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許昌籍三國名人:長葛市十人,禹州市十九人,魏都區十六人

2022-07-27     歷史新視角

原標題:河南省許昌籍三國名人:長葛市十人,禹州市十九人,魏都區十六人

許昌市位於河南省中部,歷史悠久,在漢末三國時期隸屬於豫州刺史部。據不完全統計,籍貫為許昌市的三國名人共有四十五人。其中,長葛市十人,禹州市十九人,魏都區十六人。

長葛市的十位三國名人分別為鍾繇、鍾毓、鍾會、陳紀、陳群、陳泰、陳恂、陳溫、陳佐和陳坦;禹州市的十九人三國名人分別為張讓、韓馥、戲志才、司馬徽、胡昭、郭圖、周昭、郭嘉、郭奕、郭深、郭獵、辛評、辛毗、辛敞、辛憲英、趙儼、劉庚、棗祗和郭玄信。以上人物本人已有專文介紹,這裡不再贅述,僅列出姓名。

魏都區的十六位三國名人來自著名的荀氏家族,分別為荀彧、荀衍、荀諶、荀悅、荀棐、荀惲、荀俁、荀詵、荀顗、荀粲、荀閎、荀紹、荀甝、荀霬、荀寓和荀攸。首先要介紹的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和戰略家荀彧。

荀彧,字文若,出生於世家大族,於獻帝永漢元年(公元189年)被推舉為孝廉,擔任過守宮令一職。董卓專權時期,荀彧辭官回鄉,並在不久後帶著族人來到冀州避禍。儘管受到袁紹的極高禮遇,但荀彧認為袁紹難以成就大事,於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離開袁紹投靠曹操。對於荀彧的到來,曹操欣喜若狂,將荀彧比喻為漢末著名謀士張良,並將荀彧任命為別部司馬。這一年,荀彧二十九歲。

獻帝初平年間,曹操占據兗州並發動征討徐州之戰,荀彧留守兗州大本營,負責大軍物資及人員供應。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張邈、陳宮勾結呂布起兵作亂,占據兗州大部地區。此時,曹操遠在徐州。面對危局,荀彧沉著鎮定,力保鄄城、東阿和范縣不失,為曹操回援贏得寶貴時間。在隨後的一年間,荀彧出謀劃策,協助曹操擊敗張邈、呂布,最終奪回兗州。

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荀彧力勸曹操奉迎漢獻帝,得到曹操的採納。不久後,曹操將漢獻帝遷至許昌,從而實現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戰略規劃,荀彧也因此被晉升為侍中、中書令。此後,荀彧又向曹操提出征討張繡、呂布的建議,均得到曹操的採納。在此期間,曹操接連占據豫州、徐州,進一步壯大力量,為數年後與袁紹爭奪中原霸主地位奠定了物質基礎。

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打響。面對敵眾我寡的不利局面,曹操憂心忡忡,一度打算退守許昌。鎮守許昌的荀彧寫信給曹操,力勸曹操堅守官渡,堅信勝利終將屬於曹操。在荀彧的鼓勵下,曹操繼續在官渡與袁紹周旋,並在不久後火燒烏巢,徹底扭轉戰局,取得官渡之戰的最後勝利。

對於荀彧做出的巨大貢獻,曹操充滿感激。獻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將荀彧封為萬歲亭侯,並將女兒安陽公主許配給荀彧的長子荀惲為妻。不過,荀彧的結局非常悲慘。忠於漢室的荀彧對於曹操的政治野心非常不滿,曾公開反對曹操晉封國公。獻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荀彧在壽春鬱鬱而終。

荀衍和荀諶均為荀彧的兄長,早年成名。荀衍官至監軍校尉,荀諶曾為袁紹帳下謀士;荀悅為荀彧的族兄,擔任過秘書監,族兄荀棐官至射聲校尉。荀惲、荀俁、荀詵、荀顗、荀粲均為荀彧之子,在曹魏帝國任職。荀閎為荀諶之子,官至黃門侍郎;荀紹為荀衍之子,官至太僕;荀甝、荀霬為荀惲,分別擔任過散騎常侍和中領軍;荀寓是荀俁之子,早年聞名中原,後成為西晉大臣,官至尚書。

在荀氏家族中,還有一位重要成員,他便是荀彧的侄子、三國著名謀士荀攸。荀攸,字公達,早年擔任過黃門侍郎,後因密謀刺殺董卓被捕入獄。董卓被殺後,荀攸重見天日,被任命為蜀郡太守。因道路不通,荀攸不得不滯留荊州,於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得到曹操的徵召來到許昌。從此,荀攸成為曹操集團的一員。

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荀攸隨曹操一起征討張繡。在此戰中,荀攸多次獻出妙計,協助曹操擊敗張繡、劉表。同年年底,荀攸參與徐州之戰,獻帝水淹下邳,令呂布折戟沉沙。官渡之戰期間,又是荀攸獻策,袁紹麾下兩大名將顏良和文丑在陣前斃命。

對於荀攸的高超謀略水平,曹操欣賞不已,將荀攸尊稱為「謀士」。冀州平定後,曹操將荀攸封為陵樹亭侯,擔任中軍師一職。魏國建立後,荀攸又擔任尚書令一職,於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病逝,享年五十八歲。

參考書籍:《三國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8804deebf95b4e257f29dc8b26d1e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