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流感、諾如、手足口等10種春季多發病,我們該做什麼?

2023-02-23     呼和浩特日報

原標題:面對流感、諾如、手足口等10種春季多發病,我們該做什麼?

01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提醒

•各級各類學校陸續開學,學生們回到學校後處於人群密集的環境,需加強新冠病毒感染日常預防。

•養老院、兒童福利院、幼兒園和學校等是新冠病毒感染重點防控場所。

我們該做什麼?

•保持良好習慣。堅持規律作息,保持居室整潔,經常開窗通風,科學鍛鍊身體,保障健康飲食,提高機體免疫力。

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公眾做好日常自我健康監測,幼兒園和學校、養老院、兒童福利院等重點場所落實健康監測工作,及時發現、管理異常症狀者,避免帶病上學/崗。

•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是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建議公眾尤其是老年人群按照轄區統籌安排,及時開展相應劑次疫苗接種。

•科學佩戴口罩。戴口罩可有效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建議公眾前往人多密集場所時科學合理佩戴口罩。

02

流感

提醒

•隨著新冠疫情高峰迴落,學校開學,需關注流感活動水平變化,尤其是中小學校、托幼機構、福利機構、養老機構、工廠企業、物流園等重點場所需重點防控聚集性疫情。

我們該做什麼?

•打疫苗:根據《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2-2023)》,重點和高風險人群(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建議優先接種流感疫苗。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堅持勤洗手、戴口罩等衛生習慣。

•增強體質和免疫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與良好作息規律;加強體育鍛鍊;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物,防寒保暖。

•早就醫:出現流感樣症狀(體溫≥38℃,有咳嗽或咽喉疼痛)時戴口罩,視情況及時就近就醫,避免帶病上學或上班。

03

流行性腮腺炎

提醒

•冬春季為流行性腮腺炎高發季節。

•重點防控場所:患者主要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易在幼托機構和學校里出現疫情。

我們該做什麼?

•打疫苗:接種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預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適齡兒童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到預防接種門診接種疫苗。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堅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風等衛生習慣。

•勤清潔:經常打掃居室,常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食具、玩具和其他物品。

•勤通風: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家裡每天要開窗通風。

•勤觀察:孩子身體不適,出現高熱、嘔吐、腹瀉、皮疹等傳染病可疑症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診治,不要帶病上課。

•加強監測:學校要加強晨、午檢制度,一旦發現學生出現發熱、腮腺腫痛等情況,需要儘快隔離患病學生,並進行疫情處置。

04

人感染禽流感

提醒

•冬春季為人感染禽流感疫情高發季節,要謹防人感染禽流感風險。

•重點防控場所:活禽經營非限制區以及未全面落實活禽經營衛生管理措施的區域。

我們該做什麼?

•減少接觸:儘量避免直接接觸活禽、不自行宰殺活禽;儘量購買、食用有檢疫證明的鮮、活、凍禽及其產品。

•注意飲食衛生:禽肉、禽蛋等一定要煮熟煮透食用;注意廚房衛生,菜板做到生熟分開。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尤其是接觸禽鳥後要及時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不要用不幹凈的手觸摸眼睛、口鼻。常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清潔。

•加強重點場所管理:少加強農貿市場及畜禽養殖場所的規範管理,對發生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相關的場所,要做好活禽撲殺和無害化處理,跟蹤死禽去向,及時進行深埋、化制、焚燒等無害化處理。

•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加大禽類加工店面及市場熟食攤點監管力度,加強對市場鮮、活、凍禽畜及其產品檢查及監測。

•整治違規養殖宰殺行為。

05

諾如病毒感染

提醒

•隨著學生們陸續返園返校,學校、幼兒園逐漸恢復了節前的生機和活力。人群密集、人員流動性增大,更有利於諾如病毒的傳播。

•重點防控場所:各類學校、托幼機構等教育托育機構,工廠、企業、物流園、福利院等集體單位。

我們該做什麼?

•健康監測:做好個人健康管理、嚴格落實晨午檢、因病缺勤查因等工作。

•洗凈雙手:保持良好的手衛生是預防諾如病毒感染和控制疾病傳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正確應用6步洗手法,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動水至少洗20秒。

•煮熟煮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喝生水,少吃生食,生熟分開。

•做好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劑對污染的環境或物品表面進行消毒,不可使用酒精和免沖洗洗手液。

06

手足口病

提醒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發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尤其好發於3歲及以下兒童。

•重點防控場所:各類學校、托幼機構等教育托育機構。

我們該做什麼?

•正確洗手保持衛生:病從口入,糞-口途徑是手足口病傳播的重要途徑。學習並應用六步洗手法,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水下洗手至少20秒。

•定期清潔消毒:定期清洗晾曬孩子衣被,對奶瓶、玩具、餐飲具等定期清潔消毒。

•少去人口密集場所:在疾病流行季節避免頻繁前往人群密集地方,如需前往,請做好個人防護。

•發病及時請假隔離:手足口病排毒時間長,需隔離至發病後14天。在此期間患兒應避免上學或前往公共遊樂設施玩耍。

•及時接種EV-A71疫苗:該疫苗僅對腸道病毒71型有保護效果,因手足口的病原體較多,因此無法完全抵抗手足口病。但我國約一半的手足口重症病例為該型別感染,因此該疫苗對預防重症手足口病有極大意義。

07

狂犬病

提醒

狂犬病全年均可發病,人群普遍易感,犬是我國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其次是貓;鼬獾、紅狐、貉、狼是我國重要的野生動物傳染源;蝙蝠也可以傳播狂犬病,但在我國罕見。流浪犬貓是造成狂犬病發病的主要動物,但也不能忽視野生哺乳動物造成的感染風險。

我們該做什麼?

•減少致傷幾率:接觸動物時要注意適度,要保持一定距離,尤其是教育兒童不要隨意逗玩動物,儘量減少被動物咬傷、抓傷的機會,尤其是野生動物和流浪動物。

•致傷後及時就診:被發病或疑似發病的動物咬傷、抓傷要儘快到附近犬傷門診規範處置。

08

布氏菌病

提醒

人接觸感染布病的病羊、病牛等牲口、吃被布氏菌污染的牛羊肉/牛羊奶、吸入帶布氏菌的空氣均會造成布病的感染。牛羊的養殖戶、屠宰戶,羊肉餐飲加工從業人員,皮毛加工從業人員、獸醫等是布病的高危人群,羊肉的普通消費者也可能因接觸病畜肉而感染。

我們該做什麼?

從正規渠道購買牛、羊及其製品;病死的牛羊等牲口要消毒後深埋,不能食用,也不能用來喂養其他動物;不要吃未煮熟的牛、羊肉,不生飲牛羊奶;涉及牛羊養殖、屠宰、加工的人員要加強個人防護。

09

食源性疾病

提醒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有致病微生物性的、有毒動植物、毒蘑菇和化學性的等。

•春季萬物復甦,市民外出春遊踏青活動增多,在外就餐機會增多,人們採摘各種野菜或野生蘑菇誤食中毒風險增大。有毒植物及毒蘑菇中毒,輕者導致急性胃腸炎症狀,重者損害肝腎等內臟器官,甚至有生命危險。

我們該做什麼?

•謹記食品安全五要點:保持清潔,尤其注意手衛生;生熟食物和用具分開處理和存放;食物要煮熟煮透才能食用;烹調食物儘可能當餐烹調當餐食用(最好是2小時內食用),如要存放要保證在安全的溫度下(5攝氏度以下或60攝氏度以上)放置,如有吃剩的食物,應放入冰箱,食前徹底加熱;注意使用安全的食材和飲用水,不選用野生植物或野生蘑菇。

•外出就餐:注意選擇信譽度高的就餐單位,點菜時建議不選用風險高的食品,如涼拌皮蛋、生腌海鮮、野菜或野生菌等。

•相關單位加強知識宣傳:加強對市民的食品安全科普宣傳,不得隨意或「憑經驗」採摘和食用野生植物或野生蘑菇。

10

非職業性一氧化碳(CO)中毒

提醒

•冬春季是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高發期,一旦發生易引起死亡,需要高度重視。

•燃氣熱水器使用不當、室內生火取暖及在汽車裡關窗、開空調睡覺,是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常見原因。

•「圍爐煮茶」、「碳火燒烤」的興起,成為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發生的另一誘因。

我們該做什麼?

•正確使用燃氣熱水器:購買質量合格的燃氣熱水器;並請專業人員安裝,檢測合格後方能使用。使用燃氣熱水器時,要保持良好的通風狀態。定期進行檢修,如發現有破損等問題時應及時更換。

•室內生火取暖要定時通風換氣:煤爐安裝煙囪。煙囪的出風口要安裝彎頭,出口朝向風口。煙筒及煙道口要定期檢查和清理,保持排煙通道暢通。

•車內開空調要注意:車在停駛時,不宜過久使用空調;在行駛中,經常使用外循環,讓車內外的空氣產生對流。駕駛中或乘坐空調車時,如果感到頭暈、發沉、四肢無力,及時開窗,呼吸新鮮空氣。

•科學進行「圍爐煮茶」、「碳火燒烤」:最好選擇在室外通風良好處進行,如在室內應保持開窗通風。離開時將炭火完全熄滅並置於室外。當有人出現頭暈、噁心、面色桃紅時,應立即停止用餐並迅速撤離。

來源四川疾控、健康呼和浩特

統籌/張臻 校讀/郭秀芬初審/王方 終審/阿拉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4fa3ca432265b4079196cede8978f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