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曹操是個代理校尉,投劉備後卻成了大將,此人堪比韓信?

2023-12-21     劉明寶

原標題:跟曹操是個代理校尉,投劉備後卻成了大將,此人堪比韓信?

在曹操大舉討伐張魯時,隨他去漢中的軍中有一個小人物,那時他的官小的實在是不能再小了,也算不得一個正式的官,什麼官呢?代理校尉之職,《三國志》載「假校尉」。可是,後來他投降了劉備之後,就成了大將軍,在蜀漢後期還是個頂樑柱式的人物。這又怎麼回事?此人的遭遇怎麼看起來有點像初漢名將韓信,難道是曹操看走眼了?

只是曹操手下猛將如雲,人才濟濟,可能也是看走眼了。但是,他比不了韓信,韓信可是一步登天的人物。再說,曹操也不是項羽,劉備也成不了劉邦。此人就是蜀漢名將王平。曹操這一走眼,卻給兒子留下了一個冤家。

王平,字子均,巴西郡宕渠縣人。他從小是在外祖母家撫養長大的(大概也是父母雙亡吧,只不過史書中無記載),跟著舅家姓,長大後才恢復王姓。其後因戰亂參加了曹軍,想要謀個前程,但曹操軍中有本事的將領太多了,一直輪不上他。

曹操進攻漢中時,王平跟隨杜濩、朴胡前往洛陽,代行校尉之職。這說明當時曹操雖然沒有重用他,至少認為他還是個軍事人才,所以才委職與他的。後來王平又隨從曹操出征漢中,在漢中平定之後,曹操離開時將他所在的軍隊編在了夏侯淵所部。

貓一走掉,老鼠就反了。曹操剛一離開,劉備便盡起蜀中之兵,前來爭奪漢中。但是,曹操臨走時也留下了可堪重任的大將,如徐晃、夏侯淵等,都不是善荏。劉備先是攻劍閣,因為徐晃在他啃不動,就開始打夏侯淵的主意。後來由於夏侯淵的一個疏忽,在定軍山被老黃忠所斬,其部潰敗。王平也是在此投降了劉備,只是不知是被俘虜投降,還是主動投降。後來他因有些本事,被劉備任命為牙門將、裨將軍。

建興六年(228),諸葛亮兵出祁山,因孟達起事不密招禍,讓司馬懿殺了個措手不及,諸葛亮恐魏軍斷其後路,派參軍馬謖守街亭,王平做了馬謖的先鋒。馬謖捨棄水源將部隊駐紮在山上,部隊分置調度混亂,王平連續多次勸諫馬謖,馬謖不採納他的計謀,故而大敗於街亭。

當時兵卒星散四處,獨有王平所帶領的一千人馬,鳴金擂鼓堅守陣地,魏國將領張郃懷疑他布有伏兵,不敢靠近緊逼。於是王平緩緩收集各營寨剩餘人馬,率領將士撤退。事後,諸葛亮誅殺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剝奪將軍黃襲等人所領兵卒,只有王平受到特別的崇敬和重用,被加升為參軍,統率五部兵馬兼管屯營事宜,後又晉升為討寇將軍,封為亭侯。

建興九年(231),諸葛亮再次兵圍祁山,王平奉命另率一支部隊堅守南圍。魏國大將軍司馬懿進攻諸葛亮,張郃進攻王平,王平堅守不動,張郃連攻數日均不能攻克。

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在武功去世,蜀軍全部退還,魏延作亂,一戰即敗,只有王平的部隊沒有亂,王平率軍穩定住了局勢。因此,他被升任為後典軍、安漢將軍,協助車騎將軍吳壹駐守漢中,又兼任漢中太守。

建興十五年(237),王平被晉封為安漢侯,替代吳壹督守漢中。延熙元年(238),大將軍蔣琬駐守沔陽,王平改任為前護軍,代管蔣琬府中事宜。延熙六年(243),蔣琬返還駐守涪縣,任命王平為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統領漢中軍隊。

延熙七年(244)春,魏國大將軍曹爽率領步、騎兵十餘萬進攻漢川,前鋒部隊已到駱谷。當時漢中守兵不到三萬人馬,各位將領聞訊大驚。這時,很多將領都認為,依目前的兵力不足以抵禦強敵,理當退守漢、樂二城。如遇到敵人讓他進來,用不了多久,涪縣的援軍就會趕到。

但是,王平不同意他們的意見,他認為,漢中去涪縣千里之遙,魏兵如果奪得關隘,便是我們的大禍。現在只宜先派劉(敏)護軍、杜參軍據守興勢山,自己作為後援;如果魏兵分兵進攻黃金,王平自率千人下山迎擊。用不了多久,涪縣援軍趕到,這才是上計。

經過爭論之後,大家認為還是王平說的對,於是便按照王平的計劃執行。不久,涪縣各軍及大將軍費禕從成都發兵相繼趕到,魏軍退還,正與王平原來計策相符。在蜀漢後期,來王平為鎮邊的主要將領,鄧芝在東部邊境、馬忠在南部邊境、王平在北部邊境,三人同樣是聲名卓著獲有功績。

史載,王平因早年家境貧寒,後來又長期在軍隊中,所以不會寫字,所認識的字也不過十來個,書信都是口授他人代寫的,但條理都非常清晰。他也善於學習,常讓別人讀《史記》、《漢書》等紀傳給他聽,通過這種方式了解書中大意。

王平一生遵紀守法,言談穩重。據記載,他常從早到晚,端坐終日,並無武將的風度,其主要原因是他出身低微,在心理上有自卑感,常自己輕看自己,並由此而受傷害。

延熙十一年(248),王平去世,其子王訓襲爵。起初,王平同郡的漢昌人句扶,忠勇寬厚,屢立戰功,功名與爵位僅次於王平,官至左將軍,被封為宕渠侯。

參考:《三國志.蜀書.王平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5b0102c0ed59d1bd100630a2f4afc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