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環京最大的風口城市,如今卻跌入尷尬境地

2019-09-12     狐狸看樓

01

據媒體報道,「冬奧之城」張家口,其樓市如今正遭遇逆水寒:

「現在每個月都是零成交,這種情況從去年年底一直持續到現在」,融強地產常務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說。

融強地產在張家口深耕十餘年,是當地最有代表性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目前該公司有兩個主推項目,一個是低密花園洋房,一個是高層住宅。其中,花園洋房均價12000元/㎡,高層住宅均價9900元/㎡。

這個價格,與兩年前相差無幾。

而融強地產的遭遇並非個案,全國知名品牌房企也好不到哪去。其中,一位不願具名的品牌房企項目負責人向「中國地產報」記者透露:「我們上個月就是零成交,這個月現在就賣了一套,看月底能不能再沖個兩三套」......

自從張家口成功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的時候,眾多知名房企曾扎堆來到這裡拿地,其中包括恆大、碧桂園、遠洋、當代置業、融創、鴻坤等等。

不知道現在,這些當初擠破頭進來的一眾房企們,究竟是怎樣的心情?


02

張家口,是河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北京西北方向,背靠北京延慶區。

在京津冀一體化格局中,張家口的戰略定位是「生態功能區」,與北京生態涵養區共同組成京北生態屏障。換句話說,張家口在京津冀中主要角色就是做好綠化,守護首都的藍天和空氣。

這樣的戰略定位,按照常理來說,和北京的平谷、懷柔、密雲、延慶、門頭溝一樣,未來發展空間是十分有限的。自然,樓市價值也相對較小。

可是,在2015年,張家口的命運迎來了轉折:

2015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一時間,這座京北小城盡享冬奧會紅利。

最先聞訊趕來的是開發商,恆大、碧桂園、鴻坤、融創等在北京市場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線房企紛紛進行布局。

2015-2018年,張家口樓市迎來快速發展,品牌房企扎堆布局、大體量項目集中供應、房價也開始大幅度上漲。

2015年,張家口房子均價只有區區五六千元,2016年已經漲到了8000元,到2018年上半年,已經躍升到了萬元以上,兩年多的時間翻了近一倍。其中,中心城區(橋東、橋西、經開)以及比較火熱的下花園,價格基本都在一萬二以上了。

作為去崇禮賽區唯一換乘樞紐的下花園,更是火熱。從2017年開始,「搶房潮」就一直在持續。


京張高鐵示意圖

下花園的項目,普遍以冬奧會和京張高鐵為賣點,號稱「冬奧度假生活圈,25分鐘直達西直門」,在環京地區普遍限購的情況下,下花園不限購的政策和30分鐘直達北京的宣傳語顯得十分誘人。

最終,在利益的驅使下,大批環京外溢客戶跟風買進下花園。

可他們沒想到的是,當初的跟風買進,竟然成了「高位接盤」!

到如今,也許每個人都應該好好思考一下:

張家口這個城市,真的有投資價值嗎?

京張高鐵和冬奧會,是否真的能帶動房價上漲?


03

經歷2016-2018年上半年「搶房潮」的火爆之後,張家口樓市進入了近一年之久的「零成交」冰封期。如今,多數房企的項目每月的銷售數據停留在個位數,自2018年年末至今,零成交的月份也很常見。

而其背後的原因,也很複雜,但總結起來無非就以下幾點:

一、冬奧會紅利透支嚴重;

上文中提到過,張家口位於北京北部,與延慶接壤。

眾所周知,北京北部和西部都是山,發展十分受限,所以北京發展只能往東、往南擴張,副中心和新機場的設立,都體現了這一點。

也正是因為如此,京北的延慶、懷柔、密雲才會被定位為「生態涵養區」。這些區域的發展尚且受到限制,更別說再往北的張家口了。

雖然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在很大程度上能拉動當地的房價,但是,這個事情無絕對,能不能發展起來,還要看自身的條件。

比如,2008年奧運會,帶火了奧森板塊是不假。可是,那也是因為奧森自身條件夠硬。

雖然冬奧會能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可這一切,終歸還是需要有人流量才行。

沒有人,一切都將免談。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2014年索契冬奧會結束後,重金打造的奧運新城都成為了空無一人的鬼城。


二、京張高鐵通勤價值不大;

除了冬奧會之外,京張高鐵是張家口的又一大賣點,下花園的開發商都聲稱:25分鐘可達西直門。

可是,這真的靠譜嗎?

筆者認為是不靠譜的。

1、張家口半小時根本無法到達西直門

先來看京張高鐵的站點示意圖:

如圖,京張高鐵正線全長174公里,總共10個車站。所謂的下花園半小時到西直門,是按照最高時速350km/h計算的,而且沒有算上每站的停靠時間。

下花園北站作為京張高鐵第八站,如果列車在各站停留2分鐘,停留時間大概在15分鐘左右。那麼從北京北站到下花園北至少需要45分鐘,通勤時間的增加也大大降低了京張高鐵作為日常通勤的價值。


2、成本太大

現階段國內城際鐵路和高鐵運行計算多以每公里0.48元為準,按此標準估算,北京北站至張家口南站全程174公里,二等座票價在84元左右。下花園北站至北京北站票價在60元左右。

按照這個價錢,如果每天往返的話,每月的交通成本要將近3000元。試問,有多少人能接受得了?


3、發車頻次恐無法滿足正常通勤

眾所周知,城際高鐵的發車頻次是根據客流量的多少而定的,而張家口的常住人口不足500萬人,以京津城際高鐵為例來推算,筆者認為京張高鐵的發車頻次無法滿足日常通勤需要。


三、供應量太大;

上文中提到過,自從張家口成功獲得冬奧會舉辦權之後,大量房企紛紛湧入,拿地、建房,導致供應量激增。

據多位受訪品牌房企負責人表示,目前張家口樓市最大的問題就是去庫存:土地儲備去化周期全國第一,庫存超過460萬平方米,去化周期超過120個月。

十年的庫存量,著實是張家口樓市不可承受之重。


四、流動性不足;

我們知道,張家口買房,雖然對外地人來說,並不限制社保,但卻限售三年,這直接造成了流動性不足、市場疲軟的局面。


04

目前,張家口樓市可以說是進入了冰封期,不僅成交量慘澹,價格也在逐步下滑,很多項目的在售價格,和兩年前相差無幾。

隨著金九銀十的到來,市場將繼續放量,同質產品競爭加劇,價格戰也會愈演愈烈。

狂歡之後,這個京北小城,剩下了一地雞毛。

來源:米宅北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a5YNm0BJleJMoPMBLU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