下個工廠。」魏瓊說,「考慮到漢正街有較多做棉服的,漢川離漢正街又比較近,我們從第二年開始把公司更名為祥源無紡,給漢正街的棉服企業配套,主要生產用於填充棉服的熱熔棉等產品。」
給棉服做配套產品是個季節性非常強的活,上半年工廠幾乎都沒什麼事干。做了幾年後祥源無紡決定再次轉型做服裝。做服裝倒是賺了不少錢,每年有近100萬元的凈利潤,但仍有讓人苦惱的事兒。
「不論是做熱熔棉,還是做服裝,做的大多是賒帳生意,應收帳款會較多,回款時間特別漫長。」魏瓊解釋說,做著做著就覺得挺煩的,而且也感覺做這個沒什麼技術門檻,雖然每年還能賺點小錢,但要說能有多大發展也很難,所以心裡總會有種莫名的失落感。
2007年,魏志祥無意中地一次發現,讓公司再度嘗試轉型。魏瓊透露,魏志祥早期在武漢的貿易生意,主要與電纜有關。彼時,有一種經過輻照工藝加工的低煙無鹵電纜,具有無毒和環保的特點。
而輻照工藝可以加工多種材料,聚烯烴發泡材料就是其中的一種。該材料具有高回彈性、高耐候性、高絕緣、降噪隔音、防水密封、保溫隔熱、密度小、易成型等一系列特徵,當時主要用於洗衣機薄膜開關等家用電器需要粘結的地方。
「我們具體了解後,發現這種材料在國外應用的比較多,而國內只有兩家工廠在做,但規模不算大。」魏瓊補充說,關鍵是還有一定的技術門檻,而且可以收現款,就感覺很有吸引力。
祥源新材總經理魏瓊
專注與深耕終獲回報
說做就做。這一年,祥源無紡開始對聚烯烴發泡材料的技術、設備、人才等,進行全方位的了解與研究,並引進了相關技術人員組建技術團隊,還自主設計和製造了具有專利的全套發泡設備。
2008年,祥源無紡正式更名為祥源新材,自主研發生產的聚烯烴發泡材料也開始上市,不承想卻遭遇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
魏瓊坦言,公司連續虧了3年,也曾想過是否要放棄,但冷靜思考後認為就這樣放棄太可惜,只能堅定地堅持。幸好當時公司服裝業務還沒有完全丟掉,每年近100萬元盈利都投了進去。
在此期間,公司苦練內功鑽研技術。通過加強與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合作,不斷提升產線效率和產品質量,以優異的性價比慢慢打開市場。
魏瓊介紹,當時國外產品每平方米賣一兩百元,而公司產品僅賣四五十元,在帶動產品價格下降的同時,積累了一批服務美的、格力、海爾等家用電器的膠帶廠客戶。
為了開拓市場,祥源新材還在家用電器領域基礎上,針對建築裝飾領域開發了相關產品,作為隔音地板的底材使用,並拿下聖象地板等客戶。
就這樣,到2010年,隨著市場的逐步變好,祥源新材終於越過盈虧平衡點,並決定深耕這一領域,專注於聚烯烴發泡材料產業。
進入消費電子領域,得益於客戶的牽線搭橋。2013年,正是手機由功能機快速轉向智能機的時期。在一家膠帶廠客戶的背書下,祥源新材開始與一些手機廠商接洽,開發適用於手機大螢幕背面的緩衝墊片等產品。
「最初手機品牌並不願意用我們的產品,因為擔心產品質量不過關。」說起當時的場景,魏瓊有點無奈地說,「但深圳華強北給了我們機會,那裡有一些雜牌機,還有手機返修市場,我們就以此為切入口,不斷研究怎麼把產品做得更薄——因為厚了就會頂屏——以更好地適用於手機。」
功夫不負有心人。埋頭苦幹幾年後,祥源新材的產品在手機圈慢慢有了口碑,vivo、OPPO、蘋果、小米、榮耀、華為等手機品牌,接連用上了祥源新材的產品。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火爆出圈的華為mate60系列、X5系列,都使用了祥源新材的相關材料。
打開消費電子領域的市場後,祥源新材還將應用領域拓展至醫療器械市場,開發了相關產品用於電極片、急救夾板、醫用膠帶等。
發展過程中,祥源新材先後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批湖北省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科技小巨人等榮譽,並成為「聚乙烯泡沫塑料試驗方法」國家標準主導制定單位,「復合鋁箔聚乙烯絕熱製品」國家建材行業標準起草單位。
魏瓊也先後獲得2018年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2019年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等榮譽,自2016 年起被選為孝感市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代表。
到2019年,祥源新材已是一家年營業收入近3億元、盈利超5000萬元的企業,產品暢銷中國各地並遠銷世界五大洲。
自創立以來,祥源新材還吸引了湖北高投及其關聯公司等知名投資機構投資。祥源新材上市前,湖北高投及其關聯公司合計持股比例超20%。截至目前,仍持有祥源新材約9%股份。
2021年4月21日,祥源新材登陸正式登陸深交所創業板,發行價32.77元/股,募集資金5.89億元,超額募資1.31億元。
祥源新材在深交所敲鐘
新能源車用材料有望再拓市場
公司上市,讓祥源新材的發展再上了一個台階。IPO募投的部分資金,主要用於安徽廣德、泰國春武里、越南北寧生產基地建設,以更好地就近服務客戶。
目前,募投項目已經部分投產,預計不久後將全部投產。屆時,祥源新材的年產能,將從上市前的7000噸,擴大到2萬多噸。
值得關注的是,祥源新材IPO募投的項目,還有位於漢川的新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主要用於新能源車用材料生產。
事實上,早在2015年,在不斷豐富產品及拓展應用市場的過程中,祥源新材就開發了用於汽車內飾材料領域的聚烯烴發泡材料相關產品,並被逐步應用在福特、長城、長安等汽車品牌的車輛中,包括用於車門內裝防水膜、汽車中控及儀錶盤門板內襯材料、引擎蓋隔熱材料等,以起到緩衝、隔熱、密封的作用。
祥源新材生產車間
公司漢川的新能源車用材料生產基地,主要生產更加高端的聚氨酯發泡材料、有機矽發泡材料、陶瓷化矽膠等產品。這些產品均屬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被動熱管理材料,是電芯隔熱阻燃的絕佳材料。
魏瓊告訴支點財經記者,公司自2018年開始儲備該項目,2021年相關產品上市。公司從傳統汽車內飾材料拓展到新能源車用材料領域,是因為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對公司未來發展的驅動力。
近年來,受益於政策推動、技術進步、配套設施普及等因素,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增長。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性的高要求,為新能源車用阻燃、隔熱材料的大規模市場化應用,帶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543.4萬輛和537.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6.9%、39.2%,市場占有率達29.5%;另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數據,今年上半年,歐洲31個國家的新能源乘用車註冊量141.9萬輛,同比增長26.8%,新能源車滲透率為21.5%;美國汽車創新聯盟的數據也顯示,美國新能源車銷量和滲透率也在快速攀升。
魏瓊表示,目前公司新能源車用材料產品收入占總營業收入比重不高,還不到10%。不過,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升,會給公司帶來更多增量。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
記者 林楠
編輯丨劉定文 胡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