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每日電訊》截圖
學習強國截圖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山東臨沂市蘭山區十名「外鄉人」服務鄉村振興初體驗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在這場中國農村的歷史性大變革中,山東臨沂的一支小小服務隊,以昂揚的鬥志和飽滿的狀態,正在書寫自己的青春之歌。
2019年7月22日,由山東省臨沂市工信局、臨沂市殘聯、臨沂市稅務局和蘭山區團區委等部門人員組成的鄉村振興服務二隊進駐蘭山區汪溝鎮,開啟了為期兩年的服務期。在鄉村振興的宏大實踐中,他們乾的似乎是「日常瑣事」。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10名「外鄉人」,在和村民們摸爬滾打中,逐漸體會到與最基層、與大時代的休戚相連、同頻共振。
六件民生難事給了隊員們「下馬威」
10名隊員、市區10個部門、平均年齡41歲,工作經驗、生活閱歷、思維模式、理論基礎和性格脾氣迥異。這支全新的組合來到陌生的鄉村,既是對素質能力的考驗,更是黨性意識的校對。
入駐伊始,相比難耐的酷暑、噪人的知了、噪熱的鄉風和嗡嗡噪噪、神出鬼沒的蚊子,擺在面前的六件「難事」更惱人——
第一件難事:石牛欄漏水的辦公室房;
第二件難事:李家寨村沒有完工的「戶戶通」;
第三件難事:許家寨的街道破損、雨季積水和排水不暢;
第四件難事:顏家莊村部分塌陷的朱龍河塘壩泄洪渠,盤活無門的扶貧大棚;
第五件難事:馮家莊60萬元的村集體負債;
第六件難事:片區人均占地不足5分,土壤薄、肥力弱、保水差、畝產低;
豈止這六件難事?年久失修的公交線路坑坑窪窪,壯勞力不斷從農村流失、「386199部隊」不斷擴大……
一時間,隊員們感到「這是一種瞬間就能抽空你身體的無力感」「一種被狠狠抽在臉上的無奈」。
有群眾也尋思著,「初生牛犢不怕虎」,怕是一個笑話?
摸清發展底子,找准振興路子
為片區找一條符合本地實際的發展路子,是服務隊最操心的事。怎麼下手?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隊員們大多數雖沒有太多的農村工作經驗,但他們有「法寶」——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摸清底子、找准短板、探明路子。
在一個半月的時間,村民們常看到一群佩戴胸章忙忙碌碌走在村頭巷尾、田間地頭的「外鄉人」。他們時常和樹蔭下乘涼的老鄉聊天,或是和過路的群眾問上一問,甚至還挨家挨戶摸情況搞調查。
最深入的調查研究總是在村莊、在田間地頭。
一個火熱的夏天,給隊員們帶來「火爆」的變化:曾經的大胖子、游泳教練馮向陽瘦了10斤;帥氣的團區委書記李學正白凈的瓜子臉曬出小麥色;溫文爾雅的谷科長有了「迷人」的沙啞嗓音;隊里的兩位女士也被曬出了咖啡色……
真心付出怎能沒有收穫?民生難事的背後,隊員們摸清一個個發展難題——
總面積4.7平方公里的片區,就有3個省定貧困村、3個庫區移民村。人多地少、土地貧瘠,村民老齡化、集體經濟空心化,民生保障基礎弱……4萬字的調研報告,靠著隊員們的腿腳「跑」了出來。
接下來,靠什麼補齊一塊塊短板?隊員們又解鎖了新的任務單。在田間地頭、在考察路上,在培訓課堂,或是入夜後的辦公室,一遍遍思索、一場場討論在進行。
發展思路清晰了,要補齊的短板確定了——黨建引領、多元文化主體引導、多態產業融合依託、生態文明發展優先和城鄉互助人才帶動,創新制度組織,統籌實施以朱龍河為軸、以公交環線和新西外環兩路為網、統籌「南宜居北生態」雙翼、科學劃定主題四區、差異化分布五大要點和實施推進盤活產業存量、做活水生態、創新原鄉文藝和培育鄉土人才四大產業創新主題。
用笨辦法學習、新辦法謀劃、好辦法落實
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如何理解這一戰略博大精深的時代內涵?
學習、再學習。服務隊建立起常態化學習制度,完善個人學習、培訓評估和集體討論機制。以學見知、以知見解,18萬字筆記、3萬字心得和數十萬理論閱讀,隊員們理解了戰略的前瞻性、引領性、科學性和系統性。
鄉村振興不可能是同一個模式,東施效顰不一定是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子。如何突出自身優勢,儘快見到實效?
服務隊認為要「用笨辦法學習、新辦法謀劃、好辦法落實」。他們精準鎖定「篤聖文化」進行南北優化、兩路突出、水系健全、五大綜合行政資源中心差異化布點,提出通過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夯實鄉土人才建設、抓牢生態產業鏈、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提升村級組織力等實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做實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服務隊積極協調盤活扶貧大棚(車間)、村集體土地和公共場所等存量,做強小微企業和種養大戶,育優原鄉文藝,依託水生態、農事休閒體驗創意和民俗人文,做實農文旅,培育鄉土人才,重塑吸納生產要素返鄉的高地。
短短半年多,一個個村莊悄然改變:
同濟大學片區規劃、市級美麗鄉村創建、「四好公路」、農村飲水兩年攻堅、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資金等項目紛紛落地,石牛欄新農民職業培訓中心、馮家莊文體休閒中心開工建設,李家寨黨群服務中心、許家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顏家莊生態水系休閒中心規劃實施。
「你們是一群能給咱老百姓干實事的人!」石牛欄村的群眾給服務隊員們送來熱氣騰騰的餃子。
「鄉村振興服務隊是能拉呱家常、說心裡話的好夥計!」馮家莊村的李老漢盛情邀請隊員們去家裡吃飯。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