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 筆記本電腦怎麼選?我們幫你挑了這 10 個值得購買的選擇

2022-06-17     少數派

原標題:618 筆記本電腦怎麼選?我們幫你挑了這 10 個值得購買的選擇

綜上所訴,今年的 618 對於追求極致性能的遊戲玩家和對某一功能特性有高標準和硬需求的專業用戶並不算友好,但配置均衡且無明顯短板的性價比機型所占的比重的確要比往年高出不少——說到底,自己和錢包總得委屈一個,但只要需求明確,並願意為了滿足需求而在其他方面進行有限的妥協,總體上還是比較遊刃有餘的。

鑒於以上情況,本文改變了系列以往將輕薄本、全能本和遊戲本分門別類的評判模式,而轉為以用戶需求及對應價位決定權重的階梯式排位標準,你可以按需直接跳轉到相應的部分進行查看,而無需瀏覽全部正文。

:618 期間產品價格浮動較大,部分數據來自網際網路,僅供參考。

宏碁 非凡 S3 2022

  • 推薦理由:配置均衡,體驗越級,入門級筆電的「水桶機」

  • 推薦配置:i5-1240P 16+512GB|4299 元

推薦理由:配置均衡,體驗越級,入門級筆電的「水桶機」

非凡 S3 是去年英特爾 Evo 認證設備中的明星產品,也是 4000-5000 元價位段最有競爭力的輕薄本之一。隨著第 12 代酷睿處理器的姍姍來遲,2022 年的新款非凡 S3 在換裝 i5-1240P / i7-1260P 處理器的同時還搭載了雙熱管雙風扇的高規格散熱設計,性能釋放和散熱表現都在同級競品中名列前茅;除此之外,非凡 S3 的螢幕也從去年的 FHD 60Hz 提升到了 2K 60Hz 的主流水準,宏碁算是把用戶感知給玩明白了。

比較難能可貴的是,非凡 S3 在保持了相對入門價位的同時並沒有選擇在關乎用戶核心體驗的硬體上縮水,其配備了 2 個均支持 DP 1.4 視頻輸出和 PD 充電的雷電 4 接口,2 個 USB 3.2 Gen1 Type-A 接口,以及標配的 HDMI 2.0 視頻輸出及 3.5mm 二合一音頻接口,無需擴展塢就能接入多數常見外設;16GB LPDDR4x 4266MHz 的板載內存雖然無法更換,但是其容量已經完全滿足文字編輯和圖像處理等辦公需求,高性能的 Xe 核顯也能勝任輕度剪輯等更具「生產力」的工作;如果標配的 512GB / 1TB 固態硬碟容量不夠,機身內部還預留了一個閒置的 m.2 硬碟可供擴展。

美中不足的是,非凡 S3 2021 就存在的螢幕通透性問題並沒有在新款的設計中得到改善,通透性較差的霧面外屏讓這塊具備高色域和高解析度螢幕所呈現的效果不及預期。不過,考慮到僅 4299 元起步的定價和英特爾 Evo 認證加持,非凡 S3 還是值得一入的。在非凡 S3 之外,宏碁還在 6 月 8 日上架了非凡 S3 高能版,模具不變,換用 2.8K OLED 螢幕和 i5-12500H/i7-12700H 標壓 H45 處理器,售價 4799 起,對螢幕要求較高的用戶或許可以考慮。

▍ 華碩 靈耀 X 14 2022

  • 推薦理由:標壓處理器,高刷 OLED,內卷型輕薄本

  • 推薦配置:i5-12500H 16+512GB|6299 元

推薦理由:標壓處理器,高刷 OLED,內卷型輕薄本

遊戲本做不好,全能本不好做,尋求轉型的智慧型手機廠商入局筆電行業往往從性價比開始,因此主流價位段的輕薄本絕對是 2022 年筆電市場上內卷最嚴重的品類,傳統筆電廠商也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擺脫同質化,這其中就包括 OLED。

智慧型手機用上 OLED 螢幕不算稀奇,但 OLED 筆電則是近兩年才出現的新產品。自從提出「華碩好屏」這個口號之後,華碩就恨不得把自家產品都換上一塊 OLED 螢幕,靈耀 X 14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靈耀 X 14 搭載了一塊解析度高達 2880×1800 的 90Hz 高刷 OLED 螢幕,經 Pantone 色彩認證和逐台出廠校色,覆蓋 100% DCI-P3 和 100% sRGB 色域,並且原生支持 1000000:1 HDR 和 10-bit 色深,再加上高達 600 尼特的亮度和全亮度 DC 調光,對於一般的內容創作者而言已經達到了開箱即用的水準。

OLED 螢幕最大的問題在於「燒屏」,目前搭載 OLED 螢幕的智慧型手機通常都會為延緩這一現象的產生而做出針對性的優化,但 Windows 顯然並未給出相應的對策,因此只能依靠廠商自行解決問題。靈耀 X 14 內置了名為 OLED Care 的維護軟體,通過對像素進行補償的方式使發光材質損耗速度趨於一致,雖然這只能算是一時之計,但鑒於 OLED 螢幕的使用壽命和筆電產品的生命周期,暫且可以認為靈耀 X 14 的螢幕可以在普通用戶的一個換機周期內保持應有的表現。

除 OLED 螢幕之外,靈耀 X 14 最大的特點在於輕薄的機身內部容納了一顆 12 代酷睿標壓 H45 處理器,這也表明了其針對創意工作者打造的初衷。接口方面,靈耀 X 14 標配雙雷電 4 接口,USB3.2 Gen1 Type-A 接口及 Micro SD 插槽,HDMI 2.0 視頻輸出及 3.5mm 二合一音頻接口;開機鍵集成指紋識別模塊、攝像頭物理防窺遮罩和觸控板集成數字小鍵盤等提升使用舒適度的小特性也沒有缺席,算得上面面俱到。不過,靈耀 X 14 在 i5-12500H/i7-12700H 兩個版本之間的差價高達 1000 元,考慮到兩種配置的應用範圍並無本質區別,搭載 i5-12500H 的標配版顯然是更加合理的選擇。

▍ LG gram 17 2022

  • 推薦理由:極致大屏與長續航輕薄本的唯一選擇

  • 推薦配置:i7-1260P 16+512GB|11499 元

推薦理由:極致大屏與長續航輕薄本的唯一選擇

遊戲本和全能本流行起了「小鋼炮」,那麼輕薄本中自然也有「大隻佬」。LG 可能是現在唯一依然在做 17 英寸大屏輕薄本的主流筆電廠商,也可能是唯一能夠將 17 英寸筆電壓縮到 1.4kg 以內的主流筆電廠商,2022 年更新的 gram 17 換裝了高性能的 12 代酷睿處理器,在保持前代產品優勢的基礎上補足了性能短板。

螢幕是 LG 發力的重點,gram 17 搭載了一塊 2560×1600 解析度的 17 英寸 IPS 防眩光螢幕,色域覆蓋達 99% DCI-P3,16:10 比例使其在縱向上可以顯示更多內容,在文字辦公等場景下的觀感會比傳統的 16:9 比例更加舒適,不過這塊螢幕的最高亮度只有 350 nits,雖然也算是差強人意,但是在 2022 年的高端輕薄本上的確有些不好看。與大螢幕相對的是大電池,gram 17 的電池容量高達 80Wh,標配 65W PD 快充,在解決續航焦慮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了旅行重量。除此之外,gram 17 具備完整的全尺寸鍵盤布局和面積巨大的觸控板,易用性相比小尺寸的輕薄本高出不少。總體上,gram 17 更加利好於需要處理大量文本內容且有長途差旅需求的重度辦公用戶,無需接入外設就能達到與 PC 接近的辦公能效,並且不必為此付出諸如重量增加和續航縮水之類不可接受的代價。

不過,「輕薄」並不完全等於「便攜」,通勤途中有這麼一個 17 英寸的大傢伙作伴實在談不上有多輕鬆。14-16 英寸依然是各類筆電的主流尺寸,gram 17 的目標用戶範圍比較狹窄,是一款「對用戶挑剔」的產品,但這也從側面說明其定位清晰,用途明確,也就更容易為有此類需求的用戶發揮最大化的價值。

▍ 戴爾 XPS 13 Plus

  • 推薦理由:買設計送產品,附帶全天候售後,高端筆電的「夢中情本」

  • 推薦配置:i7-1260P 16+1TB|16599 元

推薦理由:買設計送產品,附帶全天候售後,高端筆電的「夢中情本」

高端辦公本是筆電產品中極為特殊的品類。這類專供商務用途的輕薄本通常不以核心配置和性能釋放作為賣點,而是更加注重外觀設計、用料做工和售後服務主觀成分占比相對較高的方面。聯想 ThinkPad 和戴爾 XPS 一直是高端辦公本的代表,只不過前者更傾向於穩紮穩打的擠牙膏式更新,而後者卻總喜歡在設計和功能上玩出點新花樣。

XPS 13 Plus 是 XPS 系列迄今為止設計表達最激進的旗艦型號,戴爾認為其 B 面的「無縫化」設計代表了筆電形態未來的發展方向。自上而下,電容式觸控功能鍵可以提供精確的觸感反饋,並且隨 Fn 功能鍵切換模式並改變圖標顯示,雖然看起來有些低配版 TouchBar 的意思,但這一設計實質上是對傳統上排功能鍵的重塑,以節省空間和提升易用性;無網格鍵盤在有限的空間上提供了儘可能大的按鍵面積,進一步提升了使用舒適度和輸入能效;最激進的部分則是最下方的一體化觸控板,也是整機最具爭議的設計之一,但是根據用戶反饋,這塊觸控板的容錯率似乎還不錯,而且手感要比邊界分明的傳統觸控板更好一些。遺憾的是,XPS 13 Plus 追求極致輕薄的機身幾乎也放不下什麼常用的接口,左右各一的雷電 4 是戴爾最後的溫柔。

作為戴爾高端辦公本的年度旗艦,XPS 13 Plus 幾乎全部採用頂級的硬體打造,並且附贈一年期的 Premium Support 服務,7×24 隨時響應的頂級售後能力可以協助用戶解決各類使用問題,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商務人士而言,這項增值服務的價值可能遠高於產品本身。不過 XPS 13 Plus 的先鋒派設計可能並不適合更加喜歡傳統形態筆電的用戶,對於這部分群體,與 XPS 13 Plus 幾乎同價位的 ThinkPad X1 Carbon / Nano 也能提供相近但更加親切的體驗。

▍ 惠普 戰 X 銳龍版 2022

  • 推薦理由:銳龍 6000 全系賦能,跑得動 3A 的全能輕薄本

  • 推薦配置:R7-6850HS 16+512GB|5899 元

推薦理由:銳龍 6000 全系賦能,跑得動 3A 的全能輕薄本

戰X 是惠普專為商務辦公用途設計的輕薄本,單從市場定位來看,這一系列產品顯然並不以性能作為核心賣點。不過,隨著硬體規格和能耗比的不斷提升,輕薄本和全能本、全能本和遊戲本之間的界限早已不甚分明,今年的戰X 銳龍版就是這樣一個打破傳統認知的存在。戰X 銳龍版的細分版本眾多,其螢幕尺寸覆蓋了 13.3英寸、14英寸和 16英寸的主流範圍,而可選配置從 R5-6600U/R7-6800U 到 R7-6850HS/R9-6950HS 一應俱全,甚至還可以選配 LTE 模塊,在主流需求上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在 6000 系銳龍處理器的加持下,戰X 銳龍版的圖形性能一騎絕塵,搭載標壓處理器的版本能夠力壓隔壁英偉達的 MX450,甚至可以和 MX550 或移動端的 GTX1050 掰掰手腕;就算是搭載低壓處理器的版本也能和集成 96EU Xe 核顯的 12 代酷睿輕薄本一較高下。圖形性能的突飛猛進讓戰X 銳龍版能夠勝任入門獨顯全能本的工作,並且依然保持出色的便攜性和續航能力,全系搭載的低功耗螢幕也帶來了額外的續航加成。除此之外,戰X 銳龍版享受惠普提供的 2 年電池保修和 1 年上門維修服務,非常適合在工作、學習之餘有輕度生產力和遊戲需求的用戶。

▍ 榮耀 MagicBook 14 2022

  • 推薦理由:性能與續航齊飛,有誠意的平價全能本

  • 推薦配置:i5-12400H + RTX2050 16 + 512GB|5999 元

推薦理由:性能與續航齊飛,有誠意的平價全能本

榮耀是國內最早布局筆電市場的智慧型手機廠商之一,從 2018 年 4 月 19 日發布的首款 MagicBook 到如今脫離華為單飛,榮耀在幾年的摸索中也逐漸找到了適合的方向。2022 年的新款 MagicBook 14 走的依然是性價比路線,其大體上沿用了上代的模具,但在關乎用戶體驗的硬體配置上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

MagicBook 14 換裝了 12 代酷睿標壓 H45 處理器,在 Xe 核顯之外還可選配 MX550 或 RTX2050 入門級獨顯。榮耀為售價較高的獨顯版配備了 100W 氮化鎵電源適配器,只是搭載 RTX2050 的獨顯版滿載時的整機功耗並不止 100W,因此在高負載下使用氮化鎵電源適配器供電時可能會出現「電錶倒轉」的反常情況,但處理器和顯卡兩個吃電大戶的 70W 需求還是可以得到保證的。

作為跨界類型的入門全能本,MagicBook 14 採用了一塊比例為 3:2 的 14 英寸 2K 螢幕,覆蓋 100%sRGB 色域,非常適合商務辦公;同尺寸中罕見的 75Wh 的大電池也是 MagicBook 14 的加分項,官方宣稱續航可達 20 小時。不過,榮耀在 MagicBook 14 的接口上似乎小氣了一點,12 代酷睿筆記本標配的雷電 4 接口被換成了全功能 USB Type-C,而 USB 3.2 Gen1 Type-A 接口也只有一個,屬於插上滑鼠就不能直接插 U盤的類型,這在 14 英寸的全能本上實在有些說不通。

MagicBook 14 的定價相當低,618 期間 i5-12500H 搭配 RTX2050 的獨顯版只需 5999 元,價格優勢非常明顯。同時,其核顯版僅 4999 元起售,可以考慮做作為非凡 S3 的替代。

▍ 雷蛇 靈刃 14 2022

  • 推薦理由:除了價格全是優點,追求極致的小屏旗艦本

  • 推薦配置:R9-6900HX + RTX3070Ti 16 + 1TB|18969 元

推薦理由:除了價格全是優點,追求極致的小屏旗艦本

把傳統高性能遊戲本的硬體全數裝進 14 英寸的機身,最終的結果有且只有靈刃 14。

雷蛇對靈刃 14 的定位十分簡單粗暴:小尺寸的高性能遊戲本。2022 款靈刃 14 搭載了 R9-6900HX 處理器,最高可選 RTX3080Ti 獨立顯卡,可以在堪稱豪華的堆料式散熱和激進的調度策略下展現出同尺寸下驚為天人的 100W 性能釋放,同時還能保證比較舒適的表面溫度和噪音控制;新款靈刃 14 還增加了對獨顯直連的支持,性能表現比去年還要再上一個台階。

靈刃 14 延續了被稱為「黑色 MacBook」的家族式設計,整機質感非常高級,在常見的各種使用場景下都不會顯得突兀,機身厚度 16.8mm,重量 1.78kg,算是這個尺寸全能本的平均水平,只是標配 230W 的 AC 電源適配器實在有點出戲。在輕薄本和遊戲本的夾縫之間,靈刃 14 的最大優勢在於輕薄和性能互不衝突——於是,只有錢包受傷的世界就這樣輕而易舉的達成了。

華碩 ROG 幻 16 2022

  • 推薦理由:打破偏見的全能本標杆,大人的選擇是我全都要

  • 推薦配置:i9-12900H + RTX3070Ti 16 + 1TB|14999 元

推薦理由:打破偏見的全能本標杆,大人的選擇是我全都要

被稱作「敗家之眼」的 ROG 一直是高性能遊戲本的代表,直到幻系列橫空出世,人們才逐漸意識到 ROG 不僅只會燈大燈亮燈會閃而已。幻 16 是 ROG 幻系列全能本中尺寸最大的一款,這也意味著其內部空間更加寬裕,散熱規模更大,自然也能容納和鎮壓更加狂暴的頂級硬體,並且還能保持相對輕薄的機身,真正詮釋了何謂字面意義上的「一本滿足」。

ROG 貫徹了華碩的好屏戰略,幻 16 的屏占比高達 94%,採用的「星雲屏」在保持 100% DCI-P3 色域覆蓋、2.5K 解析度和 165hz 刷新率的基礎上做到了 3ms 的響應速度和 500nit 的高亮度,稱得上業內頂流;好的螢幕自然是為了更好的展現硬體的強勁:在六熱管雙風扇加全系液金導熱的加持下,幻 16 的 GPU 性能釋放最高可達 120W,雖然依舊比不上同等價位的遊戲本,但已經改變了所謂「全能本 = 全都不能本」的刻板印象,配合 16 英寸的大螢幕、奧創中心提供的顯卡輸出模式切換功能和 100W PD 充電,似乎各類使用場景都能找到幻 16 的一席之地。

不過,幻 16 畢竟是配備了標壓 H45 處理器和 RTX 顯卡的高性能筆電,插電性能和離電性能存在較大落差,並不適合長期攜帶使用;另外,ROG 幻系列全系都沒有全尺寸鍵盤,即使是 16 英寸大螢幕的幻 16 也不例外,對小鍵盤有硬性需求或強烈執念的用戶需要注意。

聯想 拯救者 Y9000P 2022

  • 推薦理由:流水的拯救者,鐵打的 Y9000P,表現均衡的主流遊戲本

  • 推薦配置:i7-12700H+RTX3060 16+512GB|8999 元

推薦理由:流水的拯救者,鐵打的 Y9000P,表現均衡的主流遊戲本

2022 年的 Y9000P 是對上一代產品的正常疊代升級,由於去年的 Y9000P 已經非常均衡,因此聯想只是在此基礎上更新了核心硬體,並且針對散熱和其他細節做出了一些小改進。激進的性能釋放是拯救者的招牌,在開啟強冷模式的情況下,Y9000P 的 CPU 和 GPU 均能達到接近 45W 和 140W 的滿載功耗;同時,優秀的散熱設計能夠在將機身溫度保持在舒適的區間,這一點對於不使用外設的玩家來說相當重要。除此之外,新的 Y9000P 也保持了極其豐富的外部擴展接口和布局合理的全尺寸鍵盤等優良傳統,且支持 135W PD 充電,是主流價位及主流配置遊戲本中數一數二的「水桶機」。

隨著聯想對拯救者產品線的調整,Y9000P 和 Y7000P 之間的差距逐漸拉開,如今的 Y7000P 已然無法作為 Y9000P 的下位替代。可以說,Y9000P 除了時常缺貨之外沒有什麼缺點,性價比較高的 i7-12700H + RTX3060 配置的首發價為 8999 元,目前已經漲價至 9699 元,618 期間聯想各旗艦店均有原價現貨放出;搭載 6000 系銳龍的 R9000P 目前也在預售階段,二者除 CPU 和部分接口外並無明顯差異,不過依然只推薦原價入手,不加價的拯救者才是好的拯救者。

惠普 暗影精靈 8 Plus

  • 推薦理由:高端與性價比並不矛盾,把錢花在刀刃上的旗艦遊戲本

  • 推薦配置:i7-12700H + RTX3080Ti 16 + 1TB|16999 元

推薦理由:高端與性價比並不矛盾,把錢花在刀刃上的旗艦遊戲本

所謂旗艦遊戲本通常是遊戲本中相當極致的一類產品,這類產品追求驚世駭俗的極致性能,同時還要機身足夠輕薄、設計足夠吸睛,甚至今年的某些產品還要追求和 PC 一樣的「燈大燈亮燈會閃,管長管粗管能彎」。其實在旗艦遊戲本的高端定位之下,這些額外的特性並不會對最終的用戶體驗產生多少重大利好,受此影響獲得提升最大的反而是產品定價。目前市面上搭載 RTX3080Ti 的旗艦遊戲本價位通常在 2 萬元以上,起售價 16999 元的暗影精靈 8 Plus 似乎因此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它的確是一款非常優秀的產品。

搭載頂級硬體的旗艦遊戲本的主要用途就是運行大型遊戲等高負載任務,暗影精靈8 Plus 的性能釋放和溫度控制相當優秀,i7-12700H + RTX3080Ti 的頂配版本可以輕鬆跑到 80W + 150W,在獨顯直連下甚至可以達到 175W 的 GPU 滿血狀態。為了壓低售價,這一代的暗影精靈 8 Plus 繼續沿用了上一代的模具,並且砍掉了光軸鍵盤,考慮到核心硬體成本的上升,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

暗影精靈 8 Plus 本身的外觀設計比較低調,但硬體配置和使用體驗並不輸於 2 萬元價位的產品,至少 3000 元的差價足夠添置一台不錯的顯示器和其他外設,以此獲得更加完整的體驗。

寫在最後

由於英偉達和 AMD 兩家的移動端獨立顯卡尚未迎來換代,所謂的英特爾 Arc 獨立顯卡也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產品,因此目前的所謂新款遊戲本多是在老模具換裝新款處理器的基礎上再進行一些小修小補的舊瓶新酒之作,考慮到許多廠商都選擇在 618 清理庫存,一些新產品似乎還不如去年的版本有競爭力。因此,本文在此貼出去年 雙十二期間的筆電推薦 ,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最後,預祝各位少數派都能以稱心的價格入手遂意的產品,高效工作,品質生活。

哪款型號讓你種草,618 你還打算蹲購哪款筆記本?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一起分享。

原文連結:

https://sspai.com/post/73823?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Kiririn

責編:廣陵止息

/ 更多熱門文章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a9ce5895ff6d8bd010d88a6b15bd6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