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關心糧食!!

2022-06-02     地產情報站長

原標題:從今天起,關心糧食!!

對於這片土地上絕大部分的人來說,近幾十年幾乎沒餓過肚子。

但請你,從今天起,關心糧食……

2月下旬,俄烏衝突一觸即發,俄羅斯總統普京把所有人都打了個措手不及。

大眾都以為這是一場速戰速決的戰鬥,因為以俄羅斯的國力,沒法拖,也拖不起,卻沒想到俄烏衝突一直僵持到了現在,至今未能分出勝負。

國際衝突這事,原本跟咱小老百姓扯不上什麼關係,但俄烏衝突,卻以一種相當微妙的方式跟咱們掛上了鉤——

糧食。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是糧食出口大國,這兩個國家出口的糧食占全球穀物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事實上,早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初,外界就已經擔憂起今年的糧食問題,因為戰爭已打響,肯定會對當地農民播種造成致命影響。

出於對糧食的擔心,自俄烏衝突爆發後,在這3個多月的時間裡,大約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出台了針對農產品的出口禁令,意思很明顯,先把自家百姓的糧袋子顧好。時至今日,「糧食保護」的範圍還在不斷擴大。

而中國作為全世界第一糧食進口大國,糧食危機的影響對我們來說不言而喻。

中國不缺口糧,但是缺大豆、玉米,而且需求量年年都在漲,因為它們直接關係到老百姓的菜籃子。

正因如此,面對世界多地大搞糧食保護,咱們必須得儘快想法,拓寬海外進口渠道,抵禦糧食危機帶來的風險。

而在外界風雲變幻的同時,國內的日子也不好過,原因大家也都知道,疫情。如果你看了這段時間的三農新聞,就會知道一個新鮮詞兒——

錯峰下田。

據《中國三農發布》報道,針對個別地方疫情管控不准農民下地下田耕種的情況,農業農村部表了態:「允許農民錯時錯峰下田!」

錯峰這個詞,原本說的是城裡的上班族,他們上班有早高峰、晚高峰,人特別多,所以需要錯開高峰。但是農村地廣人稀,按理說根本不足以形成「高峰」,更不用說錯峰出行了。

咱就問一句,按農村的人口密度,錯峰種地有必要嗎?

中國農民伯伯種了幾千年的地,他們可能從未料想過,會有人教他們如何錯時錯峰種地。下田可以錯峰,但種在地里的莊稼可不允許他們錯時。

在農民種地這一塊,其實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此前還有一次表態:「嚴禁以防疫為由不讓農民下地。」

官方表態當然不可能是無中生有,而是因為地方上確實出現了以防疫為理由禁止農民耕種的現象。

今年因為疫情,很多農民的耕種,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了。

最明顯的就是蟲害的問題,因為疫情防控,不少農民反映自己現在沒法下地打農藥。就算自己能下地,但農藥、化肥等農資產品也因為物流沒法及時送到,只能幹等著。

5月14日,有個河北的網友在人民網留言,說自己承包了一百多畝地,現正值小麥灌漿的管理期,也是春玉米的播種期,想問一下,縣裡是否可以給他辦理通行證。

當地的回應也很有意思,句句都是重點——

「網友您好,您反映的問題我們感同身受,但是目前我縣正處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全縣全域必須保持靜默狀態,民眾必須做到足不出戶。」

換言之,通行證不給辦。不過,這位網友的問題最後還是得到了解決,鎮政府和村委會幫這名網友完成了灌溉工作。

事實上,農民遇到的問題遠不止灌溉,他們就連買種子都成了難題。

有同樣種植春玉米的農民表示,種植春玉米每年都需要買新種子,如今縣城管理嚴格,進不去也出不來,很多農戶手裡都沒有玉米種子,想偷偷種都沒有辦法。

都說一年之計在於春,這春天可就這麼平白給耽誤了。

甚至,河北遷安還有農民因為私自下田種地被揪住,在全村老少爺們面前用大喇叭道歉。

防疫固然很重要,但糧食同樣也很重要。

6月1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等11個部門聯合發文,要合力抓好「菜籃子」產品保供穩價,嚴禁以防疫為由不讓農民下地種田。

這是官方不到2個月的時間裡第二次表態,「嚴禁以防疫為由不讓農民下地種田」。

就這件事背後釋放出來的信號,相信不用榜姐明說,懂的自然懂——菜籃子需要保供穩價,也就意味著要漲價了,因為要漲,所以才要穩。

但榜姐還注意到,文件中有這樣的表述:

「在符合防疫要求、加強自我防護的基礎上,要引導廣大農民加強「菜籃子」產品生產,嚴禁以防疫為由,擅自設卡攔截、隨意斷路封村,不讓農民下地種田、限制農機通行作業。」

那麼問題來了,防疫要求是什麼尺度?自我防護要做到什麼標準?這些不明確的話,執行起來難免人為加碼。

在當下的大背景下,幾乎不可能有「既要……又要」的最優解,如何取捨,恐怕只取決於追責力度。防疫出問題,決策層難辭其咎;菜籃子出問題,管理層無人免職。

想明白這點,對於農民錯峰種地的場面,應該就不難理解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75f4cc4d8759d29afb5320e4e34a1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