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業發現新天坑

2022-05-07     南國今報

原標題:樂業發現新天坑

圖為村民稱為「無底洞」的神鷹天坑。 伍紅鷹 攝

向航

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岩溶地質研究所專家在對廣西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新一輪地質調查當中,在百色市樂業縣邏西鄉平峨村隴坳屯發現了一個新的天坑。當地村民稱之為「無底洞」,也叫神鷹天坑,從未有人能下去過。坑底是怎樣的情形,究竟有多深,有什麼珍稀動植物?它的發現有何重大意義?

現場:無人機升空探測

為揭開神鷹天坑的神秘面紗,5月6日至12日,岩溶地質研究所專家組織科考探險隊對該天坑以及周邊岩溶地貌進一步調查。科考探險隊由岩溶地質研究所的專家和工作人員3名,以及廣西702洞穴探險隊3名隊員、樂業飛貓探險隊3名隊員組成,這些隊員均有15-20年的豐富洞穴探險經驗。

探險隊員抵達神鷹天坑看到,坑沿林木茂密,擋住了視線,無法看到坑底的情況。探險隊員放出無人機升空探測,遠看崖壁,就像一對騰飛的翅膀,神鷹天坑因此得名。

天坑的崖壁上,有一個巨大的洞穴。這個大洞下面,還有一個小洞。探險隊員架設SRT(洞穴單繩技術)線路,穿戴好裝備依次下降。

探險隊員們利用SRT,依次沿著懸崖峭壁垂降。沿途,茂密的植物生機勃勃,荊棘密布,樹枝縱橫,有一人環抱的大樹,有奇特的無花果實。探險隊員中途換了3個錨點,下降較為緩慢。

過了3個小時,垂直下降約100米後,出現一個緩坡。隊員們決定休息片刻。

亞洲洞穴聯盟主席、中國地質調查局岩溶地質研究所溶洞科普專家張遠海,作為世界地質公園的評估員,也是此次科考探險行動的負責人。休息間隙,張遠海和探險隊員們交流認為,從植物的生長情況判斷,神鷹天坑應該是一個年輕的天坑。

大家也認為,神鷹天坑的規模,應該超過了樂業大石圍天坑群的黃猄洞天坑,是一個大型天坑。據了解,黃猄洞天坑坑口長320米,寬170米,最深處210米,容積約300萬立方米。

測量:神鷹天坑最深達192米

休息半個小時後,科考探險隊向坑底發起衝刺。神鷹天坑到底有多深?規模有多大?謎底正一步步揭開。

從斜坡到坑底,還有近百米的距離。經過一個小時的艱辛跋涉,科考探險隊才下降到坑底。坑底是一派熱帶雨林的景觀,樹木為了爭奪陽光,拚命向上伸展,長得又高又細,盡顯「苗條」之姿。

探險隊員坑底發現一大片野芭蕉,還有平時罕見的方竹。這種竹子的不同之處就是它的形狀是方型的,且竹節四周長滿了兩三厘米長的竹刺。據專家介紹,這種帶刺的方竹必須在良好的氣候下才能生長。

與預想不同的是,坑底沒有發現連接地下河的洞穴,估計地下河已經改道而行。而崖壁上的一大一小兩個洞穴,此次已經沒有時間去考察了。

經過測量,神鷹天坑最深達192米,長330米,寬120米,是一個大型的天坑。

天坑的夜晚來得更早,下午5時許,天色已經暗了下來。隊員們在昏暗的叢林裡都打開了頭燈。科考探險隊開始往坑頂上升回撤。

當晚9時許,所有的探險隊員上升到坑頂,當天的神鷹天坑探險科考活動結束。

專家:這是新的「天坑家族」

據了解,此前樂業縣境內共發現29個天坑。這裡岩溶地貌發育典型,在20平方公里範圍內,以「坑王」——大石圍天坑為中心,天坑如散珠般分布於百朗地下河系統。正是千萬年來,地下河的強烈沖刷,「孕育」了集險、奇、峻、雄、秀、美於一體的樂業大石圍天坑群。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全球天坑分布最多、數量最密集的地區,因此被稱為「世界第一大天坑群」。

張遠海表示,此次科考活動,對於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保護範圍的重新調整,從而更好地保護這些珍貴的世界級地質遺蹟以及建立科研和探險基地、發展當地旅遊具有重要意義。

張遠海介紹,這次新發現的天坑,使得樂業縣境內的天坑增加到了30個。但這個天坑,並不屬於大石圍天坑群的「家族成員」,而是發育於另一個地下河系統——伏規地下河。作為新的「天坑家族」,伏規地下河系統究竟有多少天坑成員,還需進一步考察。「有『天坑博物館』之稱的樂業縣,其天坑資源之豐富,著實令人驚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a11cd10a63014e580be3a9c484ec082.html






















梅以曲為美

20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