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領域,業內人士一般將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放在一起統稱為「三評」。這「三評」對於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來說十分重要,樹立什麼樣的標準和導向不僅關係著機構和個人的切身利益,更關乎一個地區科技創新實力和成果轉化能力的提升。
好消息來了!遼寧的「三評」制度改革終於落地。日前,遼寧發布了《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要優化科研項目評審管理,保證項目評審公開公平公正。同時,在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方式和完善科技創新基地平台評價制度方面也制定了相關細則。意見還提出了啥,一起來了解一下
為了更好地深化「三評」改革,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創造性,構建科學、規範、高效、誠信的科技評價體系,推進分類評價制度建設。意見提出,到2020年,在優化「三評」工作布局、完善評價機制、提高質量效率等方面取得更大進展,科學、高效、務實、誠信的科技評價體系基本確立,科技資源配置更加高效,科技創新供給能力顯著提升,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潛能活力競相迸發,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率進一步提高。
意見不僅是指揮棒,更是風向標。遼報君相信,遼寧一條條務實的改革舉措,定能營造出潛心研究、追求卓越、風清氣正的 科研生態環境,讓遼寧的科技人才更好地推動遼寧科技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並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基本原則
——堅持改革創新,突破障礙束縛。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和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落實用人主體自主權。
——堅持尊重規律,構建科學體系。科學確定評價目標、指標和方法,簡化優化流程,為科研人員和機構鬆綁減負。
——堅持分類評價,釋放創新活力。基礎前沿研究突出原創導向和同行評議;社會公益性研究突出公益導向和社會評價;應用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評價突出產業導向和市場績效評價。
——堅持客觀公正,營造良好環境。保證評價工作的獨立性、公正性和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客觀性。
關於項目評審:
優化科研項目評審管理
1.完善項目指南編制和發布機制。在指南編制過程中,更加突出產業需求導向,充分吸收相關部門、行業、科技界、產業界共同參與,吸納多方意見。推進遼寧省科技計劃項目年度申報指南定期發布。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重要決策、突發事件等可單獨下達指南,組織立項。遼寧省科技計劃針對不同類型項目採取差異化組織實施方式。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類項目指南應注重研究的政治方向、學術創新、社會效益、實踐價值等。
2.保證項目評審公開公平公正。保證評審輪次和方法的同一性,避免評審結果出現爭議。逐步採取視頻評審、電話錄音、評審結果反饋、立項公示等,滿足項目申報人對評審全過程的申訴、查詢和追溯要求。建立項目負責人科研背景核查制度。避免將論文專著、專利授權、榮譽稱號、承擔課題、獎勵等作為限制性條件。
3.完善評審專家選取使用。針對不同項目類型科學確定評審專家遴選條件和專家組組成原則,應用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等與產業應用結合緊密的項目,要增加懂市場、懂生產和懂經營管理的評審專家數量。
4.提高項目評審質量和效率。合理確定專家的評審項目數、總時長、項目彙報和質詢答辯時間等工作量,會議評審前應組織專家審閱申報材料。
5.嚴格項目成果評價驗收。項目承擔單位對本單位科研成果管理負主體責任,對本單位科研人員擬公布的科研成果開展真實性審查。應用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類項目,要在驗收後不定期組織現場抽查和後評估。
6.落實省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改革現行推薦方式,實行由專家學者、組織機構、相關部門(單位)提名的制度。建立定標定額評審制度。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實行按等級提名,在提名等級內獨立評審表決,不再獲得其他等級獎勵。
關於人才評價:
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方式
1.統籌科技人才計劃。建立互聯互通的人才項目申報查重機制及處理辦法,避免同一人才同時享受多個類似人才項目支持。要細分支持對象,明確人才發展階段,科學合理地設置符合人才發展規律的科技人才計劃,優化人才計劃結構。
2.科學設立人才評價指標。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強調能力、業績和貢獻,糾正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唯稱號的片面傾向。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將學科領域的學術影響力、研發成果原創性,尤其是將圍繞遼寧振興發展需求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及技術研發服務的績效作為重要評價指標。
3.推進重點領域 (產業、行業)科技人才分類評價。在對社會公益性研究、應用技術開發等類型科研人才的評價中,論文發表引用情況等僅作為評價參考。對工程技術人才、醫療衛生人才、經營管理人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等重點領域(產業、行業)科技人才,根據不同職業、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人才特點和職責,分類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各有側重的人才評價標準。探索制定 「一人一策」 「一事一議」的個性化、多元化人才評價政策,鼓勵各類科技人才在遼寧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領域、不同崗位作出貢獻、追求卓越。
4.樹立正確的人才評價使用導向。引導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本質,避免學術頭銜、人才稱號與薪酬待遇、學術資源配置簡單、直接掛鉤。引導人才良性競爭和有序流動,遼西北地區的科技人才因政策傾斜因素獲得的省級人才稱號、人才項目等支持,在支持周期內原則上不得跟隨人員向省內其他地區流轉。
5.強化用人單位人才評價主體地位。支持用人單位健全科技人才評價組織管理,結合本單位需求建立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單位自主開展職稱評審。對開展自主評價的單位,相關管理部門不再進行資格審批。
關於機構評估:
完善科技創新基地平台評價制度
完善科技創新基地平台評價考核體系。對現有省級各類科技創新基地平台進行優化整合,確定統一合理、科學公正的評價方式、標準和程序,保證省級科技創新基地平台評價標準統一、功能定位準確、任務目標清晰、運行機制靈活、創新績效顯著。建立和完善省級科技創新基地平台的年度報告制度、定期評價考核制度和與評價結果掛鉤的動態管理機制,實現以評促建、以升促建、優勝劣汰、有進有出的良性循環,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撐服務。
來源:遼寧日報
編輯:李爽
審核:董毅、佟光
遼寧之聲——遼寧聲音,民生情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ArqD24BMH2_cNUgAaj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