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昨天,媽媽群里有小夥伴提到這樣的問題:我最近一直在糾結,等生孩子的時候,到底選擇順產還是剖腹產。
由於順產對孩子有好處,而且也省錢,所以我本來是下定決心要順產的。結果前幾天和別人聊天時,聽說順產也很遭罪。
除了生孩子時很疼,還有可能會出現撕裂和側切。而且據說,十個產婦生孩子九個可能都會側切。
我想知道所謂的側切和撕裂到底啥玩意,哪個更可怕?也許等我了解以後,心裡就不會那麼牴觸順產了吧。
好吧,由於最近有其他小夥伴也存在類似的困惑,今天咱們就簡單叨叨一下。
什麼是側切?
順產分娩時,整個產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產程是宮頸擴張期(6-12小時左右),第二產程是胎兒娩出期(1-2小時),第三產程是胎盤娩出期(不超過30分鐘)。
所謂的側切,一般是在第二產程中進行。當胎兒分娩比較困難,為了儘快結束第二產程時,醫生會用會陰側切剪做一斜行4-5cm的切口。等分娩結束後,會進行縫合。
也就是說,並非所有順產的女性都要進行側切。但如果初產婦的會陰較緊,產道的柔軟度和彈性也比較差,同時胎兒又較大,分娩時很可能造成嚴重撕裂的情況時,基本上不用懷疑,肯定是要被側切的。
什麼是自然撕裂?
自然撕裂是指在順產分娩的過程中,由於胎兒太大或者產婦用力不當、分娩較快,而導致會陰出現撕裂。
而且根據嚴重程度,撕裂分為四個等級。第一和第二等級屬於較為輕微的撕裂,縫幾針即可,恢復起來也比較快。
第三和第四等級,則較為嚴重,有時候甚至會損傷直腸和肛提肌,影響到產後的生活質量。
兩者之間的不同
看到這裡,其實不難發現,側切和自然撕裂區別還是挺大的。
1.側切是可控的,切口的長度和位置都是人為決定的。所以切口的邊緣比較整齊,傷口也比較小。只要產後做好護理,通常來講傷害不大。
2.撕裂則完全是被動的,如果是輕度撕裂,那還算幸運。但倘若撕裂較嚴重,傷口範圍會比較大,有時候甚至會撕裂到肛門處。
此外,傷口不規則,不均勻。縫合的時候,難度比較大。到時候,恢復起來比較慢,還容易感染,甚至可能會留下後遺症。
不過話說回來,當發生側切和撕裂以後,畢竟都是有傷口。
很多媽媽,生孩子那麼疼都堅持下來了。但縫傷口時,卻直接被疼哭了。那酸爽的滋味,說多都是淚。
而且,會陰部末梢神經比較豐富,對疼痛是特別敏感的。產後恢復期間,不管是側切還是撕裂,只要坐著的時候都會擠壓到傷口,很容易出現紅腫刺痛。
尤其遇到個人體質對縫合線不吸收的情況,可能導致繼發感染,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處理。
至於如何避免側切和撕裂,可以從這兩方面入手:
1. 合理飲食,避免胎兒過大
2. 順產分娩的過程中,要聽從醫生或者助產士的指導,注意正確的用力方式、力度和時機。
3. 孕32周以後,有意識地進行憋尿動作,鍛鍊盆底肌肉,用精油按摩會陰部,提高肌肉的柔韌性和彈性。
最後想說,順產過程中,自然撕裂是比較常見的情況,但大多數是輕度裂傷。所以,不必過於擔憂。
至於是否要側切,醫生肯定會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最佳的措施。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
歡迎關注【好孕】,你想了解的科學育兒、孕產護理、寶寶健康、孩子成長發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