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提高成紗強力的措施簡析

2022-07-26     中國紗線網

原標題:技術 | 提高成紗強力的措施簡析

要使織物具有一定的強力和堅牢度,必須使紗線具有一定的強力,紗線強力是評價紗線質量的重要指標。表示紗線的指標可分為絕對強力和相對強力兩大類。絕對強力是指紗線受外力直接拉伸到斷裂時所需要的力,也叫斷裂強力,用牛頓(N)或厘牛(cN)表示。

紗線斷裂的原因:紗線斷裂是一部分纖維斷裂,一部分纖維滑脫,也就是斷面纖維滑脫根數減少,斷面處單根纖維強力低,不勻率大,紗中纖維之所以滑脫,主要是因為纖維長度短,短絨積聚,纖維捲曲少,纖維柔度差,抱合力差。

一、影響成紗強力的因素

(1)原料性能,如:原棉長度、棉纖維線密度、棉纖維的強力,棉纖維的成熟度等;

(2)紡紗工藝過程對性能影響程度;

(3)成紗結構,如纖維的伸直度、平行度及在紗線中的排列分布狀況,紗線的捻度大小等等;

(4)成紗均勻度,如重量不勻率、捻度不勻率等。因為斷裂總在細弱處發生。

提高成紗強力主要從合理選擇原料,減少混合差異提高半成品質量,改善半成品與成紗結構,提高細紗條幹以及合理選擇捻係數等方面入手。

原紗的強力特徵包括平均強力、強力不勻率、平均伸長及伸長率,一般經紗平均強力在15cN/tex,強力CV/%在9-10%左右,緯紗平均強力在12cN/tex,強力CV/%在9-10%。

二、原料與成紗強力的關係

2.1纖維長度及整齊度與成紗強力的關係

2.2纖維線密度與成紗強力的關係

線密度小,成紗截面內纖維根數多,分布均勻,成紗條幹也均勻,截面積內纖維根數多,纖維間接觸面積大,摩擦力大,紗線在拉伸斷裂時,滑脫纖維的根數將會減少,紗線強力就高。

2.3纖維的斷裂長度和單強與強力的關係

當纖維斷裂長度大時,必然是纖維線密度小或強力高,無疑對成紗強力有利,正常的單纖維強力在3.5—4.5CN/tex左右,在成熟度和線密度條件相同情況下,棉纖維強力高,則成紗強力高,單纖維強力特別差時,在紡紗過程中纖維容易斷裂形成短絨,並容易被搓揉成結粒,惡化成紗條幹,從而使成紗強力降低。

2.4棉纖維性能與紡紗強力的關係

三、紡紗工藝對成紗強力的影響

3.1合理配置清梳工藝

清梳工序應注意在原料充分開松的條件下儘可能避免過猛打擊,避免打斷纖維,增加短絨或損傷纖維原有的強力。各種成分保證混合均勻,提高各單機運轉效率,在保證前後供應的條件下,越高越好,達到98%以上。

開清工序機械作用劇烈,所以應合理選擇工藝參數,提高各機開松除雜效率,充分排除大雜和有害疵點,做到薄喂柔和開松,優化工藝參數,以梳代打,合理減少打擊點。做到棉結、雜質、短絨兼顧,清花部分除雜率高,筵棉含雜少,同時帶來棉結增長多,短絨增長多,對成紗強力影響大,究竟掌握多少合適大量實踐中證明:若原棉含雜<1.5%清棉機除雜效率保持在30%-40%較合理,若含雜原棉1.5%<2%,清棉機的除雜效率保持在40%-50%較合理,若原棉含雜>2.0%,清棉機的除雜效率保持在40%-60%較合理,說到底就是要保持筵棉含雜率不高於1.0%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根據原棉含雜情況確定了清棉總除雜效率後,要對開棉清棉之間除雜進行合理分配,降低短絨增長率,筵棉對原棉棉結增長率應控制在80%以內,短絨增長率控制在1%以內,力求不增長或負增長。

青紡機清梳聯JWF1107、JWF1115不同打手速度對棉結短絨變化率,優化試驗見表3-4。

試驗條件:原棉性能上半部長度29.8mm,馬克隆值4.43,強度30.31(g/tex),含雜率4.43%,棉結237粒,16mm短絨率7.72%。

通過表3-4的數據可以看出機型不同,打手速度、棉結和短絨的變化率並不同。

3.2梳棉工序工藝

充分發揮梳棉工序的梳理作用,生條的結雜、短絨和不勻率等直接影響成紗強力。首先要減少喂棉箱的棉結增加量和纖維損傷,採用薄喂輕打,順向喂棉來減少纖維損傷。同時要做到在保證原料必要的開松條件下儘量降低開松輥速度,其次用優質的梳理元件、優化的工藝速度和精確的工藝隔距實現梳棉機棉結、短絨和除雜兼顧。優選梳理元件,主要是指做好梳理元件的配套,優化工藝速度是根據產量和針布規格確定不同的工藝速度,通過實踐得出幾種針布與錫林速度最佳結合點。例2525針布,錫林速度約為510轉/分,2030針布錫林速度約為390轉/分,而2040針布僅約為360轉/分時,棉結與短絨為最少。其三梳棉機隔距小,有利於分梳和轉移。隔距小時梳理充分,纖維伸直平行度好,棉結容易被梳開,不易搓擦成結,減少返花和纏繞,但是過緊纖維易損傷,短絨易增加。一般情況下短絨率應控制在14%以下。

3.3合理配置並粗工藝

並條工序的任務是降低中長片斷不勻率,提高纖維伸直度,儘可能不破壞或少破壞條子短片段不勻,用自調勻整對降低成紗不勻率有明顯效果。合理的牽伸形式和牽伸工藝是保證牽伸過程中加強對纖維有效控制的必要條件。

適當提高粗紗工序溫濕度,增大粗紗回潮率,纖維易於伸直,提高相對濕度,縮小牽伸隔距可穩定纖維運動,有利於提高條幹均勻度,另外回潮大時,牽伸後纖維內應力易於消失,能維持纖維伸直平等的狀態,但是回潮過大會影響正常生產和質量,如繞皮輥纏羅拉等等。

在實際生產中,嚴格控制末並重量,降低台差眼差。減少因纖維條重量差異形成的粗紗卷繞伸長的錠差,合理控制粗紗伸長率。成紗強力與粗紗不勻率的關係:成紗強力隨粗紗短片斷不勻率的增加而降低,粗紗周期性不勻率使成紗強力的降低更加明顯。

降低精梳條幹不勻,控制精梳落棉率提高棉網質量。精梳棉條中纖維的分離度和伸直平行良好,短絨和疵點較少,有利於並條粗紗細紗的牽伸,要保證條幹均勻,合理調整工藝參數,正確定時定位,正確控制各部分的張力牽伸,減少意外牽伸不勻和保證機械運轉正常是必要的條件。

精梳落棉增加,排除的短絨和棉結雜質較多,精梳條中的短絨含量少,棉網質量提高對提高成紗強力有利,但對節約用棉不利。根據工藝和棉紗質量要求找出最佳接合點。

3.4原料混合的均勻度與成紗強力

減少原料差異率,增強前紡對原料的混合作用是提高成紗強力的必要條件,原料的均勻混合各原料成分在紗線內的均勻分布,可獲得最佳的紗線結構,從而使紗線的拉伸過程中每根纖維的強力得到合理和充分利用。紗線強力得以提高。如何提高原料混合均勻度。

減少混用原料的形狀差異,無論何種纖維為了防止因原料特性差異造成的混合不勻,必須儘量減少混合成分中各種纖維的形狀差異,特別是減少纖維線密度、長度,初始模量的差異以及包裝密度和尺寸的差異。在兩種纖維混合時要注意混紡比的設計,因為混紡比的設計不當,混紡紗的強力會出現最低值。

增強前工序的混合效果。首先科學設計好棉包上盤排列執行到位,棉包鬆緊一致,緊包要松包,做好削高嵌縫工作。其次清花運轉抓包機做到勤抓少抓,提高設備運轉效率,保證開松良好混合充分。

提高梳棉機的梳理作用,增強單纖維間的混合機會,找出工藝質量的最佳結合點,保證纖維的充分分梳、混合,增加短絨的排除率。

適當增加精梳、並條工序的併合數,並注意混合方法的改進,使各原料成分在進入細紗之前得到充分混合。

3.5細紗工藝與成紗強力

3.5.1細紗條幹均勻度與成紗強力

實踐證明;細紗條幹均勻度好,細紗單強不勻率就會降落。影響成紗強力的要素有好多,如牽伸倍數、羅拉隔距、粗紗捻係數等。但影響細紗條幹均勻度的主要要素是在細紗前區的工藝與摩摖力界部署,特別是前牽伸區會合器的使用、浮游區的長度、膠圈鉗口的壓力等。

3.5.2細紗百米重量不勻率與成紗強力

細紗百米重量不勻率是造成管紗之間強力不勻的重要要素。一般細紗百米重量不勻率一定穩固雜,%之內,才能防止突發性標準的單強不勻率超出標準,有是成紗單強不勻率高,而百米重量不勻率並沒有表現,這是因為出現強力的紗段很短。應此,要求在降低細紗長片段不勻率的同時,還要注意降低半米左右的片段不勻。此外,還要注意降低前紡的半制質量量。如清棉棉卷不勻率應在1.%之內,,精梳條短絨率在10%之內。併合數正確,粗紗大小張力均在之內,防備粗紗的飄頭和粘連。

3.5.3須條構造與成紗強力

細紗加捻時,須條緊張程度、須條寬度及密切度,纖維擺列和挺直狀態等都多成紗的最後強力有影響。此刻的齊集紡紗(又稱密切紡紗)是改良加捻前須條構造,減少紗條毛羽、提升成紗強力的好方法。

3.5.4細紗粗細節、結粒與成紗強力。

純紡紗易在細節和大結粒的地方斷頭,混紡紗易在粗節或粗細結拐點的地方斷頭。純棉大結粒大多數是由沒有梳開的擰結纖維構成,而棉混紡紗粗節處的棉纖維含量一般比設計混紡比要大。紗的粗節以致捻度散布不勻,粗的地方捻度小,相對細強力偏低。在拉伸時,捻度的傳達遠慢於拉伸速度,在傳來的捻度還沒有抵達粗節處就被拉斷,這就是大結粒和粗節之所以成為成紗強力的薄弱環節和發生斷頭的原由。為此,要增強操作和運行管理,注意把關捉疵。

3.5.5細紗捻係數與成紗強力

細紗捻係數及捻度均對成紗強力有影響。捻度與成紗強力的關係是:跟著捻度的增添,成紗強力漸漸增添,但到必定值後,持續增添捻度,纖維的捻回角也增添,使纖維強力在紗條軸向蒙受的有效分力確降低,捻度過大會增大紗條內外纖維應力散布不勻,加劇纖維斷列的不一樣時性,使成紗強力反而降落,對應於最高強力的捻度稱為細紗臨界捻度。

四、車間溫濕度與成紗強力的關係

車間相對濕度對纖維的紡紗性能影響較大,相對濕度增大後能增進和改善長鏈分子的整列度,而使棉纖維的強力增加。

清花相對濕度控制在60-65%,梳棉控制在50-55%時,纖維在生產過程中處於外干內濕的放濕狀態,增加纖維的柔軟性和抗打擊能力,成紗強力高。

精梳相對濕度控制在65-70%左右,使纖維呈現吸濕狀態,可提高纖維表面的摩擦係數,保證牽伸過程中羅拉對纖維的握持牽伸力,從而提高纖維的平等伸直度。

粗紗的相對濕度宜偏高掌握,以使其在細紗保持內濕外乾的放濕狀態,內濕則使棉纖維柔軟、導電性好,紗線纖維排列好,成紗強力好,粗紗回潮率應控制在68±0.3%為最佳。經有關資料分析認為,當棉紗的紡出回潮率在7.2%以上時,紗線豐滿、光滑、圓潤、毛羽少,光澤差,成紗強力低,但是回潮率如果過大,須條易纏膠輥和羅拉,成紗強力會降低。

在細紗工序,相對濕度過高,牽伸力大,易繞羅拉與膠輥,因牽伸不開出「硬頭」;相對濕度過小,纖維加工時不易抱合,毛羽增多,同時牽伸區中纖維運動較為劇烈,纖維呈高溫放濕吸熱趨勢。細紗回潮率會影響紗線毛羽、強力及條幹水平;細紗回潮率過高,成紗強力雖有所增加,但是棉結也有所增多。細紗回潮率控制在6.8%左右為宜。

五、結 語

提高成紗強力是一項系統的質量工作,就應該用系統的方法,從原料、工藝、設備、溫濕度調節方面全面系統的解決,就會取得很好效果。

作者:胡振龍 趙衛華 東營市宏遠紡織有限公司

編輯:中國紗線網新媒體團隊

END

向微信後台發送「行情」,獲取最新行情

向微信後台發送「加群」,邀請您加入300個紡織群

向微信後台發送「招聘」,獲取招聘信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87dfb9fcc275096ded2860f1f24dd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