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不管是書法還是畫畫都愛用墨?

2022-01-14     朕說

原標題:為什麼中國人不管是書法還是畫畫都愛用墨?

如果說什麼事是

小時候非常不想做

長大後非常後悔的

那麼

練字一定算其中一個

小時候的課里課外

老師和家裡人都愛用

王羲之沉迷練字到吃墨的故事

來鼓勵大家練字

肚子裡有墨水

還成了文化人的代表

可惜故事講完

更多小孩兒關心的也許是

墨能吃嗎?好吃嗎?

早期的人們

出於圖騰信仰自然崇拜

會找些有顏色的天然材料

比如植物、礦石、墨魚汁之類的東西

在日用品上

用手或者木棍塗塗畫畫

在記事情方面

多用給繩子打結的辦法

簡稱結繩記事

奈何繩子可無限延伸

記憶儲存卻空間有限

隨著結越打越多

事兒也忘得越來越多

為了少吃虧

刻字順應需求出現了

雖說記下的事兒準確了

但記著著實費勁

人類天生的懶惰細胞

督促著寫字工具的進步

毛筆便出現了

早期的毛筆

雖然讓人們省了力氣

卻逼死了急性子

寫一筆就得蘸一下漆的操作

直接逼得秦朝大將軍變身發明家

改進了毛筆

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
羊毛為被——《古今注》

筆的改進無疑推動了蘸料的改變

隨著記錄欲與創作欲的增強

人們嫌棄起了石墨

畢竟

天然石墨顆粒雜質多

寫起來不夠好看得添添補補

而且產量還不定得出去找

於是

為了更絲滑的體驗

從漢朝開始

人工製造的松煙墨

順應而生

魏晉以後

松煙墨製造成熟

身為東晉時期的人物

王羲之八成是使用這種墨

它製造用料純天然

喝上兩口問題也不大

畢竟考試時候

寫字爛的人可得喝一升呢

士人應試時,書跡濫劣者,飲墨水一升。
——《隋書》

話說回來

除了真·能喝以外

松煙墨還大大促進了繪畫的發展

入水易化的特點

讓黑色給黑出了五個層次

焦墨一濃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

運用這種特點

畫家們摩拳擦掌

開啟全新山水畫創作模式

而這其中不得不提一個人

王維

身為文人界的畫畫大佬

王維不僅用詩

還用畫來抒發內心世界

算是文人畫的開山鼻祖

蘇軾都忍不住誇誇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
*王維字摩詰

甚至在蘇軾眼中

畫聖吳道子都不如王維

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摩詰得之像外,有如仙
翮謝籠樊。——《王維吳道子畫》

《江干雪霽圖》——王維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吳道子

從對比中可以明顯看出

吳道子就是

超·精細·真人印表機

把所有細節都刻畫到了極致與完美

而王維就是

超·自由·隨緣佛系畫家

遠近濃淡對比凸顯了層次與寫意的韻味

這也為後續的寫意水墨畫風格

打開了一扇窗

而如果說王維是開了一扇窗

那兩位

假·皇帝

真·藝術家

就是把這扇窗所在的牆給全推開了

先是南唐後主 李煜

找到制墨小能手奚式父子

不僅納為墨官

還賜御姓「

將墨的品質大大提升

李煜本人更是成為松煙墨vip代言人

寫出一篇篇必背古詩文

不過這一舉動也加速了

松樹能源危機

但好在制墨業在李煜的支持下

發展繁盛不差錢搞研究

於是新墨誕生了

與松煙墨無光不同

新款油煙墨帶上了光澤

可以更好地展現鳥羽、花朵的光彩

《柳鴉蘆雁圖》

後是宋徽宗 趙佶

大力發展自己愛的畫畫事業

為了找到心儀畫家

還創辦了宣和畫院

別看他政治搞得一塌糊塗

搞畫師招聘倒是很有一套

以出詩作畫的方式

鍛鍊了畫師的意境表現能力

在他的培養下

出現了許多無敵畫手

包括

《千里江山圖》王希孟

《清明上河圖》張擇端

《萬壑松風圖》李唐

......

在這些人的引導下

水墨畫蓬勃發展

而這其中

出現了一個名叫八大山人

其實只有一個人的「特例」

——朱耷

別人的畫都在美美美

而他的畫都在翻白眼

可勁翻

甚至翻出了一個億

《竹石鴛鴦圖》

他的畫就是

純粹的白眼,極致的享受

不得不說

在這簡單的筆觸之下

他滿腔的不滿與諷刺體現得淋漓盡致

而這樣極簡的表達方式

甚至影響了齊白石張大千等巨匠

而除了這位特殊的存在

更多的人更喜歡寄情於水墨山水

以及玩我畫你猜的遊戲

比如

齊白石《放牛圖》

齊白石《蛙聲十里出山泉》

麥當勞聯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做出了1分鐘水墨短片

打破次元壁,把漢堡藏進了水墨畫里

除此之外

還聯合黃海工作室出品

打造壬寅金運主題海報

參考文獻

[1] 薛雯,錢星.簡析筆、墨、紙三者的歷史流變及藝術傳播——以中國傳統水墨畫為例[J].藝術研究,2018(02):106-107.DOI:10.13944/j.cnki.ysyj.2018.0179.

[2] 魏廣君. 中國水墨畫的源起與演化[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

[3] 張紅梅. 宋元山水畫風格衍變的審美機理研究[D].吉林大學,2016.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5935932d9a10f21ebc3271dff1b04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