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之西部三大「中心」,聚力內陸經濟發展新動能

2022-05-31     樂居網重慶

原標題:成渝城市群之西部三大「中心」,聚力內陸經濟發展新動能

原標題:

成渝城市群之西部三大「中心」,聚力內陸經濟發展新動能

成渝報告專題解讀之三:西部中心篇

2022531日——如果說城市群是經濟帶的支點,那麼「中心城市」則是城市群發展的引擎。經濟發展動能從中心城市開始向周邊區域進行傳導,從而實現產業鏈布局的向下延伸,提振衛星城市的經濟發展,而產業發展又是增加就業與居民收入的基礎。如何做大做強產業鏈,惠及更多城市、更廣區域,也是城市群與經濟帶實現協同發展的破局之路。同時,中心城市的強資源導入能力是解決周邊城市產業招引能力不足的關鍵,這對於整個城市群協同發展至關重要。

在成渝城市群發展格局下,成都和重慶已成為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的「絕對中心」。那麼,什麼樣的「中心」職能是「十四五」時期的經濟主線呢?在仲量聯行發布的中國城市群研究系列《成渝城市群,中國第四極:「十四五」展望視角》專題報告中,仲量聯行亦將視角聚焦三大「中心」——西部金融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及國際消費中心。這三個「中心」更——的打造重點。

一、西部金融中心

從沿海走向內陸,西部經濟破局求新——規劃利好產業與辦公

中國在「十四五」規劃中已經明確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發展目標——「十四五」時期末、即2025年,成渝雙城要初步建成西部金融中心。這預示著西部地區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中分量提升、價值鏈上移。

首先,西部金融中心立足西部、面向東亞和東南亞、南亞,服務「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其次,規劃強調「共建」,即成渝雙城共建的西部金融中心與分別以京、滬、深為中心的沿海城市群的模式不同,具有「雙核」特徵。再者,具有高附加值的金融產業發展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但非全部;所以以金融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蘊含著金融業對拉動地方實體經濟的重要價值。

2021年,金融業是成渝雙城乃至中國一、二線城市甲級辦公樓市場需求的首位來源。以進駐率計算,成都及重慶兩個城市甲級辦公樓總去化面積接近580萬平方米,而其中金融業占比為23.3%,突破110萬平方米,居各行業首位。其中,重慶的金融業占比又略高於成都,即重慶甲級辦公樓的金融業集中度更高;但成都甲級辦公樓存量更大,故成都金融業的去化面積高於重慶。

成渝雙城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極大利好成渝金融產業的良性發展,縮小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差距。預計「十四五」期間將有更多金融產業的市場主體將發展目光投入西部,聚焦成渝。隨著金融產業鏈的完善與產業價值鏈的上移,成渝雙城金融產業的競爭力都將逐步提升。在邁向西部金融中心的發展道路上,成渝金融產業的辦公需求亦將持續釋放。

二、科技創新中心

智造重鎮」與「智慧名城」——科技網際網路主導成渝辦公增量需求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重慶建設「智造重鎮」,而成都定位「智慧名城」。成渝雙城聯合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與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並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2021年末,成都甲級辦公樓存量需求(即總去化面積)中,17.4%由科技網際網路貢獻。儘管在存量需求占比中,科技網際網路低於前文重點闡釋的金融業,但從成渝雙城甲級辦公樓增量來看,2021年分別有24.2%27.7%來自科技網際網路企業,已超過金融業,成為成渝雙城甲級辦公樓的首位來源。隨著數字經濟加速賦能服務業與製造業兩大產業,科技產業鏈愈發健全、產業附加值隨即提升,有效帶動上下游產業的同步發展。

科技與城市建設、樓宇經濟更密切相關,是中國商業地產市場未來發展的變革之力。成都的遊戲產業在中國異軍突起、重慶的筆記本電腦製造業排名全球第一,都印證了中國西部、成渝雙城在科技網際網路產業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未來,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動力離不開各行各業的科技研發與成果轉換,也離不開高科技人才的持續培養。成渝雙城打造西部地區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探索「智造重鎮」與「智慧名城」的發展路徑,必然是經濟發展提質增效的關鍵一躍。

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消費3.0時代下,成渝城市群極具比較優勢

2021719日,經國務院批准,在上海、北京、廣州、天津及重慶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2021年,重慶(主城都市區)和成都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突破1萬億元,分別位列中國第三、第六位。增速方面,重慶全市增速高達18.5%,主城都市區增速為17.3%,與蘇州並列前20大城市首位;而成都同樣錄得14.0%的同比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統計數據顯示,相較於產業而言,成渝雙城的消費能力在全國範圍更具競爭力。

成渝城市群有著消費客群基數大、中心城市輻射能力強且居民消費意願強烈的優勢。良好的消費市場基本面是成渝城市群消費數據持續增長的源動力。依據仲量聯行提出的「消費3.0」時代下的「消費循環模型」,可從三個視角來解構成渝如何「將消費力轉化為實際消費」。

1.消費載體與消費場景

據仲量聯行數據顯示,成都和重慶分別是中國優質零售物業存量排名第三、第四的城市,僅次於上海和北京,超越廣深兩大一線城市。「消費3.0」時代下,消費載體與場景開始趨於「無界」。近年來,更多元化的新型載體建設快速發展,凸顯出消費供給側的改革與升級。足量且多元化的優質商業載體為當地消費者創造了與時俱進的消費空間,營造出適應消費力釋放的消費氛圍,創造無界性的消費新場景。

2.消費內容

從零售品牌滲透率分析,成都僅次於京、滬,位於中國大陸第三。成渝城市群也是零售品牌西進中國的首選開店區域。如果首店經濟代表著「引進來」,讓成渝城市群有了「國際范」;那麼「走出去」則讓川渝本土品牌「活」起來,讓巴蜀味「火」起來。 「引進來」與「走出去」兩者相輔相成,推動著成渝城市群合力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使之成為具有鮮明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成渝雙城通過地方資源的整合與升級,讓消費資源走出川渝地區,打通貿易通路、邁向世界,體現了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之於世界的影響力。

3.消費觸點

過去幾年,成渝城市群在夜間經濟、后街經濟、文創經濟等領域頗有建樹,通過發展假日經濟,豐富夜市、夜展、夜秀、夜遊等夜間經濟產品,建設出一批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擦亮了「兩江游」、「街巷游」等夜間經濟名片,引爆消費新觸點。兩市的文旅地標——重慶洪崖洞和成都寬窄巷子開啟戰略合作,在品牌聯播、市場營銷、產品互推和遊客導流等領域達成合作共識,整合資源、打破行政壁壘,組建「寬洪大量」成渝文旅CP,構建西部文化旅遊中心圈。

十四五」期間,三大中心建設奠定了成渝城市群在內陸開放、西部大開發中的戰略支點地位。金融中心是實體經濟、產業招引穩步推進的支柱;科創中心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消費中心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首。金融與科技雙輪驅動成渝城市群實現可持續發展,並發揮自身高消費力優勢,凸顯消費作為經濟增長首要驅動力的核心價值。

仲量聯行華西區研究部總監朱建輝表示:「作為中西部地區的首位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對標沿海三大城市群,打造金融、創新、消費三大功能中心,持續吸引資本、人才與產業落地,輻射中西部內陸地區。展望未來,仲量聯行共同期待成渝城市群發揮中國經濟第四極的經濟引領作用,以點及面拉動中西部經濟協同發展,踐行『共同富裕』的發展理念。」

--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仲量聯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65f9ee19791876c53fd560bbb250a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