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製造業釋放復甦信號

2024-09-03     國際金融報

製造業在推動全球經濟復甦中發揮的作用突出。

亞洲作為全球經濟穩定復甦主引擎,製造業在8月普遍出現復甦跡象,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信心。

中國財新PMI重返擴張區間

得益於供需兩端的平穩擴張,中國製造業景氣度在7月短暫收縮後,重返擴張區間。

9月2日,8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公布,數據顯示,8月中國製造業PMI報50.4,較前值回升0.6個百分點,重回榮枯線上方。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稱,總體而言,8月,製造業景氣度略有恢復,供需平穩擴張,外需承壓,就業止跌走平,物流運輸有所延遲,企業庫存增加,通縮壓力增加,企業樂觀情緒維持。

相較於官方數據,這份主要涵蓋規模較小、出口導向企業的數據較為樂觀。該民間指標的改善可能表明中國中小型製造企業具有韌性。

此前,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31日公布,受近期高溫多雨、部分行業生產淡季等因素影響,8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49.1%,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不過,在重點行業中,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重回擴張區間。消費品行業PMI為50.0%,位於臨界點。高耗能行業景氣水平偏弱且降幅較大,是8月製造業PMI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日韓指標改善

中國之外,亞洲主要國家日本和韓國的製造業PMI均顯示,製造業情況在8月份有所改善。

9月2日,標普全球報告稱,日本8月Jibun製造業PMI初值由上月的49.5升至49.8,儘管增長幅度不大,且仍低於榮枯線50,不過產出分項指數為2022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逆轉7月萎縮情況。此次指數改善受益於產出和新訂單復甦,汽車產量的回升也助推製造業回升。

儘管新訂單的收縮依然存在,尤其是受到外部需求疲軟的影響,但日本整體經濟復甦的跡象為未來經濟增長提供了積極的信號。

受益於客戶信心不斷增強,韓國8月製造業產出和新訂單仍持續強勁增長,其中,產出增速創40個月新高。

根據標普全球報告,經季節性調整的韓國8月製造業PMI由7月份的51.4升至51.9,該指標連續第四個月保持在榮枯線50以上,製造業的經營狀況得到強勁改善。

標普全球分析師Usamah Bhatti在報告中指出:「8月份韓國製造業的前景更為樂觀。總體PMI也因就業率進一步上升而上升,而採購庫存進一步減少帶來下行壓力。另一個積極方面是通脹壓力有所緩解。投入價格通脹率較7月大幅下降,達今年以來最低。此外,經濟前景的改善和新產品的生產意味著對未來一年前景的信心有所增強。」

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製造業PMI也顯示出製造業增長,但速度較慢。

不過,印度尼西亞是個例外,PMI數據顯示其製造業衰退進一步惡化。2024年8月,印尼製造業PMI受到產出和新需求下降影響再次收縮,為48.9,較2024年7月的49.3下降0.4點,為2021年8月以來最大幅度。

亞洲增長潛力樂觀

總體而言,亞洲的復甦目前顯示出更為樂觀的跡象。因為按照標普全球同日公布的數據,歐元區8月製造業PMI終值為45.8,較初值的45.6略為上修,但仍遠低於景氣榮枯線50。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費比安尼表示,這個指數再度表明,歐元區製造業不會立即復甦,也沒那麼有活力。

另據IMF在4月的預測,亞太地區2024年的經濟前景有所改善。4月時,IMF將亞太地區今年經濟增速預測值上調至4.5%,比6個月前提高了0.3個百分點。這一調整反映了中國和印度增長前景的改善。

IMF預計中國的政策刺激措施將為其經濟提供支持;印度的公共投資仍將是一個重要的驅動力,印度將因此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在依然疲軟的外部環境下,對於亞洲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強勁的私人消費仍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25年亞洲經濟增速預測值保持在4.3%的水平不變。

世界經濟論壇在6月的一篇評論文章也指出,亞洲在全球經濟和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隨著亞洲大陸成為全球技術創新和貿易中心,預計該地區許多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大幅增長。

儘管氣候變化、缺乏金融包容性和醫療保健不平等等挑戰仍然存在,但亞洲正在開發一系列可擴展的創新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也可以使世界其他地區受益。

記者:袁源

編輯:王哲希

責任編輯:畢丹丹

—— / 好文推薦 / ——

  • 上海修法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 鮑威爾「放鴿」,全球市場巨震
  • 騰訊視頻進,愛奇藝退
  • 哈里斯、特朗普接連「過招」
  • 千億快手:利潤向上,股價向下
  • 黃金「強牛」行情能持續多久?

點亮「在看」,你最好看!(*╯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a4a445179ba6d90992663a095b26d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