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血液黏稠,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當然不是好事,原因很簡單,我們的血液過於黏稠,血液流動的速度就會明顯減慢,血液里的一些物質,比如脂肪顆粒,就很容易在血管內側壁沉積下來,時間長了,就容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血管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狹窄。
一旦血管變得狹窄,當血液又非常黏稠,血液流動速度減慢的時候,狹窄部位就非常容易出現堵塞,如果是完全堵塞,導致血流突然中斷,這個時候就是大家所說的血栓形成了。
血栓是非常可怕的,不僅是因為它堵塞了血管,導致器官缺血缺氧,失去了血液的供應,器官不僅容易出現功能障礙,還可能缺血壞死。
血栓產生的栓子會脫落,脫落的栓子會隨著血液循環抵達全身各個部位,從而造成更嚴重的後果,比如下肢的栓子,隨著血液的循環,抵達肺動脈,很容易導致肺動脈栓塞。
問題來了,既然血液黏稠非常可怕,你知道一天的時間裡,究竟什麼時間血液最為黏稠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認為晚上的時候血液最為黏稠,也有人認為坐著的時候血液最為黏稠,還有人認為,午睡的時候血液最為黏稠。
要告訴大家的是,血液最黏稠的時間是在早上,經過漫長的一夜,我們都沒有活動了,睡眠的時間,血液的流動速度是非常慢的,甚至你可以理解為,血管中的血液處於一個相對靜止的狀態,此時血液是非常黏稠的。
到了早上,雖然一天之計在於晨,早晨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但這不代表身體里的血液循環就非常好了,剛剛睡醒的時候,我們的大腦皮層並沒有特別興奮,此時血液循環的速度仍然是非常緩慢。
再加上早上的時候,我們身體內部的交感神經已經開始興奮,這個時候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再加上血液很黏稠,所以早上這個時間,是特別容易出現心腦血管意外的。
為什麼醫生常常建議很多老年人,早上起床的速度一定要慢一點?
原因就是很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早上的時候血壓升高,血液比較黏稠,如果起床的速度過快,很容易導致血壓進一步升高,波動的幅度比較大,是很容易出現急性心腦血管意外的。
為什麼醫生常常建議老年人,早上起床之前,要把降壓藥先吃了?
降壓藥吃下去到吸收,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可是血壓不會等待我們,晨起之後人體很快迎來第一個血壓高峰階段,如果沒有及時服用降壓藥物,就會導致血壓的劇烈波動,從而導致危險。
為什麼醫生常常建議老年人,早上起床以後要喝一杯水呢?
原因很簡單,血液是非常黏稠的,這個時候喝水能夠稀釋血液,從而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以達到降低心腦血管意外發生風險的目的。
第一,早上7點-9點這兩個時間段里,要記得多喝水
只要一個老年人的腎臟正常,那麼都建議早上7點-9點這兩個時間段里多喝水,經過漫長的一夜,我們都沒有多喝水了,及時補充水分,不僅能夠稀釋血液,還能潤腸通便,促進大小便的排泄,更有利於給身體減負。
第二,控制水的溫度
很多老年人經常問我,醫生,早上起來,我是喝冰水好呢?還是喝開水好呢?
其實都不好,太冰的水,很容易刺激腸胃,容易引起腸胃的不適,大家都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脾胃是非常脆弱的;可是喝燙水,同樣不好,很燙的水會燙傷食管黏膜,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容易誘發食管炎,甚至是食管癌。
所以,水溫不宜太低,也不宜太高,早上起來喝溫水是很不錯的選擇。
第三,控制喝水的速度
對於老年人,喝水一定不要太著急,很多人喝水速度特別快,殊不知,喝水過快,不僅容易嗆著,還可能導致血容量短時間內大量增加,從而引起血壓的升高,導致可怕後果。
第四,白開水是最好的選擇,不宜喝茶水、鹽水或糖水
很多老年人早上起來,往往會選擇茶水、鹽水或糖水,其實這些對於身體健康而言都是不利的,早上喝水簡簡單單,白開水就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