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第29集,有個很容易被忽視的精彩細節。
司機告訴舒蘇,烏剛在七八年前借了他兩萬塊錢,人就消失了。
乍一看,這裡傳達的信息是,烏剛是個有債不還的無賴。
其實,它極可能隱藏著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信息,烏剛從一開始就在算計秦玲。
想知道七八年前是哪一年,我們必須要搞清楚《底線》的時間線。
第三集,駱優優案開庭,有明確的時間點——2020年5月。自此以後,《底線》沒有農曆新年的任何信息,這也說明劇中的時間點就是2020年。
七八年前,指的是2013年或者2012年。
這個時間點,精彩。
同樣是在第29集,有個秦玲家房本的特寫,使用期限一欄有一行字,2082年5月30日。
通常來說,中國居民的房子是70年產權。這裡傳達的信息是,秦玲購買房子的時間是2012年5月30日。
秦玲是婚房的購買者,烏剛對婚房的唯一貢獻就是買了兩三萬元的家電。
聰明的讀者,一定發現了陰謀。
烏剛用來買家具的錢,是從司機那裡借來的。他主動買家具的原因,源自他在結婚時就已經有很強的投資心理。他用兩三萬元的家具,打動秦玲和丈母娘。秦玲投桃報李,同意在房本上添加烏剛的名字。
於是,烏剛就成功占有婚房10%的份額。
烏剛向司機借錢的時間和烏剛買家具的時間嚴絲合縫,這裡只有一個真相,烏剛在結婚時就已經在算計秦玲了。
這也意味著,烏剛和秦玲感情破裂,不是因為孩子,而是他根本就不愛秦玲。
七八年後,婚房的市場價格飆升到200萬,烏剛離婚能得到20萬的賠償。這也就是說,烏剛用七八年時間,用兩三萬塊投資,拿到20萬回報。
單看回報率,烏剛真是個白手起家的投資小天才呢。
我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烏剛,烏是黑色的,名字就能看出這個人的黑。
這不是我的過度解讀。
《底線》的一些人物名字,確實會暗示人物命運和性格。比如方遠,音似方圓,暗示他懂方圓之道。葉芯音似野心,從最高院到基層鍛鍊,修煉內功,是想要成就大事業的野心。周亦安,音似議案,暗示國家機關緊密相連,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但從名字看,周亦安就不能辭去法官職務。
話說回來,烏姓暗示烏剛的黑心,能找到很多證據,烏剛對秦玲來說,確實是不折不扣的負資產。
婚姻能成為人類社會的主流生活方式,因為在理論層面上看,男婚女嫁是一種互惠互利的結合。
對此,喜寶就看得特別清楚,"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很多很多的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愛代表情緒價值,即便對方不是有錢人,只要相愛相親,也是婚姻幸福。錢象徵經濟價值,有錢人在婚配市場上享有極高的選擇權,因為錢能解決很多問題。
秦玲向烏剛分享了她的經濟價值,希望得到烏剛提供的情緒價值。
然而,有債不還的烏剛不能為秦玲提供任何經濟價值,也無法給她提供情緒價值。
因為嫁給烏剛,秦玲甚至失去了健康。
有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事實,秦玲患癌,烏剛提高了秦玲患癌的機率。
《底線》沒有展現秦玲的患癌原因,但現有的醫學證明,心理壓力能提高患癌機率。
中國的研究團隊利用慢性壓力小鼠模型,發現慢性壓力將導致小鼠體內激素水平異常,尤其是腎上腺素水平升高,造成關鍵因子乳酸脫氫酶的升高,從而引發環境變酸,會加速去泛素化酶與癌基因的結合,為癌細胞生長提供了充足而穩定的能源。
婚姻不幸福,正是秦玲壓力的主要來源。
兩人結婚後,一直生不出孩子,究竟是秦玲的原因,還是烏剛的問題,我們不得而知。
但我們知道,秦玲在抱養苗苗後,烏剛和其原生家庭堅決反對她這樣做。
這種長期緊張的家庭關係,給秦玲帶來的心理壓力,時間長了,癌細胞開始在她體內攻城略地,最終殺害了秦玲。
同樣是癌症,不同的癌症,致死率是不一樣的。其中殺傷力最強的癌症就是胰腺癌。
而肝癌的致死率僅次於胰腺癌。不幸的是,秦玲就是肝癌患者。
肝癌和胰腺癌一樣,都是癌症之王一樣的存在。它們的共同特徵是隱匿性強,一旦被發現就是晚期。
秦玲的困境在於,即便她因為肝癌感覺身體不適,也會把這種不適解釋為和烏剛父母發生衝突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沒有意識到癌症已經對她磨刀霍霍。
秦玲被肝癌殺死,烏剛難辭其咎。
烏剛和秦玲的離婚案,是《底線》中最兇險的案件之一。
沒有底線的烏家和心地善良的秦玲,雙方的力量根本不在同一水準線上。
因為,秦玲的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
烏家得知秦玲要離婚,故意去秦玲家撒潑打滾搞事情,就是在噁心秦玲,藉此加速她的死亡。
葉芯和周亦安分析過,如果秦玲在判決前就死掉,那麼,烏剛就能成為苗苗的第一監護人,而苗苗毫無意外地成為被壓榨的棋子,烏剛就能拿到70%的房產份額。
如果你沒有看懂這70%份額的構成,那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
房子歸烏剛和秦玲共有,秦玲占90%份額,烏剛占10%份額。
如果秦玲在判決前死亡,那麼這所房子就會被三等分,秦母,烏剛和苗苗各占30%。
烏剛成為苗苗的第一監護人,自然也能得到苗苗的30%,那麼,秦玲的死能讓烏剛獲得60%的份額,加上他原有的10%,他就擁有70%的份額。
如果烏剛堅持不出現,推遲開庭時間,耗死秦玲,他就能成為最大獲益者,房子市價共200萬,那麼烏剛就能得140萬。
明白這一點,我們就能知道,為何烏家得知秦玲住院後,他們突然出爾反爾,不同意離婚了。
如果他們信守承諾繼續推進離婚,烏剛只能拿到50萬,如果秦玲死了,他們仍沒有離婚,烏家就能拿到140萬。
為了金錢,他們可以出賣良心,這是壞種的行為邏輯。
《底線》給了我們一個感動的結局,秦玲最終用20萬結束了婚姻。她拚命守衛了苗苗和母親的財產安全。
然而,周亦安和葉芯都認為,這個結果本身就是個奇蹟。
奇蹟,就是不同尋常,是偶然事件。
奇蹟背後有個殘酷現實,秦玲能贏,不是法律爭取到的公平,而源自一種不可控的奇蹟。劇中用苗苗的歌,構建這一奇蹟發生的合理性。
這是愛的力量,一種非常理想主義的敘事。
如果秦玲沒有發生奇蹟,法律對烏剛無能為力。
秦玲烏剛案有個特別精彩的設定,烏剛自始至終沒有露面。
因為他沒露面,這個壞種沒有固定形象,他可以是烏剛,也能是其他剛。這些人用愛包裝自己的禍心,把婚姻當作自己實現階層跨越的手段,想方設法獵捕生命中的秦玲。
秦玲的悲劇告訴我們,選擇另一半,無異於人生的第二次投胎,
任何人都有必要擦亮眼睛,處理感情問題,不能一味感情用事,還要有點理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