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何冶 人民政協報記者 毛麗萍
2019年12月的深冬,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綠蔥坡鎮小學,一個叫小媛(化名)的孩子,正給「媽媽」寫信,一筆一畫,十分專注。她曾失去父母,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州政協委員李芬和她結了對子,成了她的新「媽媽」。
貧困戶魏代菊雙目失明,但只要是政協扶貧工作隊來到她家,她聞聲就趕緊過來打招呼:「小張,我隔老遠聽聲音就曉得是你來了。」
2017年以來,恩施州政協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實助力,全面推進政協委員開展「為民工程」「愛心工程」「帶動工程」三項工程,幫扶一批貧困戶、幫助一批貧困學生、聯繫至少1家專業合作社。1993名州、縣(市)兩級政協委員組成286個小組,結對幫扶近6000戶貧困戶、3000多名貧困學生、400多個農業專業合作社,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一大批委員企業通過「公司+基地+貧困戶」等形式,幫助貧困群眾實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2019年,州政協135個提案和33個社情民意信息中,與扶貧相關者占20%,其中《關於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提案》《關於加強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後續幫扶與治理的提案》被評為優秀提案。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恩施是全域貧困地區,是湖北省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
2017年4月,州政協印發《政協委員參與精準扶貧「三大工程」實施意見》,號召全州政協委員到基層去,到貧困戶身邊去,到脫貧攻堅最需要的地方去。
巴東是國家深度貧困縣,8個小組、37名州政協委員走進田間地頭,對貧困戶、幫扶學生、專業合作社實行「一戶一策一冊」「一生一策一冊」「一社一策一冊」,逐戶逐生逐社研究制定幫扶措施。
巴東縣溪丘灣鄉小龍村的湖北神農單樅專業合作社全體社員深有感觸:合作社看好鳳凰單樅茶葉市場,計劃發展5000畝,但受到產業路、弱電壓等條件制約。政協委員主動上門,多方爭取資金,幫助他們整修11公里產業路,實施電網改造,修建灌溉管道……一年來,合作社發展茶葉3000畝,帶動2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累計給農戶發放工資140萬元。
委員干,政協幹部不能看。今年4月,州政協辦公室轉戰利川市沙溪鄉深度貧困村繁榮村。「必須把最強的力量、最好的資源放在攻堅最難處。」州政協主席劉建平擲地有聲。
州政協的工作也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調研在一線、協商在基層,一系列建言成果推動州委、州政府出台相應實施意見。
為產業發展精準助力
這是一個系列提案,指向來鳳縣脫貧攻堅的一大支柱產業——藤茶。這個「中國藤茶第一縣」存在產業鏈各環銜接不緊密、標準化生產水平不高等問題。為撰寫、完善提案,5個小組、29名州政協委員在來鳳鄉村多次摸底調研,多層次開展協商。
提案得到來鳳縣委、縣政府重視,明確由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副縣長領銜辦理,縣政府常務會議多次研究藤茶產業,出台具體措施。
既獻計獻策,又帶頭踐行。州政協委員吳雪峰在來鳳縣舊司鎮梅子村、四方石村等地建藤茶基地1500畝,投入600萬元在李家院子村建藤茶廠。一年多來,為當地群眾實現產業收入40餘萬元、務工收入80餘萬元。
恩施市調研組走進屯堡鄉車壩水庫,對庫區保護和發展、破解民宿產業發展瓶頸、延伸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鏈條、完善村衛生室建設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提檔升級等課題進行深入思考,所提交的提案引起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提案和建議被有效轉化。
把困難群眾當家人
小媛不僅有「媽媽」的牽掛,還多了「哥哥」「姐姐」的疼愛。李芬的一對兒女也和小媛結了對子,一大家子,其樂融融。
宋興波是巴東縣溪丘灣鄉魏家梁子村一個特困家庭的孩子,在州政協委員劉太可的幫扶下,宋興波不負期望,於2018年考上大學。劉太可逢人便夸孩子有出息,還幫助其父母找到適合的務工崗位,解決了這家特殊「親戚」的後顧之憂。
愛心的火種播撒,溫暖了恩施土(家)苗山寨。
在鶴峰,縣政協全體幹部職工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累計捐款超過5萬元。
在咸豐,駐咸州政協委員、縣政協委員和政協幹部開展入戶調研1.3萬餘次,制定幫扶(助、帶)措施4400多條,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2300餘件,幫助落實項目550餘個,協調落實資金近1500萬元。
……
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政協委員、政協工作者的幫扶帶動下,一大批困難群眾生活富起來、志氣立起來,一大批貧困學生陽光照進來、夢想近起來,一大批合作社發展強起來、規模大起來。
(轉自《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