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堅定選擇背後,杭州始終如一的創新與開放

2023-06-25     鋅財經

原標題:投資者堅定選擇背後,杭州始終如一的創新與開放

文/陳妍

編輯/大風

在杭州,得以看見未來。

6月20日,「幸會杭州」投資促進大會在杭州錢江新城舉辦,會上首次發布了第一批「杭州城市機遇」,展示了五大產業生態圈和發展平台,成為一場共享投資和發展機遇的盛會。

據市投資促進局信息,本次大會洽談簽約項目共48個,涉及投資總額超千億元,大會集中簽約項目30個,涵蓋五大產業生態圈,涉及總投資超700億元,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8個。

這裡面既有梅賽爾工業氣體等一批製造業項目簽約,也有吉利旗下利信新能源電池等一批綠色能源產業項目簽約,還有新一代表觀遺傳治療藥物開發等一批生物醫藥項目簽約,契合杭州對產業生態圈的打造,未來它們都能轉化為支撐杭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不難發現,杭州作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堅定選擇,也讓更多的優質項目資源向杭州聚集。杭州向世界展開雙手的同時,也迎來新的產業發展機遇。

這些年來,杭州發展得很快。如今再提到杭州,聯想到的已經不只是西湖斷橋、煙雨朦朧的江南景觀,引得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吟詠興嘆,還有達人精英、金融科技聚集的數字經濟第一城,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地。

杭州努力發揮自身影響力,走在了時代前面。相信與海內外投資者、創業者相融共生後,還會釋放更多潛能。

杭州,歷史名城背後的開放與創新

一座城市的氣質,決定了它的發展姿態。

杭州城是獨一無二的,千百年來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和資源優勢,使得它能夠不斷創新思路,變化發展形式。大運河開鑿後,多方商貿往來頻繁,各地方言雜糅,多元文化碰撞融合,杭州也展現出極強的包容與開放性。

早在南宋時期,杭州就作為世界一流城市,見證了往來商貿的繁榮景象,這樣的開放思路延續至今。

如今,杭州又具備現代化國際都市的活力。最早從旅遊業入手,重點打造了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等景點,實現城鄉與山水的聯動,也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變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

杭州西湖

後來其他產業也慢慢培育起來,尤其是網際網路產業,做到世界領先水平,數字經濟也成為杭州走向世界的一張金名片。要知道,杭州是數字經濟發展與國際合作的重要策源地,當初在G20峰會上通過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是首個全球多國領導人共同簽署數字經濟政策文件。

達成今天的成就,杭州付出了諸多努力,出台一系列政策,給了相關企業充分自主性和發展動力。

比如當初餘杭不僅給到土地、稅收上的優惠政策,還強調研發、人才、技術與創新的留存,吸引了一大批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高新技術企業落地。近年來,餘杭繼續擴大有效投資政策,落實科技創新政策等,讓眾多在餘杭的企業蓬勃發展,呈現出強勁的生命力。

最近阿里巴巴換帥,阿里集團向控股公司的轉變更進一步,背後體現出阿里用變化應對變化,公司迎來新氣象。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企業,阿里的變動也符合杭州企業的特質,將積極創新,迎接挑戰刻入企業發展的DNA里。

同時,杭州一直在用更高標準、更全的視角要求自己,堅定改革步伐,致力於打造優質的營商環境。光是去年,就有多項惠企舉措推出,幫助企業更好經營。杭州強調要全過程減負,讓「數據跑」代替「企業跑」,推出企業年報「多報合一」、企業辦事「一照通辦」等等。

比如在企業貸款領域,杭州推動了電子營業執照和電子簽章應用,這樣一來,企業就可以在線獲得融資便利。

杭州某建材企業負責人段東河回憶過去貸款經歷時坦言,「我們用了10分鐘申請到10萬元貸款,解決了資金周轉難題,這是以前沒有想過的。」放在過去,不僅需要線上線下提供銀行流水、營業執照,提供一批申請表格,還要跑銀行和稅務等部門等,過程比較繁瑣。

杭州是一片沃土,在發展過程中,它也不斷貢獻自己的經驗和價值。

與投資者「共贏」的一場雙向奔赴

杭州堅定擁抱開放型經濟,因此也吸引了一批外資企業湧入,它們一同共享杭州的發展機遇。

松下就是代表性企業。事實上,松下是杭州經開區最早引進的世界500強企業之一,它入駐杭州下沙後,帶動了馬達、洗衣機、智能馬桶蓋等二十多個相關供應鏈企業聚集在下沙,逐漸形成松下產業鏈集群。目前下沙基地是松下全球最大的洗衣機生產基地,每年僅洗衣機的年產量就接近300萬台。

松下杭州工業園

今年,松下與杭州的聯繫更進一步。前不久,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公司總裁、CEO堂埜茂對外表示,「我們在杭州完成了新一輪增資,決定將電飯煲生產線從日本轉到杭州。」這次增資之後,杭州不僅是松下在華家電事業的製造中心,還是松下家電全球創新中心。

松下選擇加碼杭州,是一個慎重的選擇。堂埜茂坦言,松下經過很長時間研討最佳產品生產地,最終看中杭州是因為其在供應鏈等方面具有優勢。

松下並不是個例,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看好杭州。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1-5月,杭州市實際利用外資38.63億美元,同比增長22.62%,高於全國、全省增幅。而過去兩年,杭州實際利用外資排名全國第五,2020年甚至還曾超過廣州,位列全國第四。

比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質的優化。商務部數據顯示,1-5月,杭州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8.23億美元,同比增長104.17%,製造業外資占比21.3%,高於去年同期8.5個百分點。

外資向來是一座城市開放水平的風向標,其流向展示出企業的真實意願和主流選擇,從中也可以看出,杭州已經是許多跨國公司眼中理想的投資目的地。

就如寶愛捷(中國)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執行長Kerstin Nemeth在大會上所說,「杭州是我們在華最大的單一城市市場,我們也將繼續加大在杭投資。我作為生活在這裡十年的『新杭州人』親身體會到這座城市越來越國際化和多元化。」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杭州近些年的真實寫照。

擁抱機遇,持續進化

杭州從不給自己設限,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再進一步。

去年以來,杭州再次細化目標,提出加快建設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綠色能源五大產業生態圈,推動先進位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在這過程中,杭州的產業發展也從「鏈」實現向「圈」的突破。

「中國視谷」就是杭州智能物聯產業生態圈正在打造的產業新地標,杭州想要實現「數字安防—視覺智能—智能物聯」的產業躍遷,將集聚一批視覺智能重大項目、重點企業、重大平台,打造國際級產業名片以及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中國視谷

隨著生態圈的逐漸完善,杭州的產業發展也進入了全新階段。在五大產業生態圈的建設中,杭州以智能物聯重點產業為核心,甚至提出了重塑數字經濟第一城的發展目標。

在這樣的思路引導下,杭州未來產業的投資方向也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形式與要求。

這次大會上,杭州發布的首批「城市機遇」名單就涉及人工智慧產業和「中國視谷」發展、跨境電商、臨床研究和成果轉化資源等7個城市機遇,其中梳理了城市產業發展資源要素,發布產業謀劃及政策支持內容,企業能更準確及時了解到杭州的綜合競爭力、產業生態環境以及人才基礎等整體機遇,促進城市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

這背後也反映出,杭州正在從「給政策」向「給機會」轉變,投資環境不斷升級,越來越有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底氣。

杭州以更開放的姿態,廣結海內外「好友」,展示出國際化、友好型的城市形象。而企業投資杭州,也會成為一個充滿機遇的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331a0dddf140756ada390a925026d57.html