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造像被村民塗色,背後問題不容忽視!

2023-11-15     讀史

原標題:摩崖造像被村民塗色,背後問題不容忽視!

摩崖造像的原貌(上)和被村民塗色後的樣子。

11月13日,有網友稱,位於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赤溪鎮金銀村五社的「石飛河摩崖造像」被村民塗色,面部還被描繪了五官、鬍鬚等。

據悉,石飛河摩崖造像歷經北魏晚期、初唐、武周、中晚唐四個開鑿階段,保存較好,其中北魏晚期造像為巴中首次發現,對完善巴中和四川石窟造像序列,探討南北佛教文化藝術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2021年被發現後,成為當地一個文物保護點,目前,石飛河摩崖造像的文物等級還未認定。

「破壞造像的村民是信眾,他們認為塗色是在做好事,也是保護文物,因此沒有按照相關政策要求,向村委會報告此事。」巴中市文物局一位工作人員解釋,造像外設有大棚和監控保護,但因地處偏遠,發現情況時已來不及制止。

隨著網絡熱傳,這起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也引發了人們對於文物保護和村民行為規範化的思考。

實際上,近年來,國內此類事件時有發生。2018年8月,四川資陽市安岳縣封門寺石窟佛像遭遇油漆重繪、水泥修補事件被網友曝光,引發熱議。

摩崖造像已被村民漆成了彩色。

此外在四川廣安、資陽、內江等地也存在類似情況。位於廣安市經開區的金鳳山摩崖造像,開鑿於宋代,1994年當地群眾自募資金對造像的殘缺部位進行了修補,並塗上紅、藍、青三色油漆。位於內江市資中縣的羅漢洞,建於宋代,1998年,當地群眾自籌資金對羅漢洞內「拈花微笑佛」進行妝彩重繪。

對於屢屢發生的相關事件,茲認為,首先,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看,摩崖造像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保護好這些文物,不僅是對歷史和文化的尊重,也是對未來世代負責。然而,這些事件中,村民以「還願」為由對摩崖造像進行了塗色,無疑是對文物的破壞。這種行為反映出當地村民對於文物保護意識的淡薄,對於文化遺產的尊重和愛護不足。

石飛河摩崖造像原貌。

其次,從行為規範的角度來看,村民對摩崖造像的塗色行為不僅是一種不文明行為,更是一種違法行為。任何對於文物的破壞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應該受到譴責和懲罰。作為社會成員,我們應該遵守法律法規,尊重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以文明的方式進行生產和生活。

最後,對於類似的事件,我認為應該加強對於村民的教育和引導。通過普及文物保護知識、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等方式,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自覺地保護文物、愛護文化遺產。

同時,政府和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強監管力度,對於破壞文物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和懲罰,以維護文物的安全和完整。

總之,這一起起事件提醒我們要加強對於文物的保護和愛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同時,政府和社會各界也應該共同努力,加強宣傳教育、加強監管力度,共同維護文物的安全和完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a47597389ebad629596d19e18a29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