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畢業於抗大,曾任雲南省委書記,妻子是愛國將領丁汝昌的曾孫女

2022-08-20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他畢業於抗大,曾任雲南省委書記,妻子是愛國將領丁汝昌的曾孫女

19世紀末,西方列強用炮火,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軟弱的清朝無力抵抗,任由宰割,百姓身陷水深火熱之中。在這令人屈辱的時期,卻出現了一大批英勇救國的英雄豪傑,他們為抵抗侵略者,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們是民族的脊樑,國家的驕傲。

在這一大批英雄豪傑當中,丁汝昌是一個絕對繞不過的名字。他是清朝晚期的著名將領,官至北洋水師提督。甲午中日海戰爆發後,丁汝昌指揮北洋水師與日軍展開了大海溝海戰。

戰後,艦隊退守威海衛。1895年,威海衛海戰中,丁汝昌冷靜指揮北洋水師抗擊日本圍攻。後在彈盡糧絕,援軍未到的情況下,丁汝昌果斷拒絕了日軍將領伊東祐亨的勸降,服食鴉片身亡,以謝國人。

丁汝昌是民族的英雄,國家的驕傲。幾十年後,他的曾孫女丁亞華為了民族,為了國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也與另一位愛國將領結合,成為了夫妻,他便是張銍秀將軍。

張銍秀將軍畢業於抗日軍政大學,是一位軍政兼修的優秀人才,他曾任雲南省委書記,他也是愛國將領丁汝昌的曾孫女婿。

張銍秀出生於1915年,江西省永新縣人。永新縣古稱楚尾吳頭,自古以來便是一片人傑地靈的寶地,這裡曾孕育出無數位名人志士和英雄豪傑。不止如此,永新縣還是革命老區、全國著名的「將軍縣」。「賀子珍三兄妹」、王恩茂、張國華等41位開國將帥等都出身於此。

出生於此的張銍秀,從小就是在愛國主義教育和進步革命思想的薰陶下長大的,受其影響,他也逐漸萌生出了參加革命的想法。

1928年,年僅13歲的張銍秀在我黨成員的領導下,參加了虹橋村農民暴動,並擔任了當地兒童團的號手。1933年,張銍秀參加了永新紅軍游擊大隊,擔任副班長。他跟隨部隊南征北戰,先後參加了江西里、金華山等戰役戰鬥和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以及二萬五千里長征。

在一次次戰鬥中,張銍秀逐漸從一個懵懂的少年,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紅軍戰士,他的軍事素養和指揮藝術也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

1937年,他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期間,他接受了系統的軍事教育,學習了先進的軍事知識,充分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全國抗戰爆發後,他被調任為新四軍第一支隊2團偵察參謀。

經過多年的戰爭洗禮,張銍秀逐漸成長為一名能夠獨當一面的優秀指揮官,他也從偵察參謀升任為干隊隊長、團長、軍分區參謀長、旅參謀長、副師長。

解放戰爭爆發後,張銍秀奉命轉戰山東等地,並先後參加了漣水保衛戰、萊蕪、孟良崮、濟南、淮海、渡江等戰役戰鬥,為全國解放做出了巨大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張銍秀的妻子丁亞華,作為愛國將領丁汝昌的後裔,也是一位戎馬一生、戰功赫赫的巾幗英雄。1942年12月19日,兩人在皖江火熱的抗日戰場上結為伴侶。兩人共育有4子4女,是一個溫暖的革命大家庭。

新中國成立後,張銍秀又先後參加了抗美援朝戰鬥和邊境作戰。1955年,張銍秀被授予少將軍銜。

1980年,時年65歲的張銍秀再次扛起大旗,出任了昆明軍區司令員兼雲南省委書記。他一邊主持昆明軍區的軍事訓練任務,一邊組織人民群眾,投入到建設新中國的洪流當中。

2009年8月14日,張銍秀將軍因病不幸逝世,享年95歲。

從軍七十餘載,張銍秀將軍始終堅守本心,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為祖國邊疆的穩定和現代化發展奉獻了畢生精力,向張銍秀將軍致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ad998034da3062b4d722b73de329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