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資本李世默:美國想抄我們作業,效果未必好

2022-08-11   投中網

原標題:成為資本李世默:美國想抄我們作業,效果未必好

當前大國競爭格局下,我們將中國新經濟分成前二十年和後二十年,前二十年是資本槓桿國家,後二十年是國家槓桿資本。那中國經濟下一個二十年的主題,也是下一輪全球產業經濟的主題。作為中國投資人,我們應該怎麼做?新經濟的投資方向又有哪些?

8月10日,在由投中信息和投中網主辦的「第16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上,成為資本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李世默發表了題為「大國競爭格局下的中國新經濟投資方向」的主題演講。

李世默認為,中國投資人要強化優勢、補足短板,立足國內的超大規模產業基礎,通過資本、科技驅動產業升級。不僅做大規模、還要提升產業附加值,帶動更多高科技崗位,維持中國製造在全世界的競爭力。未來我們的投資方向就是高質量發展、普惠以及可持續例如晶片、生物製藥、可再生能源。

以下為現場演講實錄,由投中網進行整理:

感謝投中提供這次機會,這是我連續第三年在投中網作分享。

最近,某世界大國密集出台政策,大規模提升預算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國家還積極介入市場,設立基金推動半導體、人工智慧等戰略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政府官員、社會精英、學者也不斷呼籲政府推出更多的產業政策來提升國家的競爭力。這個國家聽起來很像我們中國,但其實我講的是美國。

美國為什麼開始抄我們的作業了?因為競爭需要。最近,美國社會發起了一場關於產業政策的大討論。在這裡介紹一些背景。近四十多年來,美國政治一直是信奉新自由主義,所謂的產業政策被視為「社會主義」的產物。政客如果提出要在美國搞產業政策,往往會遭到口誅筆伐,無異於政治自殺。

但是現在美國淡定不下去了,2019年,著名參議員伊莉莎白·沃倫提出了名為「經濟愛國主義」的議案,呼籲政府支持產業發展、提高就業。2021年,美國兩黨議員共同發起了《無盡邊疆法案》(Endless Frontier Act),提出要投入1000億美元用於支持先進技術和產業,這一法案最終發展成《美國創新及競爭法案》,提出撥款2500億來支持人工智慧、半導體、量子計算、先進通信、生物技術等產業。這有點類似於四十年前的中國,我們學西方的市場經濟,現在他們回過頭來效仿中國的政策。

中國在近幾十年其實是反其道而行之,國家的有形之手和市場的無形之手並行,實體經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二三十年的時間裡,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製造業,並在某些領域實現了自主創新。

我們以前習慣將新中國的歷史分為改革開放的前三十年和三十年,我今天藉由這一概念,把中國新經濟分成前二十年和後二十年,前二十年本質是資本槓桿國家,後二十年應該是國家槓桿資本。

中國經濟下一個二十年的主題,也是下一輪產業經濟的主題。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主要經濟體都在凝聚各個層面的力量參與到這場全球產業競爭中。

最近新出版了一本書,叫《冪定律:風險投資和新未來的創造》(The Power Law: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Making of the New Future),是一本全球風險投資的發展史。當談到風險投資對美國的意義,作者(塞巴斯蒂安·馬拉比,Sebastian Mallaby)認為,在大國競爭的背景下,風險投資已成為國家實力的重要體現。類似的,北大的路風老師曾指出,硬核科技具有規模大、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中國後進者的地位決定了政府應當作為行動者參與到技術突破與進步的過程中。

作為中國投資人,對於中國的產業發展,應當把握兩條主線。首先是強化優勢,牢牢抓住中國超大規模產業基礎,通過資本和科技驅動產業升級,實現從規模化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變。

其次是補足短板,科技產業是下一輪全球競爭的焦點,例如半導體、生物製藥、新能源等。昨天(當地時間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剛剛簽署總額高達2800億美元的《2022晶片與科技法案》,其中500億美元被撥給「美國晶片大基金」,抄我們的作業。歐洲、日韓也出台了類似的產業政策,各國政府正在拿出真金白銀打一場晶片錦標賽。這個賽事裡,投資人和企業都是參賽選手。5年、10年後,我們投資的企業與國際同行相比,水平怎樣,是否有競爭力,是否滿足國家安全的需要,最終決定了我們國家在這場競爭中拿金牌、銀牌還是直接出局。

因此,未來我們的投資方向就是高質量發展、普惠和可持續。在大國競爭的背景下,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都陸續加入到這場科技、產業競爭中來。中國具有龐大的產業規模,但是世界各國都在推行「進口替代」的大背景下,中國產業能否經受住考驗,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機遇和挑戰。今後希望和大家共同努力,在國家的統一戰略布局下,打好這場硬仗,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