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中,「代溝」總是無可奈何的一環。每代人由於成長環境和價值觀念的不同,碰撞在一起不可避免會出現偏差和隔閡。不過現在不少父母也是願意尊重孩子的意願,融入到下一代喜愛的新興事物中去。
一位叫做「代表太陽888」的抖音博主,就通過視頻的形式分享自己與孩子一起玩《蛋仔派對》的日常。從了解到孩子喜歡玩這款遊戲,到母女倆經常一起參與巔峰賽、探討關卡攻略,讓我們看到了這位40歲的寶媽與孩子親密互動,共同分享愛好的溫馨過程。
再結合視頻的評論區留言就不難發現,現在很多家長都和「代表太陽888」一樣,選擇《蛋仔派對》作為家庭電子遊戲。那麼《蛋仔派對》為何能有打破兩輩人溝通壁壘的魔力,且更受寶爸寶媽們的青睞呢?
從畫面表現和美術設計來看,《蛋仔派對》的畫風與市場上主流的寫實遊戲相比,更貼近積木的質感,視覺感受更為柔和,也更具趣味,跟《超級馬里奧創作家》、《健身環大冒險》和《人類一敗塗地》等傳統認知中的「家庭遊戲」比較貼近。在視覺上就帶有「孩子和父母通吃」的優勢。
玩法上,《蛋仔派對》的核心是以「休閒+競技比賽」為主,例如「揪出搗蛋鬼」玩法,類似於經典兒童遊戲「捉迷藏」,與此同時,為了突出休閒競技的屬性,《蛋仔派對》的比賽中產生的最直接衝突,僅停留在抱抱、嬉鬧,符合兒童頑皮活潑,不帶攻擊性的純真天性。這種休閒競技的玩法更像是「益智遊戲」,也更容易被家長們接受。
隨著網絡的發展,線上聯機互動的確在逐漸成為孩子社交的主流,這也引起不少家長的擔憂,擔心網絡監管的力度不足,容易讓孩子們接觸到不良內容。《蛋仔派對》根據這些需求,制定了針對性的計策,打造出更安全、更具監管力度的社交環境,避免了大量不良網絡詞彙湧入孩子的精神世界。如果發現公屏的不良現象,可以直接點擊公屏左上角進行舉報,《蛋仔派對》的舉報系統響應速度非常快。
正是如此友善的社交環境和嚴格的社交監管機制,讓不少家長能放心地與孩子一起暢遊《蛋仔派對》,構建出「親子交朋友」的場景。家長和孩子在《蛋仔派對》中消弭了刻板身份的阻隔,成為相互角力、一同進步的摯友。
另外《蛋仔派對》的UGC玩法——樂園工坊還提供了更具教育意義的親子互動場所,在這裡家長和孩子們可以像拼接積木一樣,用各種組件構築出一幅風和日麗的森林三岔路圖;雙方也可以一同在蛋仔教室里上課,通過場景的代入和知識的學習,獲得共同的成長。
在親子遊戲普遍匱乏的國內市場裡,《蛋仔派對》「挺身而出」,提供了更適合新生代親子的社交場所。它具有不錯的益智和教育意義,也助力遊戲在在無形中履行了社會義務與責任。相信在未來,《蛋仔派對》會繼續開拓適合親子互動的正能量玩法,構築國產家庭遊戲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