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表面發生塌陷,意外暴露出一個神秘而巨大的地下空間

2023-12-24     魅力科學君

原標題:火星表面發生塌陷,意外暴露出一個神秘而巨大的地下空間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中,火星上的自然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這顆行星也因此成為了人類的重點探索目標,從上世紀60年代起,人類就開始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時至今日,已經有多台火星車成功在火星表面登陸,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探測器則圍繞著火星運行,它們從高空俯瞰,通過多種技術手段持續地觀測著火星上的「風吹草動」。

在過去的日子裡,這些探測器為我們傳回了大量的觀測數據,其中當然不乏一些令人感到神秘的現象,比如說圍繞火星運行的「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就發現,在火星上的帕蒙尼斯火山(Pavonis Mons)東南側,由於火星表面發生塌陷,意外暴露出一個神秘而巨大的地下空間。

觀測數據顯示,在該區域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洞口,其直徑約為180米,深度至少有115米,初步研究表明,這個洞口其實是一個地下空間在部分塌陷後形成的,而這也就意味著,這個地下空間的規模,應該比這個洞口還要大得多。

那麼,這個地下空間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對於這個問題,相信想像力豐富的人已經開始猜測,這會不會是傳說中的火星人挖出來的?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迷人的猜測,不過根據已知的觀測數據,儘管火星在遠古時期,很可能也像地球一樣存在著適合生命生存和演化的自然環境,但這段時期持續的時間卻相對較短,在大約37億年前就結束了,所以就算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生命,它們也沒有足夠的時間演化出智慧生物,所以我們基本上可以排除這種可能。

那如果不是火星人挖的,又應該如何從自然形成的角度來進行解釋呢?對此,科學家認為,由於在該區域附近存在著大量的古老熔岩流淌過的痕跡,因此一個合理的推測就是,這應該是一個規模很大的「熔岩管」(Lava tube)。

簡單來講,「熔岩管」的形成於火山運動,在火山運動的過程中,如果其內部的壓力以及熔岩的黏稠度較低,那麼熔岩就會慢慢地湧出,它們會匯聚成熔岩流,並不斷地向低處流淌。熾熱的熔岩會不斷地侵蝕地面,進而在它們流過的地方形成一個「凹槽」,而後續的熔岩則會繼續在這個「凹槽」中流動,並繼續侵蝕地面,這個「凹槽」也就會越來越深。

在此過程中,熔岩會不斷地散失熱量,而由於位於「凹槽」外側的熔岩散失熱量的速度最快,因此這一部分熔岩就會首先凝固,這會把「凹槽」封閉起來,從而形成一種管道狀的結構,其內部則繼續流淌著熔岩,當火山運動結束之後,如果其內部的熔岩被順利排出,那麼這種管道狀的結構就會變成一個空心的地下結構,這就被稱為「熔岩管」。

從理論上來講,所有存在火山運動的星球,都可以形成「熔岩管」,其直徑大小與多種因素相關,除了火山運動的持續時間、湧出的熔岩量等常見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星球表面重力的大小,即:一顆星球的表面重力越小,「熔岩管」的直徑就越大。

在我們地球上,其實也存在著「熔岩管」,只不過由於地球的表面重力相對較大,因此這些「熔岩管」的直徑就顯得很小,目前地球上已知直徑最大的「熔岩管」,是位於夏威夷的一個被稱為「Kazumura」的地下洞穴,其最寬處大概只有21米。

而火星的表面重力大約只有地球的38%,因此火星上允許存在直徑更大的「熔岩管」,根據科學家的估算,火星上「熔岩管」的最大直徑可以高達數百米,因此「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發現的這個神秘而巨大的地下空間,應該就是一個「熔岩管」,儘管它比之前發現的更大,但其規模仍然在理論允許的範圍之內。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在火星上發現了數百個大大小小的「熔岩管」,科學家普遍認為,這些「熔岩管」將會是人類未來在火星建造基地的良好選擇,我們只需要對其進行適當的改造,例如密封、加固、配置能源以及生態系統等等,就可以有效地與火星表面的惡劣環境進行隔離,進而在其中長期生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8139502400b286f3bd94f0bc203b9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